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乔乃强阅览 2014-12-16
                                                               ——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访谈录
王涛(以下简称“王”):有的人说体育学科没有其独立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您怎么看体育学科的依附性问题,您怎么看体育学科的依附性问题。

贾齐(以下简称“贾”):“体育”是个比较怪的词,实际上我搞的这个体育,不是sports,我搞的体育是学校教育里面的体育,也就是PE。比如:学校里面教物理,物理是一个概念,物理教育那是另外一个概念。它是教育里面的东西,你当然你不懂物理你没法搞物理教育,但是你懂物理跟物理教育那不一样。所以你是搞教育里头的那套东西,而教育这个东西呢又是一个混杂的东西。

王:有的专家说,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往行动

贾:这么定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人只要在社会上只要一打交道就会有交往。我搞这个体育呢实际上是靠在教育这儿的,或者说就是它这里头的。但是很多人对教育里的东西不熟悉,这么一来的话,他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张嘴老说体育里面什么东西。其实他们也知道,比如说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等,其实这些原则都是教育学里面的。他对教学里面的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去看人家教育学怎么说的,只是从字面看,然后挂上点体育的事情,就完事了,他不去往后面去弄,不是教育学的本原那儿去弄。当然,即便你到了教育学里头了,你又会发现,教育是不能够独立站得住的,它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旦研究起来你就会发现这点。

王:你的意思是说研究体育学科的问题还是应该回归到教育学的本身;

贾:可以这样说。

王:但恰恰就是这点遭到了研究体育学科的人的批评,他们说用教育学的理论去解释体育学的现象。

贾: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批评的。

王:我们的体育学科要有自己的学科体系,为什么要依附于其他的学科呢?

贾:那就要看他们的这些话落实到那儿了,到底落实到具体的什么问题上。要是从联系的角度上来说,哲学有定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话谁反对了。你别老背这句话,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存在。一旦你开始琢磨琢磨什么是联系,肯定是在“不同”这个前提下才有联系。什么叫不同呀,不同就是独立性呗。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关联和独立是一个对应的概念。

王:会不担心自己写出的东西被人家说这不专业呢?

贾:我觉得这种质疑的本身就不能成立,重点是你能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了,管他白猫黑猫呢。别管是几千年前的东西,还是今天刚搞出来的东西,也别管是外国的东西还是中国的东西,能解决问题就好,你管他是哪儿的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就最棒,你说这个说那个没有用。

王:我在您的文章中能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就是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这个能给我解决了,您一步一步的,甚至都写出了具体的步骤。

贾: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王:在您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比如“作为世界的身体”等。

贾: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相关的书太少,这些词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比如,西方的哲学的研究,很注重身体的研究。我主要是看日本的《身体论》这本书,是日本的一个大家写的,尽管他没怎么提这词,可是,我把它概括为:作为世界的身体。从来源上,从表达形式上是从人家那儿过来的,只不过人家不是这个词,但是语句形式是这样的。对身体的理解,是学术性极强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体育教育这个圈里面,我们对身体没这么看。在咱们国家,所理解的身体,一般意义上就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在哲学意义上的身体,是身和心的统一体,那才是身体,也就是说现实我们看的见的,不是到解剖室里面看身体。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大量的身体,这个身体是生理学、解剖学意义上的身体吗,不是呀,它是身与心的统一体。人家抓住了现实生活当中的根本的东西了。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身体,这个活生生的身体明明是一个活生生的身和心的统一体,我们却非的要看成是生物学观念上的身体。

教育实际上是在教和育,我们体育不是在教育那个体,都是在教育那个心呢。但是没有这个体你没法教,只不过在其他学科里面偏重于知识性的东西,既然是知识性的,那就已经抽象了,你要实在抽象一点,那就偏向于心的东西了,它跟体好像没什么太直接的关系。像物理呀这些知识类的东西它偏重于心,可是技能类的东西不是这样,比如:美术、音乐,尤其是体育它跟身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你不通过这个身就没法育那个心,体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的区别仅此而已。但是统一的东西都在心那里,是着眼于人的精神,但是体育必须是通过身才能去影响心。义务教育是国家出钱,纳税人出钱。为什么用纳税人的钱强制这些孩子都要义务教育呢,在这教育里面凭什么安排体育课呢,拿着纳税人的钱养我们这帮体育老师,从经济上的关系应该这么来理解吧。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必要性到底在哪儿呢?体育课的重要性到底在哪儿呀?

