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几个画家 领会了写意画的精神?

 小新绘本馆 2014-11-23

■齐白石 对虾

■唯西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月底落下了帷幕,关于本届美展的争议一直在持续。结合近期《中国书画报》刊登的几篇评论文章来看,几位作者的观点,多集中在“工笔”与“写意”的探讨上:工笔画不像工笔偏写实,写意画又非传统根上的写意。

典型的评论中,以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先生的为代表。薛教授指出,今年全国美展中问题之一是写意精神的意象手段表现得不够充分。有些作品画得很好,但说它是国画,就比较有争议。他指出,因为它给人一种向素描看齐、向油画取法或者向水彩倾斜的感觉。具体说到缺憾,薛教授认为,丢失了国画里不该丢失的因素。

在分析薛教授提出的这些问题前,先谈谈我对写意画的接触及理解。本届美展的写意画作入选作品其实并不多。这里不去探究,我想谈的是,从我所接触到的写意画,及时常遇到的困惑说起。作为写意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是否只能靠观众自己对着画禅悟呢?

通常,一些写意画家会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幅作品,是想表达什么呢?”、“你的创作思想,题材寓意又是什么?”……观众期待答案时,他们回答往往颇为含蓄:这是写意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甚者非常个性地解释,“我的绘画风格还未形成,我也在探寻。”再比如,当年白居易作诗,非要让妇孺皆懂才罢休,实则是一样的道理。写意画与写诗,浅显理解,有一点共性:应该接地气,让老百姓看得懂,又能浮想联翩。所以,我执拗地认为,写意画家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个人画作,整个创作过程中,至呈现出来的画面,应是表达内心的情愫,或能懂得如何把个人独特的思想表达出来,进而吸引观众去读懂他。这些早晚需要自我打破的话题,不应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再进一步说,写意画的精神是什么,眼下的写意画家又有几人能说得清道得明?这里也不好下定论。而薛教授所言写意精神的意象手段表现得不够充分,或与写意画家自身未明白到底何谓写意精神有关。

山水画写意大家傅抱石在《傅抱石谈中国画》中,曾对写意的精神有过专门的探讨。他以人物画为例,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不是要画得精细周到,而是要把握每一个特殊的重点。画人不一定要画眼睛,他需要删削洗练,使画出来是精彩的东西,缺一笔不可。不必细细去描。他个人认为,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而西洋画是写实,但是中国人的写生写实,是看作学画的基础,目的在于写意,而不是把写实当作绘画最高境界,它只是一种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