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岩茶里的“三个半师傅”

 mswms 2014-12-09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确如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所言:“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这种“看青做青”,半发酵的乌龙茶工艺,是我国古代茶叶制作技艺的集大成者,满足了人们在品茗过程中,闻香、吃茶的双重需要。2006年被列为51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中的唯一。

乌龙茶的做青环节前期类似绿茶,在此基础上茶人又创制了摇青工艺。半发酵制作技艺为乌龙茶所独有,它是伴随摇青环节,利用植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的自然发酵。通过半发酵,岩茶既能保持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口感甘醇,又可避免像红茶那样过于浓烈。只有如此,武夷岩茶“天赐所产”的优势方能完全发挥。

武夷岩茶加工制作的实践性非常强,书本上没有成例,需要反复操作、深入认识方能有所领悟,即便是茶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要成为制茶高手,也必须经过长期实践。事实上,乌龙茶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称之为三个半师傅:即做青师傅、焙火师傅、看茶师傅,以及泡茶师傅,泡茶算半个师傅。

先来说做青师傅。在武夷岩茶初制过程中,控制青叶的萎凋程度,控制做青时间长短、控制茶青发酵程度的师傅,就是做青师傅,当然也包括炒揉焙。做青的秘诀很简单,概括起来有:看青做青、看茶做青、青变则变。虽然只是短短十二个字,但是气候变化、采摘标准、采摘时间、运输环节等都体现在这上面。岩茶品质、香气、滋味怎样控制等等,都取决于做青师傅水平的高低。因此,做青在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

在春茶加工过程中,做青时间短则一个星期,长则近二十天。这段时间里,由于茶青的香气、颜色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做青师傅基本无法入眠,他要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感觉,做到心行手敏、心有灵犀……做青,的确非一般人能够胜任。正因如此,武夷岩茶也被人们称为功夫茶。

总体上说,武夷岩茶做青应遵循“重萎凋、轻摇,前轻后重,前重后轻”的原则,但是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轻该轻多少,重该重多少,都考验做青师傅对青叶的“望闻问切”的本事,所以做青师傅多半由有经验的茶人担任。

当然,光是经验老道还不够,做青还需要有悟性。一个人从20岁做到80岁,按一年一次来算,也仅是做了60次的青。在整个岩茶加工技艺发展史上,60年是短暂的,可对一个人来说,60年是漫长的。即便如此,60年的做青师傅,其做青次数也只是60个头春而已。因此,对于做青这门手艺,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充满热情的执着感、高人一等的领悟力,是达不到要求的。

做青技艺的极致最终取决于做青师傅对茶的认识,是农产品,是商品,是艺术品等等,不同的认知就出现不同的讲究。只有心中有竹,方能画竹。同样品种、同样环境、同样材料,不同的人做出的茶各不相同,其中的香气、滋味都蕴含着做青师傅的个人个性、独特内涵,“人人画观音,个个都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的来说,做青是一门技艺。技艺有两方面含义,技即技术,是加工环节符合规律的讲究;艺是艺术,它存乎于每个做青师傅思想和脑海里,反映做青师傅对茶的认知水平,甚至是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程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做青高于做青。

第二个是焙茶师傅。武夷岩茶独到的炭焙技艺,使得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要求有高超的技能。焙茶处于茶叶精制环节,从茶叶拣剔、筛分、颠簸、打堆、打焙、开火、翻茶,到上下焙,都要有非常具体的时间、温度、手法要求。焙茶关键工艺也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看茶焙茶、看火焙茶、茶变则变。

武夷岩茶的火功要求总体上以足火为主,是文火慢焙,照旧高火重焙,每一焙茶的环境分歧、火的环境分歧,在操作历程中就应区别看待。好比,刚打的焙和快要熄火的焙,这两个火力显明分歧,中心前后,前焙便是火力在外,盖灰就要厚,后焙火力是弱。别的,还要随机应变、随机应变。焙笼上下的比例是分歧的,这个计划是为了节制焙火温度,好比温度高了就反转利用,温度不高要正转过来。

