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承气汤系列归纳总结

 德中TCM教育 2020-05-26

治疗热邪为患的下剂中都能看到承气汤的影子。 热与水谷互结则治以承气汤加减; 热与湿相结治以承气汤配伍化湿逐水之药; 热与血结成瘀血而致病治以承气汤配伍化瘀逐血痹之药。 故凡是有热为患即可用承气汤为底方酌情加减。可见承气汤在下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好承气汤的加减变化可以在临床上更正确,更灵活地运用下法,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而非 热邪为患的下剂似乎无配伍方面的规律可言,只能随证治之。

《伤寒论》承气汤系列归纳总结

1 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一>津液大亏;汗出而恶寒一>表证未解,若虽汗出而不恶寒一>则表邪入阳明也;津液大亏故身体无力;热气上冲则气壅,故见短气;腹满而喘则是津液亏虚,水谷不运,皆留于肠胃而致;阳明证一>热如潮水,多在日晡定时而发一>邪已入里,故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一>热盛于里,热盛而津液大亏,无津液以润肠胃一>大便必硬。此时应急下存阴,故用峻下之大承气汤下之。大黄荡涤肠胃,使燥屎下行;厚朴和枳实行气消胀满;芒硝咸能软坚,使坚硬之燥屎软化,易于下行。而煎煮法也是很有讲究的,上四味,先煎枳实、厚朴,后内大黄,最后入芒硝,使大黄和芒硝的力量不至因煎煮而削弱, 故其峻下之力强劲而有力,以保证功效。

2 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微和胃气,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泻下。: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腹大满痛而无大热,故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去掉芒硝。且可见厚朴和枳实的用量也相应减少, 可知其胀满程度比大承气汤轻。还有就是煎煮法,陈修园老先生云: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可知小承气汤三味药是同煎,泻下的作用更加弱,故本条云微和胃气也。

3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清胃热,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为津液亡失之危重证,发汗后更伤津液,故四肢厥,咽干,烦躁吐逆—〉胃气败衰,故虽然津液亏虚而不能养阴,养阴则使脾气更败,无以化生气血,故致人死地也。甘草干姜汤可用于温中以救脾阳,脾阳复则气血得以化生,四肢得温,芍药甘草汤可用于解经脉拘挛;因屡伤阴液,导致胃中津液亏虚,出现谵语,调胃承气汤清胃热,内热去则谵语止。若此时再误治疗而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唯有大补元阳之四逆汤才能活命。调胃承气汤证中因为无胀满,故只用大黄配芒硝以清里热,又恐其力量太过,故用甘草以缓和药力。

4 麻子仁丸 趺阳脉行足背,为胃之根脉。趺阳脉浮则胃热盛;涩则小便数而损津液;津液偏注于前阴,则大便必硬。脾从水谷中吸取津液上输于肺,下输于膀胱,其余渗入胃中,随水谷残渣入大肠。 而胃热不容津液,故津液无法还入胃中而下润大肠,故大便硬。脾中之液只入而不还,似被胃所约束,故称脾约。麻子仁丸从药味上看是小承气汤的加减方。只言小便数而未出现潮热汗出,故可知其热不潮,用小承气汤足以平其胃强;大肠干燥,故用麻子仁和杏仁润肠通便;脾气被约,只入而不还,故用芍药以通其道,而使津液还入胃中以润大肠,则病瘥,因为是长期的津液亏虚,故须一段时日才能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5 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其实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的加减合方。是承气 汤系统中与食积相关的方子,是热与水谷相参合而致病的,故均以大承气汤为基础而随证加减。在小柴胡汤方的基础上,由于阳明里热,故去掉甘味之甘草和养中之人参,由于下不通,而胀满未严重,故方中加入小承气汤去厚朴以利下;由于心下急,故加入三两芍药以解经脉之郁。大便通则气下行,少阳解则不再呕,故病可痊愈矣。

