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第二章泻下剂承气汤

 johnney908 2014-11-25
各论第二章 泻下剂
一、概念根据“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立法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属“八法”中的“下法”的范畴。

二、范围:A:寒下  B:温下  C:润下  D:逐水  E:攻补兼施 
    便秘系实邪停留大肠,腑气不通,浊气不降,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并见脘腹痞满胀痛,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属里实证。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三、分类、配伍规律及适应证: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攻补兼施剂、逐水剂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1、热结:
①阳明腑实证:发热、腹胀便秘、谵语,苔黄燥或腻、脉数。
(胃穿孔、肠梗阻、阑尾炎、胆囊炎、胆石证) “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胰腺炎)
②结胸证:  用寒下法:泻热通便+行气导滞  

 热毒内盛者+清热解毒药   
热结旁流:症见下利清水,秽臭难闻,腹痛拒按,高热不解,苔焦黄,口唇燥裂,是燥屎与邪热互结,蒸迫肠中津液下流所致,称为-。 
大剂量的泻下药+大剂量的行气药
 荡涤泄热、急下存阴 
方剂:大承气汤加减  大陷胸汤  

2、寒结:便秘腹胀、手足不温,脉沉紧。 
(食物中毒、单纯性肠梗阻等)
 用温下法:泻下通便+温里祛寒 
方剂: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三物备急丸

3、燥结(虚秘):肠胃燥热,津液不足所致 (老年人,产后便秘),或素体火盛
用润下法:润肠通便+理气 
方剂:  麻子仁丸  五仁丸  济川煎

4、水结: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水不在胸,不在腹, 而在胸胁。(胸膜炎)
2)实水:鼓胀、腹水 
用逐水法:逐水药+行气破结 方剂:十枣汤  舟车丸  

5、虚实夹杂:正虚+热结里实。 
用攻补兼施法:攻下药+益气养阴药
方剂: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四、使用注意 
   ① 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原因];若表邪未解,里实已具者,要配合解表剂运用,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② 泻下剂除润下剂较为和缓外,其余均属峻烈,对年老体弱、病后体虚者,即使有可下之征,也应避免使用峻烈的泻下剂;
   ③ 凡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病后津伤、亡血者应慎用;有下窍出血史之人勿用峻泻,即使是润下剂不宜长期服用。
   ④ 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举例]
   ⑤ 注意饮食,对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早进,以防重伤胃气。
 
    一边煎药  ┐
          │
    一边煎参汤 ├ 以免邪去正失,贼去城空。
          │
    一边熬粥  ┘
 
         ┌ 软 ┐
         │   │
    饮食当以 ┤ 温热 ├ 为宜,注意保护胃气,以免食复。
         │   │
         └ 清淡 ┘

第一节 寒下

适用病证

里热积滞实证
  寒下剂具有泻除宿食、燥屎、水饮与荡涤实热的作用,适用于无形邪热与有形积滞互结所致的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胀痛拒按,身热不恶寒,或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数而有力之里实证。常以苦寒[或咸寒]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

大 承 气 汤  ▲▲▲
《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原方厚朴的用量倍于大黄,但后医家也有用大黄重于厚朴的。痞满燥实俱重者。按原方用量比例;若痞满较轻而重在燥湿,则选用减轻厚朴的用量。)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是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 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且能活血行淤,从而有利于推陈致新,方中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 厚朴
   ││
   ├┤    行气散结,消痞除满(积滞内阻,每致气不行),并助芒硝、大黄加速积滞排泄。
   ││
 使 ┘└ 枳实

    [方解]本方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
    其成因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所致。
    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胀痛;燥屎结 聚肠中,则腹痛拒按,按之坚硬;
    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
    四肢皆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之时,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手足溅然汗出;
    舌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津伤,燥实内结之征。

    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所谓“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 “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
    至于“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
    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受遏,不能外达于四肢;
    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
    或胃肠浊热上扰心神,神明昏乱等所造成。

