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0207古典本草入门05

 huangailan 2014-12-01

090207古典本草入门05

最终修订时间2014/10/02

 

根茎花实

l原文:根茎花实,苗皮骨肉。

元素曰∶凡药根之在土中者,中半已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已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已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身半已下,地之阴也,用梢。乃述类象形者也。

张元素是李东垣的老师,李东垣又叫李杲,号东垣老人。

这个长在土里的根分成上半截和下半截,上半截它叫根,下半截叫梢,上半截的药性往上走,下半截的药性往下走。

以这个类象原理,同样,一棵草,长在地面以上的相对属于阳,长在地面以下的相对属于阴。所以,地面以下的上半截可以看做阴中阳,下半截可以看做阴中阴。那么,地面以上的,偏上半部分的,比如花、嫩叶子,那就属于阳中阳,偏下面属于阳中阴。都是相对而言,看我们怎么取。所以叫“述类象形”。

中医的源头跟原始巫术有关,原始巫术跟直觉有关,我相信爱因斯坦最开始体会到的也是直觉所知,但他要让其他人知道,再去思考以及计算,留给大家一个可以使用的公程式。

神农体会草药的时候,比如他感觉这棵草很阴,他是自己体会到了,实证到的,但是他需要告诉别人,还得说清楚为什么阴?只好找规律。你看,长在太阳的阴面,或者长在水里面,或者在土里的,通常偏阴。这个大家可以去了解易学。大家平时也可以自己去体会,体会到了就是你的东西。

跟人家解说的时候,说因为它长在阴面,所以它属于阴,这只是理论的部分。你体会到了,你能体会到那个阴吗?你能感觉到它是寒的吗?它在身体里是怎么走的吗?这需要静心体会。不光是看书学习了。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来了解古人的思想,因为我们还达不到古人的直觉,那就先学习达到古人的思维模式,慢慢再到他那个直觉。

 

l原文:

时珍曰∶草木有单使一件者,如羌活之根,木通之茎,款冬之花,葶苈之实,败酱之苗,大青之叶,大腹之皮,郁李之核,柏木之皮,沉香之节,苏木之肌,胡桐之泪,龙脑之膏是也。有兼用者,远志、小草,蜀漆、常山之类是也。有全用者,枸杞、甘菊之类是也。有一物两用者,当归头尾,麻黄根节,赤白茯苓,牛膝春夏用苗、秋冬用根之类是也。羽毛、鳞介、玉石、水火之属,往往皆然,不可一律论也。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这段很简单,大家自己看。

l原文:

保升曰∶《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中,单行者,七十一种;相须者,十二种;相使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相杀者,三十六种。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宏景曰∶凡检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细辛;俗方玉石散,用栝蒌、干姜之类,服之乃不为害。或有制持之者,譬如寇、贾辅汉,程、周佐吴,大体既正,不得以私情为害。虽尔,不如不用尤良。半夏有毒,须用生姜,取其相畏、相制也。

又曰∶相反为害深于相恶者,谓彼虽恶我,我无忿心,犹如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和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黯妒,可证矣。

时珍曰∶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

这段也跳过,大家自己看。

比如现在说吃人参畏萝卜,萝卜把人参的力量卸掉了。

 

五味四气

l原文: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为主,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宗奭曰∶凡称气者,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是药之性。且如鹅白脂性冷,不可言气冷也。四气则是香、臭、腥、臊。如蒜、阿魏、鲍鱼、汗袜,则其气臭;鸡、鱼、鸭、蛇,则其气腥;狐狸、白马茎、人中白,则其气臊;沉、檀、龙、麝,则其气香是也。则气字当改为性字,于义方允。

这段就很有意思,这位医生说“凡称气者,是香臭之气。”这是他的观点。四气五味,我们常说四气是寒热温凉,他说这其实是药的性,不是气,气是香臭的意思。

l原文:

时珍曰∶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臊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卒难改易,姑从旧尔。

接着李时珍又说这位寇先生说的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臊是气,这个说法是对的,跟《礼记》里面的观点是一样的,但是从《素问》以来大家都习惯这么说了,不太好改,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按照大家已经习惯的说法。

l原文:

好古曰∶味有五,气有四。五味之中,各有四气。如辛则有石膏之寒,桂、附之热,半夏之温,薄荷之凉是也。气者,天也;味者,地也。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辛、甘者,地之阳,咸、苦者,地之阴。本草五味不言淡,四气不言凉;只言温、大温、热、大热、寒、大寒、微寒、平、小毒、大毒、有毒、无毒,何也?淡附于甘,微寒即凉也。

