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再看宋门太极的粘:兼谈王工宣师傅推手中的秘密

 水晶宫114 2014-12-08

习太极者,无人不知粘。粘者,沾连粘随也。然而,鲜有知全者。

宋门太极之粘,我曾撰文《沾粘之中有惊滑》来介绍宋门太极的粘中多了两样零碎,感觉已经很妙了,然而,现在回头看,非常惭愧!艺未成而大论其道,实在有误己误人之嫌!好在我在博文中对宋门太极的介绍,只是写写自己的感受而不留定论,有网友不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待继”,原因也就在这,不是我保守,实在是知道自己的认识太过粗浅,问题可以乱想,理法却不能瞎说,功夫未上身,其实也叨叨的资格也没有,我这样做,无非是自己长期以来对太极拳的疑惑得到了释放,给广大同样存在着疑惑的拳友们提供一下思考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受明家方家的批评指正,如此而已。所以,认为我是在为宋门太极做广告、想一家独大的朋友们,您看错我了,我们的前辈在我眼里功夫高得没边都甘愿过沉寂的生活,那里又轮得到我们这些后辈来扛着人家的旗号上蹿下跳、招摇过市?这点自知自明还是有的——俺,好歹也是半拉子文人,操节还是要守的。

粘者,沾连粘随者也,与谁者沾连粘随?

回答是:与己、与人。习练太极拳,可从与人沾连粘随入手,但是不知与己沾连粘随者,便不知何为势在人先!不知势在人先,能否在实战中做得到意在人先,无须多说,练者自知。

宋门太极之粘者:粘已、粘人;实粘、空粘。

粘已以占势先,势先自然意就占先。粘己之窍就是两句话的事,其实人人都在做这样的动作,甚至是强化这样的动作,不知粘己实在可惜!

粘人以顺势借力,能借力则自己不必有千斤之力,能顺势则不怕对方有刀枪不入之硬功。为何?我之“力”与彼之打击力、抗击力皆互为阴阳,功在太极之转化!这个转化,不能只想把对方的力陷入泥潭,还要有办法把对方的身体变成一张脆饼,方为周全。这一点以及宋门太极的只出劲不发劲和不定发、不活发,只是动态定出的原因还是放到下一篇《再看宋门太极的劲》中论述吧。

粘己与粘人互为阴阳,粘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导槽”,使自己能够顺利地沾人,或者说让对方自己送上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无须自己的沾粘连随技术达到毫厘的境界,就可以通过沾已的占势而直接造成这个状态,毫厘的沾粘连随谁人能看出来呢?只要使对方达到那个状态,为什么非要自己把粘连技术练得那么高深呢?我个人是非常推崇那种鸟难飞的粘沾高境界的,但是,仔细想想,这种过高的境界会成为自身的负担的,太极拳毕竟练的是个“中”,无过不及是正道。为什么这么认为,会与劲的问题在以后一并讨论。

实粘,是与人、与己粘,与人粘须有惊滑二字。

空粘,离之妙法,须空中有实。很多拳都有闪离之法,宋门太极却不是靠手快来闪离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的反应能力是极快,就算被惊动,如果离的距离长(极短的距离需要离吗?),对方反应过来我就危险了,所以空中必有实,如此才能空粘得住人,如此才能让对方也象实粘一样,送了这个送那个。当然很有趣的是,宋门太极中的离还有实离,离而不离,趣味横生!诀曰:惊中有惊,方能出手不见手,则手不能走!

空粘还有另一个作用,不说也罢,免得被人看成神棍。

为什么粘己的的问题,不说就不会想的到?合并其它问题一并说原因吧:

道者反之动,反之动并非就是道!要反之再反才是道!来自生活高自生活的是艺术,只能看看而已,只有再返回到生活中去,才是实用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一反而不知反之再反,由此那么多人研究太极图,却把太极图看成是一个静态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反,无非就是由阴到阳,或是由阳到阴,这样阴是阴,阳是阳。只有反之再反才会阴阳循环无端,分不清那是阳那是阴,即阴阳相济。望有心者细思之!

粘的问题就说到这里,下面是王工宣师傅的视频,大家可以根据本文提示来看看,提醒注意的是:

一、推手的视频,王工宣师傅是不看对方的,原因就在于练习时要能先粘己再粘人,要求如同画图有矩,能盲画方算成手。本来是蒙着睛眼练习,为了在到访的朋友们面前表示谦虚,才如此折中的。

二、宋门太极的练习,同门之间只下套不收网,如果从中看不出文所讲的,我也没办法。

三、该视频在网上曾有网友提出抢势太多,这是位明眼人!大家不妨仔细看看抢势(实是占势)的作用。

四、不要要求太高,在公开场合不可能什么都给你看,若是用心倒是可以从中看到本文以及前面系列文章的意思。

五、注意!看里面的十指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