    证候表现虽然各异,然其病机则同,皆是里热结实之重证,法当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吴瑭《温病条辨》说:“承气者,承胃气也……曰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 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曰大也。”   
    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是因“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热厥,治以大承气汤,是因四肢厥冷为假象,里实热结是本质,所谓“热深者,厥亦深”,四肢虽厥寒,但必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等实热证 候,故用寒下,使热结得下,气机宣畅,阳气敷布外达,而厥逆可回。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本方煎服方法为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正如《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所说:“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2.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3.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4.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5.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文摘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诸积热结于里而成满痞燥实者,均以大承气汤下之也。满者,腹胁满急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胀,故用厚朴以消气壅;痞者,心中痞塞硬坚,故用枳实以破气结;燥者,肠中燥粪干结,故用大黄攻积泻热。然必审四证之轻重,四药之多少,适其宜,始可与也。若邪重剂轻,则邪气不服;邪轻剂重,则正气转伤,不可不慎也”。
  临床报道:将大承气汤改为冲剂,治疗214例肠梗阻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其中粘连性者95例,治愈83.2%;蛔虫性者50例,治愈94%;粪团性者 4例,功能性者24例,不明原因者16例,均全部冶愈;但对肠扭转11例,内疝6例,肿瘤所致梗阻8例,则均无效。(中药通报,1984;3;123)。 大承气汤加清热利湿之品治疗胆石症261例,结果排石125例(47.9%),排石最多者达339块;治疗急性胰腺炎,证属里热实证者,以本方为主冶疗 117例,治愈率达98.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60)


〖附方一〗小承气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 四两 酒洗[12g]     厚朴 二两 去皮,炙[6g]    枳实 三枚 大者 炙[9g]
用法: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
〖附方二〗调胃承气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 四两 去皮,清酒洗[12g]     甘草 二两 炙[6g]      芒硝 半升[12g]
用法: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
〖附方三〗复方大承气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各[15g - 30g]   枳壳 大黄后下 赤芍 各[15g]
   芒硝 冲服[9 - 15g]        桃仁 [9g]
用法:水煎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肠梗阻的解除。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大承气汤它这名称承顺胃气下行。通降下行。
病机分析
    历来主治证候是阳明腑实证。阳明么,胃肠。胃肠属于腑,热实互结于胃肠,具体来说,热实互结在胃肠是阳明腑实证,从临床表现来看,前人经常用痞、 满、燥、实四个证来概括它。所以这也成为它的一个证治要点。因为从证治来讲,大承气汤证的主治写了很多,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包括发狂、痉病。

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是三段主治里最基本的。这部分也就成为证治要点,就是辩证的要点,最起码的第二,第三段都必须有这个基础。都有热实互结于胃肠这个基础。这个胃肠现在主要指肠道了。虽然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对阳明病的一个纲领。胃家包括胃肠, 有的时候用胃是广义的意思。中医用名词它是多义。

经常我们用的胃有广义狭义等三种类型用法。①有的时候具体说到胃,胃主受纳、胃气上逆这具体指的就是那个饮入于胃那个胃,受纳腐熟水谷那个胃。这就是很具体的了。有的时候,胃,以胃概脾,有的是以脾概胃。我们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中,这个脾包括了脾胃。有的时候,这个饮食消化功能很正常,说这个人胃气挺强。这个胃就包括脾。有最广义的胃,中医学经常也用,并不是直接指消化功能,而是指的一种生机活力。这个人面色红润,但是又明润含蓄,脉来从容和缓,说有胃气。《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白如枯骨者没有胃气,象豕膏就是说还有光泽,明润。 那这个就是有胃气。这个胃气是指的生机活力。包括望诊,包括诊脉,胃气都是生机活力的反应。这是跟具体脾胃的受纳运化,消化功能这个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整个概括人体的一种生机活力。象《伤寒论》概括阳明病,胃肠它用胃家,胃那一家,胃家实是也。这个胃概括了肠。有时候一词多义了。

