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之教

 johnney908 2014-12-06

 

圣人之教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圣人之化,教人无病,无病则寿自真矣。无病无他,避外邪,守中正而已。

【虚邪贼风】者。“虚邪贼风”,王冰注曰“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意尚未尽矣。《内经·灵枢·九宫八风》曰风有“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经曰“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是以,“虚邪贼风”,泛指天地四时当至未至、或不当而至之不正之气也。

【有时】者,知其时也。其气之至有当至不至者、不当至而至者,凡四时不正之气而作时,当应时而之避也。不违乖戾之气也。

【恬】者,闲适也;

【憺】者,淡泊也。守其静笃,则自然心闲而意宁。

【虚】者,不盈也,空而不纳;

【无】者,不有也。

恬则心闲,憺则志闲,虚则神闲,无则身闲。即佛家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知。”亦是道家所谓的“心死神活”。所谓“心死神活”者,“识神不死,元神不现”也。道经有谓:“心不动,则龙吟云起;身不动,则虎啸风生”,于静定之中自有象也。此即“内景”也,李时珍曰:“经络者,惟反观内视者可察。”“反观内视”,即是“照”也,此非眼目之所见,乃以心为目而察也。《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两家称谓各异,其实都是一般的参证。反观内视,便是所谓“照心”也。故老子《道德经》曰“圣人为腹不为目”。

守其中正者,李道纯《中和集》曰“喜怒未发为之中”。

佛家所谓“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真气】者,“成天地之一气也”,即本真之气。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真气者,“一也”,未生未化之气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是以,一者,其湛然常寂则应与道,感而遂动则化两仪。其于将化未化本真之气,天地万物之本源也,始乎太虚而出至最精至微之气也。老子《道德经·四章》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此即真气之象也。《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其至精至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并非不可知不可察,无论是道家丹道气功还是佛门禅定,但静定纯熟,皆可照见体内氤氤氲氲之真气袅袅而生。

夫道者,真气之本也;真气者,道之用也。真气者,以成天地万物之气者也。如抟土以为器,为砖为瓦为釜为炉,各具所形,各具其用,然终其本源,土也。

张介宾《类经》注《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句曰:“真气,即元气也。气在天者,受于鼻而喉主之;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此说未尽其理也。释中云“气在天者,受于鼻而喉主之”一语出自《素问·太阴阳明论》句“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然“天气”亦非“真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知至少“天”有“五气”也,然何者为“真气”耶?抑或合“五气”而成“真气”?已悖“真气”之旨矣。

【从之】者,相和而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成于阴阳者,阴阳恒杀之,不能久也。是以,“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道生者,从真气而全之也,全于阴阳之先,是以阴阳不得而杀之,故可长生久视也。

【精神】者,“精”于“神”也。

【精】者,其一者,五脏精微之气。《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其二者,生殖之“精”,“父精母血,所以成人”。广成子曰“勿动汝形,勿摇汝精,可以长生久视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便是指此。其三者,真阴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张介宾《类经》注曰:“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

是以,勿动其精,乃可以满盈。是以,刘完素《摄生三要·聚精》曰:“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神】者,身之主也,故《灵枢·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神藏之于心,《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故曰心为神之宅也,神为心之主也。

《西升经》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坐忘论》曰“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生昏。”广成子曰“慎守而内,周闭而外,多知为败,毋视毋听。抱神已静,形得自正。”《七部语要》曰“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神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憺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素问·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道家丹道谓“人之三宝,神与气精”。并有练精化气、练气成神之法。《胎息经》曰“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气者,神与气也。养神气无他,不耗而已。不耗者,心不动可矣。心不动则神全,神全则气旺,气旺则精足,精足则五脏不虚,虽日用而不殆矣。

【内守】者,守之于内,各安其所也。精守于藏,神静于宅,抱元守一,不外驰也。

【病安从来】,安者,何也。问句。圣人病病,是以不病。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第一》:“人之主性命者也,是以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何则?修短寿夭,皆自人为。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曰:“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所以然者,性命在乎人,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故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亦养生之大旨也。历代之医家、养生家莫不重视,俱有详论。如王文禄《医先》曰“……精为至精之宝也,故岐伯曰:精者,生之本也。是以精枯则病,精竭则死。夫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李皋《脾胃论·省言箴》曰“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养生家董仲舒撰《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曰:“故养生之大者,乃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心之所之谓意,意劳者神扰,神扰者气少,气少者难久矣。”万全《养生四要·寡欲》:心者,神之主也;肾者,精之府也;脾者,谷气之本也。三者交养,可以长生。苟神太烦则困,精太用则竭,谷气太伤则减,虽有补益之功,不能胜其旦暮之耗也。

分享到:
   阅读(66)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