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容

 梦想教育 2014-12-09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

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指南,也是指导教师修养的锐利武器。要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爱社会主义,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者,担负起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其次,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教育法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自觉依法执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对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要使自己的职业行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其要求;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盲目的修养,盲目的修养既缺乏自觉性,也不可能持久和达到高级的程度。所以,我们要重视学习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在学习古今中外丰富的教师理论时,要“取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再次,要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尽可能多学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学修养水平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因为知识本身不仅是一种修养内容,而且还能塑造人的性格。一个缺乏知识的人,必然缺乏见识和才能,必然不可能达到全面的、较高的修养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更能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才能在工作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之,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各项工作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各项工作符合时代的要求。

2、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楷模的品格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态度,比如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等。而态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向榜样学习。作为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就是号召广大教师向职业道德高尚的开模学习。

在中外教育史上,出现了大量值得后世敬仰的师德楷模,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特爱学生、取得了非凡的教育成就,并且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师德的重要论述,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涌现出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楷模,他们是新中国教育的财富、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例如,今年年初刚刚去世的、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体教师向霍懋征同志学习;再如淄博市优秀教师代表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李振华,等等。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扎实勤奋、执着追求、求知若渴、终身学习,他们大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克服重重困难、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于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绩。

除了向师德楷模学习外,还应注意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任何学校中都有优秀的教师,他们可能没有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形成影响,但他们在自己的学校中长期受到学生的爱戴,他们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向榜样学习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先进与先进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楷模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水平。

一位人民教师的无悔追求

李振华是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退休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人民教师”“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荣誉称号。他响应党的号召,于1953年冬天从南京志愿来到山东省支教,并主动要求到沂蒙老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村支教。他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以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老区人们深厚的感情和努力改变老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他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扎根沂源,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56年来,他教过1万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等各类院校的就有数千人;56年中,他累计捐款56.2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里,他用微薄的力量鼓舞了几代贫寒的学子;用拳拳的爱心滋润了无数失学孩子干涸的心田,他一生无惊人骇世之举,却有感天动地的赤诚,他用最宝贵的青春谱写了老区教育的壮美诗篇,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追求。

3、以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履行职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依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逐步自我完善,外界的督促、帮助也就失去作用,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要实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我提高,必须在学习理论和师德楷模的基础上,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只有对自己坚持高标准要求,才能在现实中不迷失方向,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专心从事教育事业。

要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只有热爱才会有动力、有激情,才会把它当成一生奋斗的事业,才会舍得付出,才会关爱学生,将学生的发展时刻挂在心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魂”,有爱才会有责任。只要自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克服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就会使工作更加完美。

在现在教育现实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人意的事情,其中很多是不能靠个人的努力而解决的,对于有些信念不坚强的教师就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前低下了头,丧失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经济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信念不坚定的教师在各种诱惑面前弯下了腰,做出了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受到社会的谴责。作为教师,他们内心是痛苦的、不幸福的。

作为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一定要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使自己的生活、工作不脱离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从而正确地理解现实,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

4、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也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产生的源泉。教师的知识、才能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其目的是指导教师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最直接的动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灵魂;另一方面又在改造自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会看到自己传授知识、技能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的方式、技巧,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教师通过反思对自己的各项工作进行改进、再学习、再认识,这就是教学相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教师所持有的职业道德的观念是否得到学生、社会的认可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经过不断的学习、认识,从而得到不断提高。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抓起,对任何微小的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改正,时常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刻苦磨练的过程,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只有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经受无数次成功的激励和失败的考验,才能逐步形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这种意志既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二、理论素养

(一)什么是理论素养

理论是对客观现实的理性反映,它具有高度抽象概括事物本质的规律性,以及科学的预见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的本质特征。具有理论思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此,恩格斯作了精辟的阐述:“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7页)这是因为,“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中,不难看出理论对于革命政党以及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显然,忽视甚至漠视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肤浅的“短视症”。理论建设和理论素养,不仅从整体上来说对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重要,而且对于每个领域的指导作用也是尤为重要和迫切的。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的期望党内有更多的领导同志真正学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他说:“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战斗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面对跨世纪的发展和考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二)教师必须学习理论