所以有些到西学中班上课的学生们,西医主治医师们,开始他们很有意思说,中医很奇怪,他念书念不懂。他说《伤寒论》说的,胃中有燥屎五六枚,怎么大便跑到胃里去了。这个胃是包括肠,胃家那家子这是包括肠,胃家实,不是你西医做了溃疡病手术的那个胃。所以这个概念就是说,初期学习,很多这个病位上用热实互结胃肠,实际上阳明腑实以肠为主。它作为病机分析,证候表现里,热实互结以痞满燥实这四个字作为它证候的特点

所谓的是自觉证,满是他觉证。过去中医把这种痞、满、胀这些分得很清。所谓痞是自觉胸脘闷塞不舒,说“心下痞,按之濡”,“按之濡”就是没有抵抗感,完全是一种自觉证状。是一种闷塞不舒,按下去仍然是软的,是一种自觉证状。病人主诉讲出来。

就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那就是他觉证状。比较起来医生诊断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抵抗感,他觉证状,不是纯属自觉证状。这两类有区分的。

指的燥伤津液。燥伤津液首先就反映在肠中有燥屎。热实互结,是热和饮食糟粕这些互结,灼伤津液,使得这糟粕成为燥屎干结不下。主要形容其燥,津伤,舌苔黄燥,也是严重的。黄燥,焦黑都是指津伤的程度。热越重越津伤。体现出热邪和津伤的程度。

痞满燥实的,主要反映两个。一个大便秘结不通,一个腹痛拒按。脉实有力是佐证。佐证说明它正气不虚。因为正气虚了,单纯泻下不行了,要攻 补兼施。所以痞满燥实四症俱全,是大承气汤症的证候特点。这个是热实互结于胃肠这个主治。热结旁流症,表面上看起来是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但是关 键的这个鉴别诊断,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而且往往脉实有力。当然这是指的它没有伤筋耗气,没有到邪实正虚这种程度。

热结旁流证是燥屎热实互结胃肠。但是热邪作为仲景的《伤寒论》,这个热还是外来的,太阳到阳明。如果胃肠没有燥屎,那是以阳明经热为主。表 现有燥屎,它可以造成热实互结了。热邪,邪迫津液,热邪逼迫津液下泄。随着燥屎形成,热邪逼迫津液从热实互结那个结,燥屎的旁边流下。热邪逼迫,这个时候 下利清水、色纯青,这种伤阴更快。很快可以出现心神病变,或者筋脉失养,或者动风,或者热实内陷心包这类,窍闭神昏这类可以出现。所以说热结旁流证是很重的。到这个阶段,一般来说,损伤气阴很快。本质上还是热实互结。

至于下利清水,这个是表面现象。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泻下热结之后,就消除了热邪逼迫津液下泻的这个原因,热实互结去掉了,那是一种“通因通用”的典型。所以热结旁流证用大承气汤治是,热结是本质,旁流是假像。以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属于通因通用的一个治法。

热厥证,热厥、痉病。热厥证是由于热实互结在内,清阳不能布散四肢。因为我们说脾胃升降是人体升降的中枢。脾主四肢,清 阳实四肢。如果热实互结阻滞气机,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就出现真热假寒,里边热实互结很重,但是四肢,特别是远端手足可以发凉。这个是真热假寒证。治疗方法仍 然攻下热实互结,气机通畅,阳气布散,热厥可以恢复。

这种方法属于寒因寒用,第一个寒因,表面假像是寒,可以手足逆冷。“寒用”用大承气汤,寒凉药,寒因寒用的一个典型。痉病是由于热盛伤津, 筋脉失养,特别是象热结旁流这些伤耗津液快的,很容易引起抽搐,四肢抽搐,筋脉失养。发狂是指的热扰心神,这也是阳明腑实证发展过程中常见的。

大承气汤用来治疗急腹症,它作为基础方,用来治疗急腹症,特别是肠梗阻一类,单纯性肠梗阻一类。过去是遇到肠梗阻就要动手术,有很多可以避免手术,象单纯性肠梗阻,有些麻痹性肠梗阻,那个是肠梗阻当中占比例很大的,可以避免做手术。

