分享

(6)百合病的治疗(赵锡武)

 johnney908 2014-11-19
百合病的治疗
   祖国医学中所述“百合病”, “脏躁”、 “妇女咽中如炙脔”这一类病类似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轻度)。半夏厚朴汤证、甘麦大枣汤证皆能包括在内。《金匮要略》关于百合病的论述中有“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队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氛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云云。细考此病,多系情感刺激或病后余邪留于经脉,致使经脉枯涩所致。前人本心营、肺卫,肺朝百脉之说,认为病在心肺。《内经》以“神脏五”、 “形脏四’谓之“九脏”,九脏之间贯之以脉。心主脉而“藏神”,病在脉,势必影响及“神’,故其病发无定状“如有神灵’。观其口苦小便赤,知系热邪为病。溺时头眩而痛下虚上实,观百合知母汤可治现代医学所谓排尿性晕厩者可证。 ·
   以其有邪,故知为实,,以其得之于病后,故知为虚。治法虚则应补,实则应泻,实则忌补,虚则忌泻。百合病虚实交杂)既不能补,又不可泻。然而,因其为虚而又不得不补因其为实而又不得不泻,补既不能用参,芪,泻复不能用硝,黄。本草载百合有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功效。《金匮要略》首选百合,并随其临床中所现之证,配合各药而用之,既能补正,亦不助邪,既能攻邪,又不伤正,用于此病,若合符节。
   半夏厚朴汤所治的咽中炙脔, 《千金方》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现代医学中所称之癔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的表现类似厚朴半夏汤所冶之证。可以认为凡有上述诸证或兼有精神郁闷、悲观、恐怖等各种精神症状而无器质病变者用之皆宜。
  《金匮要略》又以甘麦大枣汤冶妇人脏躁、喜悲、欲哭、数欠伸等许多症状。而药只三味,又皆平淡无奇,其所以能有此疗效,因有百合病证侯。
   病例一
   李x x,女,来诊时步履艰难,必以他人背负,自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乃按胸痹治之,投以栝萎薤白半夏汤之类,久治不效,细审之,该患者每于发病时除上述证外,尚喜悲、欲哭、嗳气、善太息,便于前方中合以百合、地黄、旋复花、代赭石之类治之,药后其证渐消。 .
   病例二
   孙x x,男,述畏冷,虽三伏而非皮衣不理,胸闷、脘痛、腹胀。来诊时值秋季,病者头戴皮帽,身着皮袄棉裤棉鞋,三九之装已俱全,屡治无效。投以紫苏叶12克,半夏12克、厚朴9克 生姜9克、旋复花12克、赭石15克,陈皮9克、百合3o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服药一月后来诊时,冬装已换成适时之秋装自述巳不畏冷,他症已除,唯每于因事急躁时,自胸膈发)热上冲,口苦,用以上方合小陷胸汤:旋复花12克,赭石18克、滑石12克,苏叶12克,知母12克、百合30克;厚朴9克,半夏12克 生甘草8克,川连6克,蚕砂15克、栝萎30克,病情已愈未再复诊。
   病例三 ·
   赵x x,女,哭笑无常,汗出心悸,神经官能症,投以五味子12克、沙参30克、麦冬12克、炙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知母12克、百合30克,云苓15克、服药十六付上证大减;但手足发烧,汗出,改投以生甘草9克、丹皮12克,沙参30克、地骨皮12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知母12克,百合30克、生地12克,连服八剂,手足烧止,但尿黄而有热感,改投以五味子9克、麦冬12克,沙参30克、知母12克、百合30克,生地12克、生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滑石12克8付病情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