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仁汇编肾经药性

 johnney908 2014-1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仁汇编【 明 彭用光】

  肾经药性

  肾乃足少阴之经,少血多气。

  【 其经起自涌泉穴,在足心陷中;终于腧府穴,胷前巨骨下璇玑旁各二寸。其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癸水之臟,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强于作用,故男曰作强。造化形容,故女曰伎巧。】

  其旺于冬,封藏之本也。

  【 肾水冬旺而主藏精,故为封藏之本也。】

  其味咸而其色黑。

  【 《洪範》曰:润下作咸。黑者,北方水色也。】

  其声呻而其志恐。

  【 呻,吟也。恐,所以惧恶也。】

  内藏精而藏志。

  【 肾藏精与志。】

      外荣骨而荣鬚。

  【 其充在骨,精盛则髭鬚不白,容貌不衰。】

  其候在腰,其液为唾。

  【 肾败则腰痛转摇不便也。凡唾皆出乎肾。】

  开窍于两耳部,脉在左尺。

  【 耳为肾之窍。左尺,浮诊候膀胱,沉诊候肾。】

  是臟也,对命门,一而为二:左名肾,男子以藏精;右命门,女子以繫胞,元气之根,精神之舍。

  【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肾与命门,其气相通,男子藏精,女子繫胞,五臟六腑之精,若有余则悉归于肾,肾受精气,故神生焉。传曰:聚精会神者,此也。】

  受病同归于膀胱,诊候两分于水火

  【潜谿曰:夫命门与肾脉同者,谓其所受病同归于膀胱一腑也。其各受病也,当用心辨水火之异。何以别之?如外证小便清利,及脉沉而迟,是冷气,属肾水。如小便赤濇,脉沉数,是其气热,属命门火。故所受者同,所主者异。夫所受者同,乃命门与肾同归膀胱一腑也;所主者异,谓有寒热之别,一归于寒水,一归于相火也。】

  实则脉实,

  【 左尺沉诊候肾。】

  小腹胀满,而腰背急强,便黄舌燥者,泻肾汤可以广推。

  【千金泻肾汤:治肾实热小腹胀满,四肢青黑,耳聋,梦腰嵴离解,伏水气急。用芒硝、茯苓、黄芩各叁钱,生地黄汁、石菖蒲各五钱,大黄切一合用蜜水器中渍一宿,磁石碎如雀头各八钱,元参、细辛各四钱,甘草二钱。十味口?父咀,每服一两。以水二钟,去滓;下大黄内药汁中更煮,减一分;去大黄,内陆黄汁,微煎一二沸,下芒硝。食前温服。】

  虚则脉虚,气寒阴痿,而言音混浊,胫弱脉代者,苁蓉散宜加寻讨。

  【治肾气虚寒,阴痿,腰嵴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用苁蓉、白朮、巴戟、天门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八钱,车前子、乾姜各五钱,生乾地黄半斤,共为细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叁服。】

  肾气不和腰胁痛,散号异香。

  【 有人患腰痛伛偻将半年余,与灸肾腧,是日不能动,遂合异香散二服,即行如故。何效速哉!】

  阳经郁滞背肩疼,汤名通气。

  【通气防风汤:治肩背疼不能回顾者,此手太阳寒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嵴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足太阳经不通,用羌活、独活各一钱半,藁本、防风、甘草炙各一钱,蔓荆子、川芎各二钱,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如身重,腰沉沉然,经中有寒湿也,更加酒浸汉防己一钱;轻者加附子一钱;重者加川乌一钱。】

  腰痛散八角茴香。

  【 治腰重痛,用八角茴香,炒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温酒调服。】

  精泄末一升韮子。

  【治梦泄失精,用韭子一升炒治下筛,酒服方寸匕,立效。】

  气滞腰疼堪顺气,血凝臂痛可舒经。

  【人参顺气散:治气滞腰疼,用人参、川芎、桔梗、白朮、白芷、陈皮、枳壳、麻黄节、乌药、白姜炮、甘草炙各一钱,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或为细末,食前甘草汤服。一方加五加皮一钱。舒经汤:治臂痛不能举。有人常苦左背痛,或以为饮、为风、为湿,诸药悉投,继以针灸,俱不得效,用此方而愈。盖是气血凝滞,经络不行所致,非风非湿。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后服。用片姜黄二钱,如无则以嫩莪朮代之。赤芍、当归、海桐皮去粗皮、白朮,以上各一钱半,羌活、甘草炙各一钱,作一服,水二钟,生姜叁片,即煎至一钟,去滓,磨沉香汁少许,食前服。】

  五味能交心肾,须茯神、远志、川归、山药、苁蓉、枸杞。龙骨安养精神,与益智、茴香、故纸、鹿茸、牛膝、黄芪。地黄补肾益阴,加当归而补髓【二宜丸】 。附子驱寒去湿,倍人参而壮阳 【 参附汤】 。虎骨治骨虚酸痛。

  【治骨髓中疼,用虎骨四钱,芍药一两六钱,生地黄八两,叁味(口父)咀,以清酒一升浸,晒乾,復入酒中,如此取酒浸为度,捣,酒服方寸匕,日叁服。】

  猪肾济肾弱腰亏。

  【用童子尿二盏,无灰酒一盏,以新磁瓶贮之,取全猪腰子一对入内,盐泥密封,晚时以慢火养熟,至中夜止,待五更初以火温之,发瓶饮酒食腰子。病笃者只一月效,平日瘦怯者亦可服。此盖以血养血,绝胜金石草木之药也。】

  乾坤立而易道行,坎离交而人身泰。

  【异香散 石莲肉去皮半钱,蓬朮煨、益智仁炒、京叁稜泡、甘草炙各二钱,青皮、陈皮各去白五分,厚朴姜製一钱,作一服,水姜枣盐一捻煎,空心温服。】

  木经补泻温凉药

  补:知母、莲子、芡实、龙骨、鹿茸、覆盆子、石钟乳、桑螵蛸、虎骨、牡蛎、小草、败龟板、熟地黄、五味子、山药、锁阳、牛膝、五加皮、山茱萸、楮实子、当归、元参、石楠、枸杞子、合欢、杜仲。

  泻:琥珀、苦茗、猪苓、泽泻、茯苓。

  【但利水之药,皆是泻水之剂,故不备录。以五臟俱有补有泻,惟肾臟有补无泻耳,临时酌处。】

 

     温:乾姜、附子、柏实、乌药、肉桂、兔丝子、破故纸、葫芦巴、南藤、沉香。

  凉:黄柏、知母,竹沥、元参、地骨皮、丹皮。

  东垣报使引本经药:独活、肉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