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第二十一条原文解读

 仁人斋 2014-12-09

第二十一条原文解读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凡”者,是说凡具有温热病性的症状时,是不可以与桂枝汤法。因为辛温之剂,有阳热之端,所以凡是温热性的病服用桂枝汤后,当然也是不可以用论中其他的阳热性的方药,如大小青龙汤,大小建中汤等。病性之阳,加上药用之阳,二阳相劫伐,有耗气伤津而动血之

这里的凡服桂枝汤吐者,是承上启下法中的酒客病者,是不可以与辛甘温剂的桂枝汤因为酒客者,是饮酒所伤,酒的辛热之烈性,即可以耗气伤阴,也可以动血动水,如果此时再与桂枝汤法,二热相并,二阳相劫,邪无去路,涌动有形之水血上济而导致吐血的后果。

所以这里用阳处于有余的状态时,就是阳处于极的阶段。我们通过三(个)阳中的用阳之极而再次深入论中认识其“耗气,伤阴,动血,动风”等的阶段时,这蛙产生的彬呢?是属于厥阴病的状态,因为只有极时,才产生罢,因为极是致病的巅峰,因为罢是疾病的结果,这个罢字,就是极的过渡,罢是处于症状与生命的消失者,均是由极中的厥阴病中的阴与阳不相递接而产生的,这里即明三阳处于用阳的热性呢?是与三阴体阴所产生的虚寒性的情况进行相对比较,这里就是拿出来了即明阳与少阴为例而体现出来的具体情况,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用阳用余时的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以及崔八味肾气丸(汤)在下,黄芪建中汤在中,大小陷胸汤在上的概括性。

 

 

如果说服了桂枝汤法或辛温之剂,其后结果是“必吐脓血”,这里“必吐血”好理解,阳热“动血动风”吗?即处于二阳之劫,也并于二热之搏,但是为何出现脓性的血液往外吐呢?

我们知道《医宗金鉴》有辨痈疽阳证歌:阳证初起 掀 赤痛,根束盘清肿如躬,七日或疼时或止,二七疮内渐生脓。痛随脓减精神爽,腐脱生新气血充,嫩肉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俱逢,须知此属纯阳证,医药调和自有功。

我们再看一下阴疽化脓的时间过程:阴证初起如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掀热,疮根平大黯无光。七朝之后不溃腐,陷软无脓空结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内结子似含芳。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病治第七篇曰:问曰:“热在上焦,因咳而病肺痿。风舍于肺,其人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畜结痈脓吐如米浊。”这个风舍于肺及上焦有热者,皆是阳性的邪气,燔灼津血而产生的必吐脓血的时间过程,因为时时振寒,正是邪气深入营血的过程。上焦热而脉数卫,振寒则正邪相搏的过程。

 

 

 

金鉴上是说二七等于十四天的时间,疮内才能生阳性的脓疡,这是阳性的疮疡。这就说明吐脓带血者,是病人素(宿)有化脓性质的疮疡。是由于用了阳性的药物,涌动扩大了脓疡的创伤面,导致吐出来的是脓性的血。这也说明这个血是带有脓疡性质的,如果吐的是鲜血,就会知道血是新蓄积而吐出来的,不会带有脓疡的,所以鲜血是新出的血,多系六腑,紫黑则是蓄积性的血,多系五脏,更况《金匮要略》中有黄土汤方症中的先便后血的远血之症,即内脏出血的见证。

“必吐脓血”者。“必”者,是必须之意。“凡”字呢?也内含有蓄酒成毒之意,素宿有脓疡与积蓄之血相结已成。所以论中曰:“呕家有脓痈者,不可治呕,脓尽则愈”。

这个脓性的血液者,是先有脓液性质的宿疾。这个脓液性质的宿疾,是属于温热病邪气导致的。如肺痿肺痈中的桔梗汤,千金苇根汤,大小陷胸汤等等,均是属于热病的治疗范畴。如果真用了辛甘温热之剂量的桂枝汤等法呢?阳热病邪就会加重,耗伤阴液更加迫切,最终导致吐脓性的血液,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然这里只是提出来桂枝汤的辛甘温热之剂为禁忌,这里的凡字呢?也暗指一切方剂中含有温热性质的配方均是被禁忌之中的概念。

 

杨姓    男    46岁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脉:弦滑紧。

舌:嫩紫白燥苔。

症状:饮酒史多年,每饮必醉,醒后再饮。刻下全身性的战抖,说话不清楚,行走拿酒瓶,一次喝半斤至一斤。醉时二便失调,有时昏睡一天一夜,酒醒后,不停的再饮。饮食甚少,步行不正,面色焦黑晦暗,体格尚健。

分析:弦是任何脉的本脉,或称为载体。弦向阳性发展时,增粗增大增满,就是滑脉。紧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动态脉,或可以称为数,也可以称为虚,也可以称为热等。这里及其弦滑是一阳二阳合病。一阳化热即因于酒,也因本阴之阴与所用之阳不能通过一阳(少阳枢疏)。阳热蓄积而波及三(个)阳中的阳明。论中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者,正是此义。在临床的广义至病因素下,如果出现这类的脉象均是可以考虑小陷胸汤与大柴胡汤的加减应用。舌嫩紫者,阳热性的舌质。干燥者,正是少津之象,舌干而燥且紫者,正是少水阴之气。舌就是干舌,无水之舌,况舌为心之苗,以验知君相之火的燔灼之象,故论则有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之险。少阳火,阳热,再加上酒,正是火上加油,形成少阳与阳明之病态。

此病饮酒史过长,曾到精神病院解过酒,管了近三年之久,后又能饮,饮而成瘾,再饮时不能自控,酒醒后,自知不能自拨,也深恶痛绝,加之心理压力,还是借酒麻痹,一饮不可收拾。

治则:清枢透泄法。

方药: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全瓜蒌12克,川黄连5克,黑柴胡12克,野黄芩10克,杭白芍12克,生大黄3克,川郁金15克,炒枳实25克,川厚朴15克,怀牛膝10克,防已6克,十剂量

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脉沉弦滑紧,舌:白燥苔。

全瓜蒌12克,川黄连5克,黑柴胡12克,野黄芩10克,杭白芍12克,生大黄3克,川郁金15克,炒枳实25克,川厚朴15克,丹参片30克,虎杖片25克,怀牛膝10克,防已片10克,淡豆豉10克,山枝子10克。

十剂量。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脉沉弦滑紧。

仍按上再加十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