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类证解惑〈赋〉

 知识之源0420 2014-12-15
伤寒类证解惑〈赋〉 张泰恒 德一氏 著 张玉亮 点校 第一段:〈此段总括下文〉 霜降之后春分前, 阴盛阳微气烈然, 触冒寒风与寒气, 登时即病名伤寒。 第二段:〈此段言正伤寒及阴症杂症大略〉 伤寒三阳纯乎热。热入三阴更无寒。 若寒邪而中阴经,惟有温散之一法。 至伤寒而辨杂病,又需随方而就圆。 第三段:〈此段言六经正伤寒〉 太阳则头痛、身热、脊 ( 项 ) 强。 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 少阳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为之若。 太阴腹满便实、尺寸沉而津不到咽。 少阴舌干而口燥。 厥阴烦满而囊拳。 在表者,宜发越而散。 在中者,宜和解而痊。 里未实者,苦寒以折。 里既实者,攻下乃安。 太阳无汗,麻黄为最。 太阳有汗桂枝可先。 葛根汤祛阳明之身热。 柴胡汤理少阳之脉弦。 四逆散治三阴之烦渴; 六乙汤攻胃腑之痞坚。 此是六经真热症,不与阴寒症同看。 第四段:〈此段言合病并病〉 合病者三阳同时受病不比传经有次第。 并病者二阳相并而居;讵较传经无异同。 合病或呕而或利,并病可汗亦可攻。 第五段:〈此段从不可汗下推出种种可汗可下之症〉 不可汗本有数端,脉沉与杂症有碍。 不可下自非一类,脉浮与杂症相牵。 故小青龙善治喘呕, 大青龙兼理风寒, 桂麻各半疗身痒而汗不出, 人参新加理身疼而邪未捐, 少阴无热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 太阳误利故下利脉促者,葛根黄连。 热以取汗汗不出,宜造阳以求解。 汗以止热热复生,可再汗以求痊。 战汗分数端邪不传兮,表解即愈。 燥汗止一症饮及时兮,胃润则安。 小承气正逐潮热。 大承气专下秘坚。 调胃汤润胃实而口燥。 黄龙汤去旁注而便难。 柴胡芒硝治阳明肠热不己。 桂枝大黄治太阴腹痛难堪。 胃热兼阴阳早知邪并于一。 下症分缓急,用是等列为三。 第六段:〈此段言汗多亡阳诸症〉 ( 原本缺页 ) 因知亡阳而筋惕,皆过汗所为。 亡阳而心惕,亦强汗所致。 身摇摇兮,胸满气逆,唯桂苓为可疗。 身振振兮,肉润筋惕非术附则无济。 养真汤治病人双手冒胸,此汗多而宗气衰。 复脉汤治病人六脉俱结,此汗多而心神悸。 甘谰以降奔豚可免肾气之凌。 蜀漆以救惊狂应叹火邪之厉。 第七段:〈此段言误下后痞结诸症〉 致若阴症而下之速因致痞气。 阳证而下之早乃诚结胸。 结有七种。 痞非一宗。 水结者茯苓半夏。 寒结者白散理中。 血结者柴胡归芍。 实结者 大小陷胸。 脏结本无阳症脐痛引阴为难治。 支结原非全结发热微呕不可攻。 生姜泻心治食痞而里气逆。 甘草泻心理虚痞而胃中空。 黄半泻心疗热痞而心逆满。 附子泻心除寒痞而身恶风。 胸痞兮,下利不止服余粮而可镇。 心痞兮,意气不息煮旋复而立通。 第八段:〈此段言可吐之症〉 虚烦宜微吐枝子汤吐胸中懊哝不得眠。 实烦宜快吐瓜蒂散,吐膈上冲哭不得息。 黄岑半夏治上焦烦呕为先宜。 枝子厚朴消胸腹烦满为最的。 第九段:〈此段言真寒真热假寒假热之症〉 当谓阴厥者阴之厉。 阳燥者阳之刚。 阳厥者阳似阴而阳益炽。 阴燥者阴格阳而阴愈强。 第十段:〈此段言六经大寒大热之症〉 三阳有寒亦有热。 三阴宜温亦宜凉。 即如太阳犯本则热蓄小腹。 太阳受寒则冷结膀。 茱萸汤治阳明呕谷为至截。 粟谷丸闭阳明洞泄独称良。 阳明中寒不食者黑神散。 阳明饮水无度者白虎汤。 尤厥者因阳明之寒虫攻咽及攻胃。 狐惑因阳名之热虫食脏及食肛。 少阳少眠而盗汗,脉弦衰者,虚所使。 少阳多眠而盗汗,脉弦盛者,热所伤。 太阴有小便而无大便,脉涩者,名脾约。 太阴有头汗而无身汗,尿涩者,必发黄。 太阴脉浮而腹满疼,宜温经以取汗。 太阴脉沉而兼吐利,急退阴以求阳。 劳疾类伤寒但蒸热无渴乃相火之浮腾。 你可能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