功用
泻下热结的峻下方。峻下也就是说泻下力量较强。

方解
大黄 泻实
芒硝 软坚
枳实 消痞
厚朴 除满
它是四味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作痞满燥实四证,刚好一个药对一症。简单来说,大黄泻实,芒硝软坚,枳实消痞,厚朴除满。正好这四个药针对这方面。当然这是 协同了。简单进行理解就这样了。大黄苦寒通降的,热实互结主要靠它荡涤泻下;芒硝是咸寒的,咸寒润燥软坚,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厚朴下气除满,行气下气, 消除胀满;枳实也是行气药,行气消痞。它不痞满燥实四症吗,四个药对待了。

用法
用法方面,这个方很讲究。大黄后下的,芒硝呢溶服,厚朴、枳实是先熬的。因为它要保证它的攻下力量强。大黄后下,象《伤寒来苏集》总结“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缓行”。越熟的越走在后面。当然这四个药,大黄后下,芒硝溶化服的。所以走在最前面是哪个呢?是芒硝,因为它煮都不煮,紧跟着是大黄,最后还是厚朴,枳实。这虽然四个药不多,发挥作用的层次,通过这服法的不同体现出来。

运用

辨证要点
作为大承气汤,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了。它是峻下的,也是这类寒下的一种代表。用它呢,因为攻下属于峻下,属于一般体虚要慎用,或者攻补兼施。
使用注意
用这个方,中病即止。通了就要停用,哪怕积滞没有都攻掉,只要通了就要停用。继续用要换方。后面应该采取即使还需要攻下都应该或者清下、或者缓下一类的,而且要照顾正气。泻下之余,定无完气了。对于正气损伤也是明显的。伤及正气的反应主要是气虚津亏这个方面居多了。

下面,从大承气汤演变到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以及现代中西医结合,治急腹证所配的复方大承气汤,形成了一个系列,特别是三承气汤,是做为大承气汤这个系列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附方:小承气汤

组成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大者)

功用

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痞满燥实 痞满实而不燥
    小承气汤也是《伤寒论》的方。它主治证候,根据大承气汤主证来对比。
    大承气汤是痞满燥实,四证俱全,即使它可以用于热结旁流证,或者热厥、痉 病、发狂,这些都是属于在热实互结基础上发生的,热实互结在大承气汤证里,相对是重证,所以要峻下热结
    小承气汤证是轻下热结,在《伤寒论》里,形容小承气汤证,说它是一有一个特征是,初头硬,后必溏,大便秘结,大便不好解,开始是硬的,后面会软的,这和大承气汤燥屎的特点,燥屎、燥结特点就不同,说明它燥结不甚,而是痞满燥实四证当中燥证不具,而是热实互结轻证,热实互结阻滞气机,这是有的,痞满有的,当然也不是很重。所以从病机和大承气汤比,它具有痞满实而不燥,临床燥屎内结,燥实不重,所以有大便秘结现像,往往有初头硬,后必溏这个特点,这是小承气汤治疗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痢疾一般是湿热,湿热郁滞肠道,搏结气血造成的。因为它有湿热积滞,而且这类属于较轻的,用小承 气汤能够攻下积滞,它虽然轻下,反能攻下积滞,热毒搏结气血,大黄也能起到通因通用,清热解毒,解除热毒的作用。所以这个小承气汤,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因为里面有调气和血的成份,体现通因通用的思想。这里也就是异病同治,在主治方面的体现。

    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比较,大黄量是没有变,厚朴量减少了,只剩四分之一。枳实也减少了,而且大黄又不后下,那这个方泻下作用,就缓和得多, 叫它轻下热结。后世有很多方剂,利用小承气汤做为一个基础方,经过配伍,也经常用于兼有热实互结的证候,所以这个方,既是大承气汤衍生出来的加减方,又成为一类病证的热实互结不甚的,这一类的基础方。