这一段很重要。王好古是李东垣的学生,这个流派,是中国医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味有五,气有四,五味之中,各有四气。”他讲药性,刚才我们说,辛就是开,是阳,但同样,辛“有石膏之寒,桂、附之热,半夏之温,薄荷之凉”。辛有开泄、扩散的意思,黄帝内经讲“肝欲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那大家想象一下,石膏,它是辛寒,适合什么样的病?适合上焦有热,实热不虚。如果是桂枝和附子呢?桂枝讲过了,附子我们也学过,适合下焦有寒,下焦的阳气不足。那么,半夏走的是上焦和中焦,薄荷,薄荷走的是上焦,凉。石膏跟薄荷来比,石膏就要更凉一点。

“气者天也;味者地也。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辛甘者地之阳;咸苦者地之阴;本草五味不言淡,四气不言凉。”这个是说在一般的本草书里面,它寒热温凉只说“温、大温、热、大热、寒、大寒”,为什么不说凉的?这是古代的本草,它解释是因为,凉就是微寒。淡跟甘在一起了,这是他的观点,一家之言,我觉得是不同的,后面会讲。

 

有毒无毒

l原文:

及有毒无毒。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又曰∶耐毒者,以浓药;不胜毒者,以薄药。

王冰云∶药气有偏胜,则脏气有偏绝,故十分去其六、七、八、九而止也。

“有毒无毒”,这个我们以前都讲过上面有一段,“耐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壮实得像史泰龙那样的,你给他厚一点的药没问题,林黛玉那样的得给她薄一点的药。

比如说林黛玉那样的吃小建中汤,一般人一汤用30克,估计林黛玉你给她10克就行了,多了她受不了。这些药要自己去尝、去体会,就像炒菜一样,你自己吃还老请人吃,慢慢就知道,这个人需要加多少盐,那个人需要加多少醋。

阴干爆干

l原文:

弘景曰∶凡采药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也。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岁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也。所谓阴干者,就六甲阴中干之也。又依遁甲法,甲子旬阴中在癸酉,以药着酉地也。实不必然,但露暴于阴影处干之尔。若可两用,益当为善。

这是采药的部分,“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就是凡是用根的话,要在农历的二月份或八月份采它。因为春天刚开始的时候,“津润初萌”,那个生机刚刚起来,根里面储存蓄积了一个冬天的能量,还没有长到枝叶,所以那个时候采的根的药性“势力淳浓”。你看这里它取的是什么?取的其实是它的一个性,是阳的部分,那个升发的势。秋天呢,“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所以,它的药性又浓淳了,那时候取的是它的一个阴的部分,收藏的势,所以这也有区别。

由此推演,要补下焦我们都要用根,如果我们想实实在在的补下焦,补了它最好是动的不是很厉害,应该是秋天采的好还是春天采的好?应该秋天采的好。那么如果是补下焦但是还需要有些流通,那二月份的更好一些。

l原文:

孙思邈曰∶古之医者,自解采取,阴干、曝干皆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至于出产土地,新、陈、虚、实,一皆不悉,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

马志曰∶今按法阴干者,多恶。如鹿茸阴干悉烂,火干且良。草木根苗,九月以前采者,悉宜日干;十月以后采者,阴干乃好。

孙思邈说,古代的医生他自己知道这些法度准则,他自己来采药。所以“阴干曝干皆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而我们现在的制度是医药分离,医生不懂药,做药制药的人呢,也抛弃了古法,不讲究采取的时节,不讲究产地,不讲究各种用药的特性等等重要的因素,所以疗效差了很多。

有个笑话讲现在中医治不好病可以推脱是现在药不行,没有进对药材!还有个关于医生的笑话,你那病得的不地道,没按这个小柴胡汤症得,我怎么给你开药?

l原文:

时珍曰∶生产有南北,节气有早迟,根苗异收采,制造异法度。故市之地黄以锅煮熟;大黄用火焙干;松黄和蒲黄,樟脑杂龙脑,皆失制作伪者也。孔志约云∶动植形生,因地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

不仅是药的产地有讲究,每年的节气早晚,是取根还是取苗,用什么方法炮制等等都有讲究。

比如土不及之年,就有长的特别好的或长的特别不好的。今年长的特别好的正好可以用在以后的某一年当中,这部分在《黄帝内经》都有,这个要是搞清楚了,才能明白中医真正的好东西。

l原文:

嘉谟曰∶医药贸易多在市家。谚云∶卖药者,两眼;用药者,一眼;服药者,无眼。

卖药人他都懂,但他不管,用药的人懂一点点,喝药的人就惨了。

l原文:

非古圹灰云死龙骨,苜蓿根为土黄,麝香捣荔核搀藿香,采茄叶杂煮半夏为玄胡索,盐松梢为肉苁蓉,草仁充草豆蔻,西呆代南木香,熬广胶入荞面作阿胶,煮鸡子及鱼枕为琥珀,枇杷蕊代款冬,驴脚胫作虎骨,松脂混麒麟竭,番硝和龙脑香。巧诈百般,甘受其侮,甚至杀人,归咎用药,乃大关系,非比寻常,不可不慎也。

这部分讲的就是怎么做假药的,大家自己看吧,这还是古代,现在的假药就更厉害了,制假方法更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