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阴阳论治,而不问炎症与否。 排除对症药物,釆用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疗法,这正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和独特的地方,也是治病的上法。 人身不同,各如其面。 治病如同参禅。 残篇错简,当有异見。 治病不主方而主法,依法求方,依法制方。 辨证论治是唯一的原則,思想上要放开,不要受病名的约束。 治病不能抱定一个方子,要临诊分析以定治法,即使同一病症,在不同的病例上,同一方剂也要加减配伍,变化万千。 盲目迷信独步单方,那是不成的。 经验是死的,有了理论才能指导事物向前发展。 大凡一种疾病,久治不愈,多数是夹杂症,比较复杂,造成辨证上种种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认识问题,万万不可忽視。 医学这门学问很高深,不能自负过高,纵使穷毕生之精力,也很难覌窥其全貌。 尽你的能力吧,人世间也不是百病皆可治的。 治疗之要,贵在调正,即调整阴阳的平衡。 人之才智,三分本自天生,七分源于勤奋。 世界历史上五大古老的医学,即中国传統医学。古埃及医学。古希腊罗马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和古印度医学,传至今代,主要的只有两个,一是在古希腊罗马基础上产生的西医学,另一个就是中医学。 中国医学流派有七个,即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和汇通学派。 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潮流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块,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增多,急性传染病已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威胁,而代之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癌症。 今日,心脏病巳蹬人类十大死亡原因的首位,且还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上穷天文,下极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谓无所不包,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而且实际上也是在汲取了多门学科的成果,才逐渐完善起来的一门科学。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中医书籍,浩为烟海,哪能一 一问津。 应广博学习,扩大知识面,不局限就中医学中医,甚而就方学方,因药论药。 书读百遍,其义自見。 对治学应以思与活二字为法。 勤学与苦思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人之見有限,天下义理无穷,天下有学问的人甚多,贵在善于学习众师之長,精益求精,才能有所作为。 凡欲为医者,如无才不足以成学,必为庸医。。但有才而无德,学了技术,則会骄矝无忌,亦难成正果。 叶天士文。。平素体质,不可不辨。 既注意书本知识,又善于学习民间经验。 以静候动,以静覌其象,以动察其体。 平素形体胖盛,喜食肥甘厚味酒肉者,多易成湿热之质,患病则易成痰湿郁热之证。 医生善治其常,尤当善治其变。 从多发常見的脏器病的治疗中,悟出了内陷的道理,提出托陷这一法则。 应当研究佛学。道学及相法,摒弃相术中封建迷信的成份,将相法中能夠与人身生理病理相关联的成份同中医望诊结合,为诊断治疗服务。 如果拋弃中医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完全同西医一套来代替,不但达不到发扬祖国医学的目的,反而会对祖国医学遗产造成莫大的損害。 在現在中西医並立之时,西医断定的病名,中医不应以同一病名看待,不应以一病视之,更不应以一方治之。 良相治国,良医救人,国之安危依于一相,人之安危系于一医。 医乃仁术,志在救人。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善覌者,窺诀窍。。不善者,得皮毛。 不辨其人,不辨其证,妄投药物,致成痼疾,堪发一叹。 治病必求其因,治病必求其本,是至理名言。 一方多治,异方同治。 应摒弃某药治某病,一方治一证,对号入座的机械覌点。 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医。 人以胃气为本。 脾胃受伤,健运失常,疾病蜂起。 病从口入。 经言。。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 女乳头属厥阴肝,乳房属足阳明胃。 乳中结核犹男子之睪丸,溃破即囊痈之属。 瘤软疽硬。 凡属阴疽,外皮活,内膜生,故开刀伤膜,膜烂则死。 但見肿瘤,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 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外因是发病的外部条件,内因则是疾病发生演化的根本因素。 凡人病重而元气不损者可治,元气既伤,虽病轻亦难愈。 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易经为群经之首。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中风之证,首由脏气先伤,风火痰气为标,正虚为本,本虛标实,实而虚致。 湿家自汗,湿家多汗, 诸痛皆属于肝,条达肝气,通可行滞,通则不痛。 药用得当可通神。 甲亢患者往往交错出现肝郁痰结与阴虛火旺两型。 老外医学的神经性疾病应着重于肝经。神经失调,在中医则包括不寐。眩晕。忧郁等七情内伤疾病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肝心之病。 高血压,是目前社会中老人的时髦症,西医只能治标,很少治本。 高血脂,血液粘稠得如浆糊一样,极易引发冠心病。中风。偏瘫。 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特效药。此病在肝胆湿热范围,用清热解毒之药治之。如有黄疸出現者,則用以黄治黄之法治之。 百病皆由痰作崇。 頑病多涉及于痰。 痰有寒热虚实之分。 欲荣其上,先灌其艰。 肾为生殖之本。 不孕先重点治疗痼疾,后重治孕。先解决病原病因,不专重于肾,病因解决,自然受孕。 阴虚火动则阳浮,虛火即内火,內火即子火,子宜养不宜害,方中当少用苦味之药,免苦从火化,而劫夺肝阴。 处理病者,不可固囿成法,应灵活运用,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善于解表,可成名医。慢性疾患,不忘解表。 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要注意照顾脾胃,往往先辅以芳香醒脾,淡渗利湿。清热燥湿等法。在后期,则着重辅以健脾化湿。温肾补脾。抑肝扶脾等方法,将这个方法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冠心病。红斑狼疮的治疗,获得很好的疗效。 治以甘温除热,调动体内免疫机制,效如桴瑟。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三气也。 邪之感人,非虚不痹。 痹非三气,患在痰瘀。 医食同源。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善治药者,不如善知食。即药补不加食补之意也。 脚烫法,是一种取汗法。 拔罐法,使体内深处的瘀血移至皮肤附近,通过尿或汗排泄出体外,而净化血液的疗法。 神奇往往寓于平淡之中。 不必槍法太乱。 汗而勿损,凉而勿凝,温而勿燥,补而勿滞,淸而勿伐,是前人用药的经验。 中土多湿,常选藿香等芳香醒脾之品进行调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