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

 闽南风 2014-11-22






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


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

1.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 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 PAD)的发生率高达19. 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2. 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 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7%。


2008年Liu等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 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


2009年,糖尿病足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中国14省市的17家三甲医院进行住院患者慢性皮肤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特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真菌。

●2与足病相关的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严励等开始应用足底压检测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其后俞光荣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 -5趾,两脚的足底压力参数( 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


在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5种生理状态下,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


体重和体质指数( 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其后进一步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埘间积分增高,后者可致糖尿病足压力性溃疡:而穿糖尿病护足鞋可减低足底压力,这为临床预防糖尿病足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与足病相关临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如关于足溃疡面积的评估,既往均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但由于伤口渗出物覆盖一层透明物质,直接在透明物质上勾勒溃疡面轮廓十分困难:且该法可能会导致溃疡面肉芽组织损害和溃疡面污染,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不易被患者接受,从而限制其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从2006年开始研究,最后发现数码照相结合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能较准确地测量糖尿病皮肤溃疡面积,且是一种无污染、易操作、更适用于临床的溃疡面积测量方法,该方法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4.足溃疡的局部处理方面:薛耀明团队开展了超声清创术应用于创面的研究,发现超声清创术可通过减轻伤口细菌负荷及促进创面微循环,而促进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许樟荣团队开展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创面的研究,发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严重糖尿病足修复或小截肢修复治疗的成功率,促进术后伤口愈合,防止感染并缩短治疗时间。


而颜晓东等将超声清创术与智能负压创伤疗法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大大提高了对Wagner 2-3级患者的疗效。冉兴无团队自2005年开始,不断的探索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在全国多个中心得到推广。

虽然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国外同行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不足,才能鞭策我们在此领域奋起直追,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才能迎头赶上国外先进水平。



来源:文章摘自《中华糖尿病杂志》

作者:冉兴无 杨兵全 许樟荣

关键词:糖尿病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