6 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下瘀血之方,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不解而化热,热邪循经入腹,与膀胱之血互结而成瘀血。热灼血而成瘀血,必然影响情志,使其出现如狂的症状。外不解而攻里,则易引邪气入里而出现变证,故应先解外,外证已解,方可放心攻逐瘀血。桃核承气汤是小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入通经脉之桂枝和祛瘀血之桃仁而成。大黄也有祛瘀生新之功效,但是力量不够,故配合祛瘀血力量强大的桃仁以祛瘀血;芒硝泻热,桂枝通经脉,甘草调和诸药而缓急,则病可随大便而解。所下之大便多为浆糊样黑色,待大便正常可知 瘀血去而病瘥。

7 抵挡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 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抵挡汤:大黄三两,虻虫三十个,水蛭三十个,桃仁三十个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而脉微沉,故可知邪气可能入里而成结胸。反不结胸,是邪入下焦, 灼膀胱之经脉而成瘀血,且比起桃核承气汤证的如狂来,抵挡汤证是发狂即病更严重,出现 少腹硬满。瘀血入经脉而不影响膀胱气化,故小便自利。下瘀血则病可瘥。抵挡汤证较桃核承 气汤证瘀血程度更加严重,故去甘草,易桂枝为去瘀逐血痹力量强大的水蛭和虻虫,配合大黄 和桃仁以通经脉去瘀血。排出浆糊样黑色大便即可知瘀血始去,待大便形质如故,可知病瘥。

8 抵挡丸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指的是五苓散证;而反利者,病不在气分,而是入血分了, 是瘀血作祟。因无发狂等急症,故可用缓下法以治之。而缓下既少伤正气,又能保证效力徐缓 而持久,不失为好的选择。方中的药味跟抵挡汤无异,而量上均削减了点,而且易汤为丸,可 知治疗之精神为缓去瘀血。 上三张方子是承气汤系统中与瘀血相关的方子,均为热与血相结成瘀血致病,故均在承气汤的 基础上加入去瘀逐血痹通经脉之药物而成。

9 大陷胸汤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不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也是大陷胸汤证:脉从浮缓变成浮数〉已成热,热灼肌肉之津液〉湿,湿困则气血不畅〉动脉;不通则痛,故动则为痛;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则知表邪尚未解。而医不解表反而下之,则为误治;动数之脉变迟可知病入里而成变病 矣。膈内痛拒,知邪气入于心下,使膈气紧张。因下而胃中空虚,在表之湿热随误下而乘虚入于心下;湿热困于心下则上迫于肺而使气短;热入里灼烧津液,故烦躁而心中懊恼;湿热之邪 入于心下而成硬满之变则为结胸。故结胸实为湿热陷于心下而成。治应去聚于心下之湿热。

10 大陷胸丸 结胸为湿与热互结于心下,表现为心下或全腹硬满疼痛,或者不按自痛不可近,或者按而始痛。而且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项部僵硬;汗出而项背强,背反张,是瓜蒌桂枝汤证 的表现。结胸的范围不仅在心下,还在心胸。治疗不仅应去心下之湿热,还应清心胸之湿热,方中大黄、芒硝、甘遂去心下之硬满;杏仁开胸下气,葶苈子下胸中痰水的

11 小陷胸汤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病位在心下而不似大结胸病之全腹疼痛,即病位比大陷胸汤证小;按之虽痛,但疼痛程度比大陷胸汤证轻;脉浮而滑可知邪气并不深入,不似大结胸证之沉而迟,故小陷胸汤证就是陷胸汤证之轻证。从方子来看也是体现出 了这一点。易逐水之力峻猛之甘遂为半夏;易泻热之芒硝为清热之黄连;易大黄为瓜蒌实,可知药力有所缓和,是为治疗结胸轻证而设可明矣。 以上三方是承气汤系统中治疗湿热之方剂,是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入去湿逐水之品而成,主治热与湿互结之结胸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