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 | 《四个承气汤》

 我是一瀛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阳明病总纲:阳明之为病,胃加实也。《伤寒论》中的胃,并非我们现代的胃这个器官,而是指胃和肠的这些区域。

承气汤是阳明病的主方,但根据胃加实的程度不一,出现一系列的承气汤,比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伤寒论》里有承气汤方有四个——

调味承气汤:大黄 芒硝 炙甘草小承气汤:大黄 厚朴 枳实大承气汤: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桃核承气汤:大黄 芒硝 炙甘草 桃仁 桂枝

关于《伤寒论》对承气汤的用法之概要:

《伤寒论》中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伤寒论》中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去皮,炙) 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调味承气汤、小承气汤以及大承气汤这三个方子,针对的是里实瘀堵的严重程度不同而用药之不同。

阳明病总纲:阳明之为病,胃加实也。阳明病主要是指肠胃有瘀堵,往里排病不顺畅的情况。表现在证上为:便秘、腹泻、腹不按即痛或腹按之才痛、腹满、腹胀、潮热、谵语、腹泻急迫而恶臭、大便不爽拉不干净、屁多、屁臭、手脚脱皮发热汗多、脚上有鱼鳞纹、打呼噜、磨牙、睡觉流口水、午后犯困,面色多油等。

调味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肠实胃弱,即肠道有瘀堵,而略有胃及津液不足。故有大黄芒硝泻实,还有炙甘草建中补津液,以及善后。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里有瘀堵,未至硬结,表现在证上,便秘或热泻、腹按之才痛、谵语、腹泻急迫而恶臭,脉实盛等,故有大黄而无芒硝。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里有严重瘀堵,有硬结,表现在证上,便秘或热泻、腹不按即痛、谵语、腹泻急迫而恶臭,脉实盛等,大黄芒硝同下。

“承气者,以下承上也”。承气汤里不变的一味药即是大黄。相当于大黄是承气汤的君药。

大黄这味药推陈出新,洗涤而下行,非其他药可替也。

《本草思辨论》曰,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

大黄:(可以细读这篇:草药的故事 | 《大黄》)芒硝:(可以细读这篇:草药的故事 | 《芒硝》)厚朴:(可以细读这篇:草药的故事 | 《厚朴》)枳实:(可以细读这篇:草药的故事 | 《枳实》)

形象化来解读这四味药:厚朴是宽肠,相当于把路拓宽,枳实是疏通道路上的气滞,两者合力,行气疏导滞留,大黄开下行通道,大便硬结成燥屎,十分坚硬,那芒硝就是来把硬屎软化打散。

现在身体出现这样的局面:发热、烦躁、胃口不好、便秘或热性腹泻、流口水、磨牙、打呼噜、手心和脚心出汗,怕冷等。这些证指向胃弱,且肠道有瘀堵,胃弱用炙甘草建中,肠道有瘀堵,用大黄芒硝并下,两者相须为用,则峻下热结之力增强,而炙甘草又缓和这峻下之力,在去除肠道瘀堵后,炙甘草能迅速善后。

好,那如果身体出现这种局面:发热、烦躁、便秘或热性腹泻、流口水、磨牙、打呼噜、手心和脚心出汗,腹满、腹部有按痛不按不痛、潮热等,说明肠道不确定是否形成燥屎,所以用厚朴与枳实并用,拓宽肠道以及疏通滞留,同时用大黄开下行通道,看看燥屎能否下去。

如果不能下去,身体出现拉水,拉清水,一天很多次,急迫、臭、屁多,这也是里面有硬结,结住了,水能过,粪便过不了。这时候再加芒硝,药下去,往往会拉出一些硬块来,病就好了。

大承气汤的原理是水管(类似大肠)内有坚固的瘀堵(就像燥屎),这时要疏通水管,这时需要扩充水管(厚朴的功用),软化并打散瘀堵(芒硝的功用),并用尖利杵子杵坚固的瘀堵(枳实的功用),大水一冲(大黄的功用),水管自通。