一样平常来说,武夷岩茶一焙的投茶量为八到十斤茶叶,有履历的焙茶师傅经由过程摸焙笼垫脚可知温度凹凸,全部焙笼正负温度不能凌驾五摄氏度。在焙茶时,应细致茶叶的转变,焙茶靠嗅觉,视觉,听觉,翻茶的时候约莫是45到60分钟。一样平常来说,焙茶起首呈现水味、青味,颠末一两轮翻焙后,呈现清香、花香、果香,焙到肯定程度呈现火香味。焙好的茶,总体上呈火味,也便是无色无味,手摸上去有刺手的感受,好茶光彩乌润,有宝光。究竟上,焙茶历程中,茶的光彩、苦涩感都在赓续转变,焙笼散发的青味重,茶汤的杂味就重,并带有苦涩感。许多新手闻到花香味,就急着去下焙,这是舛错的。由于这时火候不敷,花香仅是表香,茶汤苦涩,应再焙一两轮,方可下焙。没有及时下焙,茶会转入下一段转变,从新呈现青味、水味、清香、花香、果香、无色无味,火工香。焙火后,茶叶要及时摊凉,在手摸有余温之前,应细心收起。

第三个是看茶师傅。看茶师傅卖力茶叶归堆、审评、拼配,在茶叶临盆加工历程中占有最要害的一环,没有雄厚履历、不相识茶叶产地、品种,不相识整个加工工艺,没有雄厚的履历,是无法胜任这一事情的。

看茶,是茶企孕育发生效益的最要害关键。归堆,便是合并同类项,即为茶叶审评定级。把好茶归赴任茶里去,那是虚耗;把差茶归到好茶里去,会低落茶叶档次。茶叶加工其实与做菜一样,特级厨师之以是有“特技”美名,其实便是会配菜。经由过程拼配可使各类茶品取长补短,使每一堆茶都连结一个稳固的品级,以至于各取所需。

现在,武夷山大的茶厂里,拼配师傅都是履历比力老道的。审评似看文章,看懂才气归类;拼配好像写作,要按照必要筛选质料,摆设段落。以是,看茶师傅对武夷岩茶国家尺度、品格,都有相称深度的明白和掌握,尤其是拼配大红袍,心中没有“周遭”,就配不出这个茶来。所谓大红袍,因此上好的岩茶经由过程科学拼配,调香调水,使之具有岩骨花香品格,并吻合国家尺度品级的茶品。

拼配绝不是把全部好茶倒成一堆,也不是把全部差茶都归为一类,就彷佛写字潦草不能叫草书。拼配的依据,不但包孕茶叶产地、品种、香气呼呼、滋味、叶底、表面、颜色、火工,乃至于茶叶贩卖工具、市场、国家尺度、茶业行情等也要思量进去。我们知道,品牌的树立,应成立在稳固的产品格量上,而在茶业这个特别行业里,看茶师傅便是包管茶叶品格的要害。可以这么说,一个茶企要建立品牌,没有看茶师傅掌舵是不可的。

末了是泡茶师傅。泡茶师傅,即茶艺师。他固然没有直接到场茶叶加工建造,但在茶叶贩卖中扮演紧张角色,可称为半个师傅。

武夷岩茶的泡茶原则是:看茶泡茶、看人泡茶、因茶而异、因人而异。在业内,不会泡茶雷同不会烹饪。好的茶艺师可以或许按照必要思量到很多身分,好比,欢迎的是什么客人,该用什么品种、品格的茶叶,水温该如何节制,用如何的沏茶器具,这些都必须明了于胸,外行是做不到的。

泡茶有几个要素,东西、投茶量、壶的大小、汤杯大小,人数、茶的浓度、口感、水的温度,茶艺师不但要驾驭好这几个要素,还要按照各类环境,及时替换茶叶。人们对火功有一个渐渐熟悉和担当的历程,刚品饮武夷岩茶的消耗者,让其饮火功高的茶叶,固然初衷是好的,但却是弄巧成拙。真正的泡茶妙手,会按照茶的香气呼呼、滋味、耐泡程度,泡出分歧口感的茶给分歧的客人喝,同时,还能向客人介绍茶里可浏览的各方面信息,针对客人的疑问,给出写意、客观的回答。

把武夷岩茶里的“三个半师傅”都搞懂了,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办理了茶叶的产、供、销题目,不光将茶叶贩卖出去,而且也倾销了茶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