调胃承气汤

组成
大黄、甘草、芒硝
功用
缓下热结
主治
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调胃承气汤也是《伤寒论》上承气系列里面一个很有名的方。它的组成,是大承气汤去掉厚朴、枳实,加上甘草,以这个煎服法来讲,这个方是大黄和甘草同煎,甘草能够缓和药性,遇寒可以缓其寒,遇热可以缓其热,和大黄同煎,大大地缓和了大黄的清热泻下作用。芒硝融化服,整个方体现了一个缓下。调胃承气汤名称叫调胃,实际上调胃有和胃的意思通过清热通下和胃,一个是使胃气下行,恢复下行。一个能通过畅通腑气,畅通胃肠腑气,使上部之热下行,所以这方常用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它也是常用作缓下热结的一个基础方。
    后世运用这个基础方来配伍,往往在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有大便燥结
,但是阻滞气机不明显,所以从痞满燥实四证来讲,气滞造成的痞满不明显,这种情况清热泻下用调胃承气;
    还有一类用调胃承气,是上部有热
。特别是胃脘以上,胸膈,甚至于包括头面咽喉,上焦有热用这个方,它可以起到以泻代清,釜底抽薪,这个作用。
    所以后世在这方面用的反而多起来, 譬如像血热上冲,吐血衄血等等,用这个方,釜底抽薪,引热下行,治上通过治下来体现了。所以从主治来讲,说他阳明病胃肠燥热证。这个胃肠燥热证,没有谈到他一定有没有大便不通,可以用于大便不通,没有大便不通这个也能用,就是上部热盛,它引热下行,比如上部口渴心烦,而且阵阵发热,像这种就反映了上部的热,胃肠有热,热性升散,造成了比如发斑、兔衄,口齿咽喉肿痛,用它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

因为阳明腑实证比较轻,比较轻证,这个热实互结,阻滞气机不明显,腹中可以有一些胀痛。但是不是痞、满、胀、痛很重,那也可以用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所以这三个方,一个峻下,一个轻下,一个缓下。针对性各有不同。所以痞满燥实四证俱全的,大承气汤做为参照。(通过)比较体会这三个的不同。


复方大承气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

组成
厚朴、炒莱菔子、枳壳、桃仁、赤芍、大黄、芒硝
功能
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
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这个复方大承气汤,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期间的成果。从精神来讲,就考虑到大承气汤泻下阳明腑实,这是用多少年,都是确有成效的。但是针对像肠梗阻,单纯性麻痹性肠梗阻这一类,如果延误时间长一点,可以有气机阻滞,热实互结阻滞气机,气滞导致血瘀,也就是说,很多肠梗阻,造成坏死的很重要原因,所以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加了活血行气的力量。桃仁、赤芍是在活血化瘀当中,疗效确凿又药性比较平和,加莱菔子,既能行气,畅通腑气,侧重在降气。同时莱菔子还能消积导滞。所以这个方,60年代到70年代用得很多。

寒下法现在相对来说,在我们中医的医院,地区一级以下医院,很多还在用。但适用于重症,有些危重症或者大承气急下存阴这类相对少了。因为遇到这类证都,哪怕中医院大一点,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这一类,很多都马上中西医结合,以西医为主治疗。但实际上这套方法,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刚工作的时候,用这套方法,能够减少做手术的例数。我们也从用这个体现到中医治法的很多好处。特别当时刚刚,文革当中,离开北京分配到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当地的西医条件是比较差的,并不是人少,也并不是设备没有,而是西医它需要,学生毕业需要一个时间,一个过程。我记得当时我们到四川省甘崰壮族自治州,参加军队一个医疗队,去到泸定县的县医院,同时又是医疗队,同时帮助医院工作。那个山区有很多地方,比如吃柿子、黑枣这类,像北京郊区有一段时间也很多,肠梗阻发病率很高。我记得在北京,读书实习的期间,实习西医课期间,老师带我们到北京延庆一带,山里面,这类病人,当时交通不便,车都通不进去。走路进山都走三、四小时,只有骑毛驴了,那种情况下,西医的手术设备,这些不可能。所以我们西医老师也无能为力。所以做为一般的常见病,这类的,一些农村的巡回治疗一下,但有一次遇到肠梗阻,我们一个西医老师,三个中医专业学生,就跟他学西医,但遇到这个肠梗阻病人怎么办呢?要运出去很困难,运到公路起码好几个小时翻山,当时病人情况也怕路上出问题。路上是没有人家的。后来跟老师商量,他说,你们不是讨论的时候说,当时跟着在北京看着老师治病,中医老师用这个方,后来我记得一毛一分钱,当时就把肠梗阻治好了。那时也就是,当时还没有复方大承气汤,就大承气汤为主的,结合一些黄龙汤,那种结构来调整。三个同学商量了一下,也能起作用。

