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智慧暗藏根治贪腐良方 呂锡琛

 鹿文康金 2014-11-25


惩贪反腐浪潮席卷神州,摧枯拉朽,势不可当。加强法治、从严治党是实现“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保障;而提高文化和道德修养,从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源头之处着力,则有助于形成反腐拒贪的内在动力,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在这方面,道学智慧中蕴含着诸多良方。道学倡导知足寡欲之价值取向、淡泊宁静之生活信条以及崇俭守静的修养方法,能为人们提供“不想腐”的精神营养和内在防线。


千古之问:“身与货孰多”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针对世人为外物所役,贪得无厌地追求财富和感官享乐等短视和愚昧行为,从生命哲学和养生保健的角度,提出了“身与货孰多”的诘问。他启发人们反省:身体与财货哪个更贵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这句话彰显出生命重于财货的价值取向,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贪多欲得,而要爱惜自己的“身”,爱惜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故《老子》又告诫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过分地贪爱名利必致重大的损失,过分地屯积财富必遭惨重的消亡。在物质财富和感官享乐等方面要知止知足,适可而止,才不会受侮,不会遇到危险,才能长保平安。

《道德经》总结物欲膨胀的严重后果

《老子》总结物欲膨胀所导致的严重恶果:“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里所说的“不知足”、“欲得”均指对财富、感官享乐等欲望贪得无厌地追求,受这种贪欲支配的人,往往利令智昏,良心泯灭,不择手段,因此导致种种祸患和恶行过咎。



对外物不贪不积,才能无忧无失

道教继承发展了老子知止寡欲的思想,唐代高道司马承桢在《坐忘论》中告诫人们,物质生活用品好比渡海时所必需的船舫,渡海完毕则不须积留,人虽然需要营求衣食住行,但这只是赖以生存的手段,而决不是终极目的。因此,对其“虽有营求,但不可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对外物不贪不积,才能无忧无失,更为自在和快乐。


以上话语的确令人警省,如果无止境地谋求身外之物,甚至不择手段,违法乱纪,必然心神不宁,终日惶恐。更何况,船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贪得无厌地攫取财富难免是要翻船的!试看那些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们,哪一个不是由贪欲膨胀而走向败亡?这岂不是“多藏必厚亡”,自取祸咎,令人抱憾终身吗?


由于深知物欲膨胀的危害,故道学不是一味地强制压抑人的物欲,而是顺应人类希图身心健康这一普遍需求来阐发“俭啬寡欲”的主张。


不贪是道家重要的养生原则

《老子》将寡欲崇俭视为重要的养生原则,认为无论是治理民众还是奉养身心都应该俭约不奢,爱惜财物,节制过分的物质享受欲望。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早遵从大道,修德积德,从而就能战无不胜,以之治国可以长治久安,用于治身则可生命长存。文中以非常激烈的语言揭示沉溺于感官享乐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以及对行为的败伤:“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些话语对人的感官欲求全然否定,似乎很不近情理,也屡遭批判。但愚意以为,老子使用这些极端的话语,其深刻用意是要给予欲海沉沦之人一记当头棒喝,重拳出击促其猛醒,迷途知返,其良苦用心发人深省。


崇俭寡欲是道家重要的修炼之方

道教进而将崇俭寡欲思想奉为修炼之要方。唐代高道吴筠在《形神可固论》中论述过度贪欲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说,人之所以不能与天地齐寿,原因就在于“为嗜欲之机所束也”。他告诫人们:“欲不可纵,纵之必亡;神不可辱,辱之必伤。伤者无返期,朽者无生理”。如果能做到守静去躁,“止嗜欲,戒荒淫,则百骸理,则万化安”,“守神固气”,才能够安享天年之寿。不少道书将“守简“、“守易”作为养生之要义,倡导去除奢华,过简单生活。例如,《七部名数要语》说:“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蔽寒,适情辞余,不贪多积……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居,适情而行。”将节制感官享乐奉为重要的“贵生之术”。


道学从养生延寿这一基本需求出发以化解贪欲的思路具有深刻的合理性,一方面,它将世人的关注点引向追求健康、精神充实等具有广阔空间的人生目标,启示人们自觉地选择理性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西方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


学道为人们提供“不想贪”的精神营养

按照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而追求精神的提升和满足,渴望按自己的本性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则属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高层次需要,需要层次越高则实现越慢、越迟。而道学将寡欲、虚静、修真悟道与养护身心结合起来,强调修道、养生皆须寡欲持俭,而贪多纵欲必将伤身,这就将保全生命这一低级需要与修德悟道这些属于“自我实现需要”的高级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助于人们将对于生命健康的养护与积德行善等社会要求相联系;将提高生命质量这一基本心理渴求转化为对道德的需求;将对于养生之道的服从升华为对伦理规范的遵守;将对于财富和感官享乐的无度追求转化为对精神愉悦的向往。从而为人们提供“不想贪”的精神营养,建立起防腐拒贪的内在防卫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