教师必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能够运用它解决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政治家”必须要有总揽全局和驾权复杂局面的能力。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就很难有政治上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就难已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难以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性。教师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他就有可能只是陷于日常事务中,满足于表面工作而不能深入一层,不能有所创见,久而久之,就可能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育者。对缺乏理论素养,理论根基和功底都不牢固的教师来说,就很难承担起新世纪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强调学习理论、用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并不是把理论当做教条,而是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也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它应有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说的理论素养,不仅仅是指只是懂得书本上的理论原理、知识、原则,而且包含丰富的实践内涵和经验。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知”的概念和过程,而且也是个“行”即实践的概念和过程。所谓提高理论素养,就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最终要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检验和衡量学习和掌握理论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理论学习,使自身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是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首要的必备条件,更是广大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正确途径和客观规律。从《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中我们了解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许多大家的教育理论。当前我市正在推广学习郭思乐教授的“升本教育”理论,在此我们作一简要介绍。

(三)生本教育理论基本观点

生本的教育观。升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人的智慧的发展延续着亿万年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起点非零。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依循生命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人的天性的到自由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也是根本途径。

生本的学习观。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生命力、是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的课程观。建立以符号实践本体取代符号研究本体的课程观,真正实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在教材中。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生本教师观。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对普通的基础教育而言,教只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新认识为教师成长提供新的目标和途径。

生本的德育观。德育不是抽象的说教。它的真正基础是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教育和教学的生态对德育有重要的意义。

生本的学校管理观。生本教育的学校管理要适应学校的升本化的发展。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素质教育和考试矛盾。遵循生命发展、成长的自然规律,是每个人得到正常的、愉快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了,在考试的竞争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评析】郭思乐提出了“升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三、学科素养

(一)什么是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就是学科的素质和修养。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态度、学科追求、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研究。

1、学科态度

一名好的学科教师,必须对所从事的学科非常热爱,同时能够生成出符合学科特点的品质和精神。例如,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严谨、细致、逻辑、简洁和睿智。学科教师还要时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牢记“传道”的使命。

2、学科追求

一名好的学科教师,必须对所从事的学科有所追求,能够不断去发展、丰富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我。

3、学科知识

一名好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学科知识储备。能够明确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学科的思想方法及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教师只有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把握重难点,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游刃有余。目前的教材都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统揽教材,把握全局。

4、学科技能

一名好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本学科的技术和能力。如语文教师要有好的朗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数学教师要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符号表达能力,英语教师要有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5、学科研究

一名好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钻研探究的品质。如果只教不研,只学不究,学科教学会越来越窄,会进入教死书、死教书的状态,教学工作会缺少了灵气和智慧。刘良华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阐述道:教师的学科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技能:一是吃透教材。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二是补充教材。好的课表面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实际上不是。他的眼神再跟学生相互交流,他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知道学生是否希望转换一个话题,他看得出他们的满意或不满。三是更新教材。教师要有教学智慧,他能从很多复杂的知识里面提炼出一种核心知识来,同时他还知道把教材里不适用的部分剪掉建立一种“知识结构”。

(二)教师为什么要提高学科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如何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有以下几个需要。

1、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史宁中有这样的观点:素质教育70%的工作实在学科内,30%的工作在学科外。学科素养高的教师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视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塑造,而智慧并不是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还依赖知识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而这些都是必须依靠学科教师将知识、技能、方法、思想、态度、活动始终如一地贯穿、融入课堂教学中的。

2、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是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有人曾把教师分为了三个层次: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真正的好教师应该有一定教育思想,能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整个学科的制高点上,能够把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方法选取的过程,从而领悟其中的思想,获取有价值的思维。

3、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三维发展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的结构特点是螺旋上升式。拿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它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这四大领域的知识划分到各个学段都有渗透,如果只停留在教几年级只知道几年级的内容的话,应经很难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刘良华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阐述道: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上。做教师的人一生都在备课。他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一名好教师,他的经历,他看到的,听到的,不断地被转化为上课的内容。真正好的课,不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准备好的。真正有课程智慧的教师会不断的积累课程资源,积累之后,那些课程资源就会在课堂上蹦出来。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