后来给我印象最深的,那就是刚工作以后,四川那个山区肠梗阻也挺多,所以也就是实践当中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好处。所以用复方大承气汤的话,必然要遇到一些问题,梗阻病人呕吐很厉害,很难接受你的药。光用那个反佐方法,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正气很快气阴亏虚,营阴要脱了。各类情况都可能碰到。一开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用复方大承气汤来治阳明腑实证,是个偶然的情况下使用,原来那医院里有个外科医生,过去从部队上下来的,卫生队长出身,护士出身,做手术做得非常好,但是他没有系统学习过,西医的医学知识,所以大家喊他叫开刀匠,诊断时必须要医生来诊断。告诉他这士什么病,从哪里开。因为他从野战医院手术做惯了,就会做,不知道它的诊断。做完以后,医嘱善后都是其他人处理,这是很特殊,很少见的这么一位医生。所以为了培养他,把他送到四川医学院去学一年。这学一年没人开刀了。所以那一次来了个老太太,情况本身也不好,后来我们看,应该说是到达阳明腑实,气阴两伤的程度了。西医保守方法,各种方法都用了,肠梗阻有时候用颠颇疗法。因为那个医疗队里,西医的内科医生这些也不熟,外科都是野战外科。后来这病人就不治了。

第二天又收了一个病人,这病人比较特殊,在当地还是很有影响很有名的一个劳动模范级,影响比较大的这么一个病人。他是前两天做了腹股沟斜疝的手术以后,受手术刺继发麻痹性肠梗阻,应该不是很重的。但是当时我们的医疗队的组成,那时有九位是四川以外的,像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二医学院,广州中山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这些构成的。这些学生毕业到那里工作,其他那个,当地还有,所以这些西医,也是毕业了不久,所以腹股沟斜疝手术他们做了,做了这个继发这个病,第二次又来外科做手术,就不敢处理了。而且这个人做了腹股沟斜疝手术,在家里待了两天后才来,情况都不是很好了。胀、疼痛很厉害。当时还有一些政治影响问题,西医年轻医生不敢弄,医疗队队长,部队的,就大家商量会诊,会诊不做手术看来肯定不行,那地方,现在大渡河边的公路通得可以了,那个时候都翻山,到县城州府要走两天,所以打电话请州里医疗队来支援做的话,最快速度一天半以后可能赶到,估计这个病人这个状况不行了,所以逼得没有办法了,大家商量说,中医有没有办法?当时我们有两三位,中医学院毕业的同学就商量,那个时候年轻,胆也大,我就跟我们老师说,我们治过肠梗阻,坐一起商量,西医不相信你这个能治,他就问,你用什么方呀?那个时候,当然在学校里附属医院,看过老师用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这一套,西医问很多问题,他这病要胃肠减压,你还往里灌中药,加重他的负担,病情恶话你怎么处理?他吐,你怎么处理?就是一个个问题,不能接受药,那后来中西医结合嘛,我们提出来的是几方面,你用这个方的话,一个呢,我灌了药以后,20分钟以后,最长30分钟,20~30分钟以后抽出来,这个等于不灌了。你胃肠减压抽出来。过了20~30分钟,我又灌一次。灌一次也就是20~30豪升,不多,但次数多,反覆的灌,过20~30分钟又抽。他总能吸收。同时加大芒硝用量来灌肠,芒硝溶服,一部分方剂是用来内服,一部分用来灌肠,这个做法两头夹攻,这样会师就好了,解决问题。他吐,那就足三里,叫家里人平时按摩足三里,当时也不是每次后来药都注射了,后来用穴位注射的方法。那个年代不是有新疗法,穴位注射吗?穴位注射就打点西药好了。打一点冬眠灵,它止吐效果挺好。所以后来他就没有吐,但是由于延误时间长了,病人整体情况比较差一些,后来用的这个同时,参附汤这些在其他时间,也在灌上去。