大承气汤取同样的相——枳实疏导散气去滞,枳实就像是一把尖利的斧头,把肠道积聚的气滞劈开,芒硝像是搅屎棍,把燥屎软化搅动,大黄下行之力,相当于是马桶的按钮,“嗤”的一声,大量的水冲来,把屎冲掉。

小承气汤相比大承气汤,大黄剂量不变,去了芒硝,减轻了厚朴枳实的剂量,其实是大承气汤的温和版。一般大下之剂,《伤寒论》里至少有两个方子以备用,可以先用温和一点的探路,的确是中病了,没有用错,且病不去再用峻猛一点的。承气汤证中病的主要表现是屁多。还有一个调胃承气汤,这个就是治胃虚的承气汤证,那就更温和了。

方中几味药的剂量也可以随症加减:实多,多用大黄;有硬结或热多,多用芒硝;腹满腹胀屁多,多用枳实厚朴。

三个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从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汗出、蒸蒸发热,烦躁、腹胀满,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病理发生改变而传至大肠。

大承气汤泻下燥实,小承气汤通导气滞,调胃承气汤清透胃肠邪热,这是三承气汤功能的本质区别。

然后药量上也有区别。小承气汤,燥没有结实,主用大黄攻积除热消淤,厚朴只用二两,枳实用三枚,相对大承气汤而言,厚朴用量大大减少,大黄完全没减,药少用水少,只用四碗,三味同煮,取一升二合,说明在仲景看来,小承气主用在于除热。反过来说,大承气或厚朴三物汤中厚朴用八两之多,除了开通去滞之外,难道没有其他作用?厚朴毕竟性温热啊,已经燥结到如此了,怎可用如此大量的温热药?应该说,厚朴味厚,富含油质,也有一种润的作用。小承气证主要是热,而不是燥,因此厚朴的用量大大减少。

古人言,用药如用兵,从这里可以体会的到。配伍有如组织不同兵种协同作战,从这里也可以很好的体会。

最后再参一下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太阳病不解,热结于膀胱。准确地讲是热与瘀血结在膀胱这个区域,也就是腹部下方这个区域。这是实热型的瘀血证。

如何鉴别呢?

“其人如狂”。下焦有瘀血,人体的自然模式,津血就要汇集于下焦去攻这个瘀血,那头部的津液就缺乏了,这时候头部也要启动自保模式兴奋起来争夺津血;加之有瘀热不能下,浊火毒素就会上冲,这种兴奋反应就会很强烈,“如狂”了。之前学过阳明实热证有谵语和烦惊的反应,和这个原理一样,都是有瘀滞在下面堵住了,同时有热证。

如果是热证的瘀血,那就用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是在调味承气汤的基础上加上桃仁和桂枝。

桃仁辛厚香苦、辛香行散,味厚郁则能走血,苦则破下,所以主要用于开破瘀血。他没有滋养治性,偏性不强,所以寒热虚实都能用。《金匮》里治肠痈、肺痈也用它。

那桂枝呢,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桂枝是一股热的能量,并且香散,有一种向外向表打开的势能。

现在身体的局面是血结在膀胱,那么桂枝那种热的能量以及向外向表打开的势能,势必会让结在膀胱上的瘀血更容易融化以及从膀胱脱落,桃仁来开破瘀血,芒硝来软化,大黄这时打开下行之力,冲下来。炙甘草则建中善后。

整个过程堪称完美。

伤寒 |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 | 《麻黄汤》

伤寒 |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 | 《半夏泻心汤》

伤寒 |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 | 《猪苓汤》

伤寒 | 《谈谈四逆散方》

伤寒 | 《由小青龙汤方谈起》

伤寒 | 《治病前的准备》

伤寒 | 《思维训练》

伤寒 | 《心脏病真的是心脏病吗》

伤寒 | 《阳明病》

伤寒 | 《太阳病》

伤寒 | 《小柴胡汤》

伤寒 | 《血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