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艺术的“情感、符号与创造”

 李国荣书屋 2014-11-30


语言绝非人类唯一的表达工具,即然语言不能完成情感的表达,人类的符号能力,就必然创造出服务于情感表现的另一种符号,艺术应运而生。它必然是一种非推论的形式,遵循着一套完全不同于语言的逻辑。在历史上,两种符号的产生并没有先后,却各有所长。语言能使我们认识到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事物同我们自身的关系,而艺术则使我们认识到主观现实,情感和情绪......使我们能够真实地把握到生命运动和情感的产生,起伏和消失的全过程。

从艺术降生的第一天起,它似乎就接受了两项戒条:它不能是推论形势,它不诉诸人的推理能力。从而造就了它的两种品格:它是包含了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它必须直接呈现于人类的知觉面前。准确地讲,艺术就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基于这点,艺术可以称为表现符号体系,以显示它同推论符号即语言的本质区别。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表现性符号的产生甚至比推论性符号的产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因为在人类最初的符号活动中,实际上就有过一种对符号更为基本的使用,即将经验构成某种形象性的东西。符号的最基本功能,恰恰在于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供人们观照,认识和理解。艺术这种表现性符号的出现,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赋与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

情感表现有着两种基本含义,其一是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更明确地说就是从事着表现行为人的自我表现。其二则是指某种情感概念的形象性表达,即表现者对于某种更为广泛的情感的呈现。艺术所表现的究竟是两种基本含义中的哪一种呢?我觉的艺术它不是自我表现的理论。自我表现说产生于浪漫主义思潮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年代。这种理论时起时落,时盛时衰,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它不仅为某些理论家如克罗齐、柏格森,赫尔曼等人坚持,尤其为一大批伟大的艺术家奉为信条。音乐方面从十九世纪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巨人勋伯格及后继者贝尔格,威伯思。绘画方面的凡高.爱德华,孟克以及现代舞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著名作家詹姆斯,乔埃斯等,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自我表现的情感。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最感人的作品。创作者与创作的角色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内心境况,内心状态,二者融为一体,分不出真假,否则就不能再现这种情感。

其实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母亲面对重病的孩子,大汗淋漓或哭笑无常,这些人都在发泄着强烈的情感,然而这并非音乐需要的东西、尤其不为音乐创作所需要。嚎啕大哭的孩子恐怕比一个音乐家表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可谁又会为了听这样的哭声去参加音乐会呢?现实中大量的事实说明自我表现不是艺术的主体,情绪悲哀的画家,面对一个笑脸的模特,画出的一定是笑脸的画像。一个心情悲哀的演员演喜剧的情节,她一样会把观众搞笑,高明的导演总是用某种相似的情景去启发她的联想而从不真正地诱起她的悲哀。这一切都说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蕴含于艺术作品内的“客观情感有可能吻合,但这种吻合绝非一种必然,事实上它们经常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自我发泄、自我表现严格地讲是一种暂时、个别的情感流露,它没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自然就没有概念的抽象,因此,它还停留在信号行为的水准上。显然是一种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行为能力。现代科学己证明动物确实有情感,也时常会发泄情感。倘若艺术仅仅是一种自我发泄或自我表现,就无疑是说明动物也能从事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创作。这点不会被任何人接收。

艺术表现的是一种艺术家所认识到的人类普遍情感,是一种关于情感的概念。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感。这是一种脱离了每一个人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人类情感由具体向一般的过渡是个极为复杂重要的过程,人类正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情感知识,掌握一般情感的概念才从事艺术活动的。我们如何才能捕捉,占有和把握情感,从而使情感内容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理解,即不用概念的方式便可理解,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便可呈现我们的意识呢?答案是可以通过创造某种客观对象来达到。

艺术活动中个人情感也并非毫不相干,它往往是把握普遍情感的一个媒介。比如音乐也可以表现我们没有感觉过的情感和情绪、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激情,其主题与自我表现的主题相同,必要时,它的符号甚至可以从各种表情征兆的领域之中借用,但借用来的示意性因素则是形式化的,其主题从艺术观点看已有了距离。艺术表现尽管不是自我情感、个体情感而是一种情感概念,但二者主题一致,从而可以通过对自身情感的体验而对其有所感悟,甚至可以从自身情感材料之中实行移植和借用,不过这种移植和借用过来的情感必须是一种形式化了的情感,亦即抽掉了具体内容的一般形式。

由于这种情感与个人具体的情感是一种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可以把握可以理解,但它绝不等同于个人情感,它与个人情感保持着某种“心理距离”。这就是说,艺术内容尽管真实,实际表现的情感却为虚幼。如果艺术的内容是情感、冲动或激情的整个过程,那么表现的手段,就绝不是寻常真的发出的声音、真的行为举止,而是形式化的,它包含了更多特定内容的声音与动作。为此,这些声音,动作,姿态形式都变成为一种符号,把这些内容传达给我们知解力的就不是相关的信号而是符号形式。艺术创作过程中,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进行情感慨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便成为情感符号。这一点,类似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艺术就是这样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所谓情感与艺术的关系类似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仅仅是种语义上的说法,仅仅就其中者充当另者符号的意义上而言,实际上,两种关系形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例如,组成语言的每个最小的单位词汇都有自己相对确定的意义,它们可以按照固定的法则组成更大的单位。而艺术中的每组成因素,— 但离开整体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艺术没有使各种成分组合起来的现成符号或规律,艺术不是个符号体系,它们永远是未定的,个作品都从头开始个全新的有表现力的形式。再比如:艺术作品并不代表某种概念或概念所指向的任何具体事物,并不传达某种超出了自身的意义,艺术品的意义就在自身,离开艺术品、其表现的意味就无法把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