我记得那时候年轻人,想了按中医这个,该用什么就用什么,西医实际上就是除了补点液,其他办法没有。不做手术没有办法。那边医疗队也往这边赶,这边一天一夜用七付药。因为煎熬一次,又分很多次吃,同时又药灌肠,一天一夜当中要用得很多,大家天天守着这个病房。终于一天一夜差不多的时候,到清早,护士说,一下子就通了。一开始有点通,护士来说,家人说有点打屁了,外科上一屁值千金!对吧?西医不相信,是不是哦,当然这个东西也找不到证据。后来有一点通了,西医也不相信。这个可能是你灌肠远端出来的,这个不能算。到最后一下,全部通了。等手术队将近又过了大半天,赶到的时候,不用做手术了。一周后出院了。所以医疗队很奇怪,你中药能够治,这是典型的一种中西医结合了。能够解决这个,那以后就固定一些方案在观察,就那一年,总共十例肠梗阻病人,一个都没做手术,全部用这个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那是69,70,71前后这段时间。在外面报导里,中西结合治肠梗阻,复方大承气这一类的方。成功率很高。

当然你这个是肠梗阻出现,当中属于麻痹性单纯性的,比例最大的。你不能用绞窄性的这类试,这类还是要做手术的。

从这个方的运用,我们刚刚尝到这个甜果,因为在那段时间在基层,包括很多急症,很多重症,用中医中药起作用,也挽救了不少生命。所以说不是中医不能治急症,经过这个才能够相信,而且很多西医的医生,他们看了以后,主动要求来学。办西医学中医班。所以最早我在那个医院,办西医学中医班就是从这个以后。第二年开是搞这个。以后我们医院的几个老师,单独搞一个,像中专卫生学校一样,就中医专业的。

所以中西医结合在这些方面,的确当年还能发挥这些长处。有这个苗头。但是你要说这种治疗方式,对于现在观察那个经济方面,它是效益很低的。因为那些药物都是不值钱的。但是社会效益的确很好。我们后面讲到一些方的应用,的确是很不错的。大承气这类的寒下,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那时候在想,当初《儒门事亲》张子和,他能够汗、吐、下,三法赅尽治病,什么都用这个来,他肯定总结了很丰富的经验。


三承气汤的比较(组成、用法、功用、主治)

当然大承气汤为参照标准。如果说气滞不明显,热实互结较轻,或者说热邪郁于上部为主。要使它引热下行,以泻代清,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重要的特点,大黄和甘草同煎,芒硝溶化,这体现的功效是缓治。小承气汤,它是痞、满、实而不燥,燥实互结不重,所以大黄和减量以后的枳实、厚朴同煎。起到轻下热结的作用。用于阳明热结轻证。

所以这三个承气汤的比较,是大承气汤为代表的,寒下法的一个重点。现在一般这类方,要照顾到一些配伍活血的,平和的活血行气药,所以像复方 大承气汤,它增加行气活血作用,防止这类阳明腑实,导致肠道血瘀组织坏死,有这个作用,所以从这个配伍,除了大黄也能作用到血分,照顾到血分,但是加了像 赤芍、桃仁这些,通畅血行,在这方面更好。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 <wbr>承气汤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