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孩子们读书的点灯人

 木子a 2014-12-14

 
 
做孩子们读书的点灯人
潘佳梅

如今,眼看孩子们都能在各种读书百态中,找到自己的领域,一个个都 “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读背自己的书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来说,别提有多高兴了,但仔细思量,却也算得上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有时候也算得上是斗智斗勇的过程。

虽然我平时一再给这些六年级的学生灌输“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儿,你必须为你今天呈现的各种答卷的结果负责。”

但多数孩子还是需要挖掘潜力,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的,比如,背书这件事。

谁都知道,背书的诸多好处数不胜数,但可能一提到背,孩子们必然会皱起眉头,暗暗叫苦,对那些平时学习力有些弱的更是雪上加霜了。

开学的时候,我是自己每天在《日有所诵》中选择一篇文章抄在黑板上,和孩子们共读、共思、共讨论。先调动他们的兴趣,然后,不作规定地,看看几分钟后谁能将黑板上的诗歌背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很投入,对这些诗歌的兴趣远大于平时的课文,有些同学完成得很好,有些可能也能背到八九不离十了。

没多日,便顺理成章地鼓动每个孩子买一本了。常常请不同的孩子朗读这些优美的诗歌,我建议孩子们作业完成后,到老师身边来背诵,不限篇数。

有一个细节我是这样做的,每背完一篇我都会在此页面写上红红的“优”,以此作为鼓励,我预料到,他们会时不时地翻翻、数数有多少个“优”了,常常相互比较呢!

另外一个,背诵过关的时候,不可以太死板,偶尔提醒一个字、两个字都是允许的,提醒的力度视我了解的孩子们平时的背书能力而定,总之,就是要让孩子们看到希望。

一段时间后,我观察到有些孩子已经背得挺多的了,有些孩子因为平时学校作业多等各种原因,似乎怠慢了不少,但无论如何,这些语言的积累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渐渐地,背多了,我把握不了他们的动态了,我便做了一份背诵情况统计表,将书上的160篇文章,按序号记录下来,背完后在对应的数字上打“√”,这样,我想知道谁背了哪些,哪些没背,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一目了然。这也许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开始相互攀比起来,这种攀比该是多么热情洋溢的画面啊!

某个周五的晚上,我来个突然袭击,请孩子们统计一下,每个人至今为止所背的数目,其实我事先就暗暗了解过了。并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就一定背诵得多,而是看孩子们的积极程度,很快黑板上前六名就展示出来了。

我要求同学们为这六名同学鼓掌的同时,郑重地对全体同学说,老师给这六名同学的奖励是——本周六到潘老师家聚餐!

一片哗然,这个奖励比什么都起劲,也许对他们来说,就是换个场所,找点新鲜,但我发现,有些孩子非常失落,早知道,就多背些书了。

我在暗自偷乐,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我希望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将学习看得太功利化,有些回报,不是为了结果而拼命付出,只有平时不经意地付出了,才有可能得到惊喜,人生中,往往太多的平时的不经意,清风便会不经意地徐来!

渐渐地,兴趣越来越高,我发现他们每人每晚的平均数量是三篇左右,我便开始趁热打铁规定放学前,每个孩子每天背大于等于三篇放学,这么做的目的是,责任与压力并存,也许有漏网之鱼,也许有孩子偶尔不想坚持了,便找个借口,偷个小懒,都是有可能的。

孩子终归是孩子,总是懈怠想玩的时候,我们大人不也一样,也常常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如果每天上班迟到不扣工资,我想每天迟到要一大片了。

当然,我这里的三篇也是可以微调的,比如,有孩子因为速度太快,早早背完了,我就摸摸他的头,连夸他真是太厉害了,离放学时间还早,要不再背点,到时,我奖励你提前几分钟放学。通常的结果是,一般到放学的点,还在认真地背呢!

比如,有少数孩子很努力了,可能最终只背了两篇,或一篇,我和周老师一般也不会留他们了,这个时候就不能以标准来衡量了,会瓦解了孩子的自信。

当然,某一次也会遇到平时学习很棒,数学常常满分,很聪明的孩子,有一次,不认真背书,在玩,我提醒过,屡犯。我决定“整一整”这个“潜力股”,“你今天必须背完5篇放学!”

我知道离放学时间很近了,他一定来不及了,他这时意识到我来真的了,开始抱书背起来。

最终,只背完两篇,我便同情地和他商量,还有三篇,算到明天的帐上,他同意了。结果,第二天,背了四篇,还有两篇算到第三天的帐上,终于,第三天完成了。非常有成就感地看着我傻笑,我顺便逗逗他,“像你这样的实力派,老师给你的奖励是——”

他一下来了劲,“什么奖励?”

“就是再奖励你背两篇”

连连求饶:“还是不要这样的奖励了吧!”

呵呵,以后再也不敢不达成任务,每天非常认真,甚至别的孩子因为知道他的经历后也引以为戒了。

连像小胖之类的平时不太爱背书,试图和我“讨价还价”的孩子,也渐渐养成了习惯,甚至能找到乐趣来。

昨天蒋洁因为作业多,生怕完不了任务,我便当着全班同学夸她:“你可是咱们班背诵界的超女啊,你当然能完成的!”他害羞地笑了一下,赶时间去了。

不出所料,顺利完成,其实,即便因为突发状况,当老师的,能不宽容吗?只是,这种尺度需要拿捏好了。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便动用另一个“杀手锏”,请他们写我出的命题日记——《背诵给我带来的好处》。

也是一个阶段的背书总结,更是从正面强化他们的意识。

有些孩子提到可以增强记忆力,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平静舒心,有些孩子可爱地认为,如果背的那篇刚好第二天学校检查,那可捡到大便宜了。用李自然的话,便是“同学们都羡慕!”

有的认为连数学也提高了,公式记得更快了。

也有几个同学由不喜欢背书到现在喜欢上了背书,发现其中的乐趣来。

从陈美玲的日记中,我看到了“背书能让我们用心做一件事,坚持到底,决不罢休。”的信心。那个被我罚背的聪明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知道你让我背书不是因为你不喜欢我,而是你对我的期待,我会好好读书的!”

……

现在,翻着每个孩子划了很多“√”的记录表,感觉硕果累累,虽然,有时听到孩子们可爱地自言自语:“短的文章都被我背完了,剩下来长的我该选哪篇呢?”

因为我从没规定他们背哪篇,160篇,有些孩子会均匀地安排长短文章结合背,有些孩子选择先背字数少的,先甜后苦,也是可以的,他们背多了,记忆力加强了,便也轻松多了。

就像人生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谁不在摸索中前进,悟出点真道来啊?

想着我在孩子们背书方面花了一些心思,孩子们都能积极地配合我这个每晚站在门旁,拿着一支红笔等待写“优”的老师。孩子们,也许,我只能做到在他们记忆中留下的小小的印迹,但以后漫长的人生阅读之旅,便是你们自己去慢慢地欣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