我们很多人总喜欢对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将来的直接需要挂钩,我对此曾经说过听起来比较极端的话: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很多知识技能,都是在将来用不上的东西,但是我们会发现,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所设置的课程大概都差不多。义务教育大概有几百年历史了,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耗费那么多的财力学一些将来没什么用处的知识,我们傻吗?不是傻,之所以将这些东西作为课程去教,是因为文化里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凝聚着人类的情感,凝聚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在学这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这些孩子就会明白这里面的东西,就知道还可以这样子去想事情,可以这么去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做会了,肯定还会有情感的、意志的东西在里面,这些的情感、体验东西同样是我们前人所体验过的,它们都是和知识技能附着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的,课程就是让孩子明白这些东西。比如经过几年学习以后,孩子会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也许达不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没关系,天分不一样,无所谓的。不是说现在学习这个,将来就必须干这个,将来能干什么是基于学生原有的天分。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在学生已有的天性上,通过对心的培养提供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所谓义务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将来有什么用,于是你就拿一个什么标准去衡量,不是这样子的。职业教育往往和社会的就业相联系,达不到标准就拿不到证书,拿不到证书就做了那个工作,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很不一样,和社会上的公司招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些在社会上都是有标准的。

王:我理解的你说的教育就是对人的整体的一个塑造。

贾:在人的天资基础上,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我们不是说教那个知识的本身要干嘛用,而是借着教那个东西来把文化里面所蕴含的东西让他们去感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王:是一种经验的传授,而不在于一种结果吧?

贾齐:这种经验包含着知识的经验、技能的经验、方法的经验,蕴含着那种前人的价值观的东西。(王:但是这在其他的学科同样存在)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王:你认为体育学科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完全一样)是的,完全一样。别的学科的难度可能比体育要大。在一个教室里面上课学生的水平不一样你说怎么办,但是体育课里面我可以给出办法来了,当然外部条件要具备。你说你没场地、没器材,那干脆就别开体育课。外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区别对待,其他的知识类课程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区别对待,难度可能更大一点。

王:体育新课改从2001年就开始了,争议比较多,您觉得体育课改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贾:我给你举个例子:篮球投篮示范。老师投篮示范,老师把学生排在篮筐的旁边,今天我们学这个原地投篮的动作,现在我给你们示范,你们看一下,啪……投进去了,学生鼓掌;再看一遍,我再做一遍示范,你们就要练习,啪……又进去了,学生再次鼓掌!

刚才我说了,这种示范方式在咱们国家太多了,毛病在哪儿?你为什么要示范呀,示范吗,道理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看你的动作是怎么回事呗,学生看你的动作了吗,虽然学生都坐那儿了,然而,学生看你的动作了吗?学生是在看你的动作,还是在看你的球进没进呢?很显然学生看的是你的球进还是没进,压根没看你的动作,还叫示范啥呀。这种情况太多了,当年我上学时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

我的意思是说,普遍存在的,大家都不觉得这是错的,这是有问题的。其实一旦发现这是有毛病的,解决的方法就很简单:因为你是一个新来的老师,需要在学生面前显摆一下,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本事,这完全可以理解。在那个示范之后,你转过身来再投,这个方向就没有篮筐了,学生当然也就不去看进不进球了。因此,在刚才的时候那个篮筐是阻碍你示范的一个因素,你转过来的时候,再做示范,并提示学生应该注意动作的什么地方,效果就不一样了。解决办法很简单,当没有认识到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这是错的。

另外,就是诸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错没错?这是从夸美纽斯那儿过来的教学原则呀,教育学都谈这些教学原则,我们体育也承认这些教学原则,也没人说这些错呀,不用说肯定没错。从十年前广东的肇庆体育课展示会,每两年一次,到现在每届我基本都看过,但是少有看到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这个原则的课。所谓的没体现,就是大家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去教。这种情况的发生,跟老师的个人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我区别对待了,我的水平很低,但是我对水平高点的学生就要求高一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及要求低一点。虽然这个教师个人的水平低,但是在方向上对了,大的方向对了就好办了。然而,我们现在是大的方向错了,基本的教学原则都违背了再说其他的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我们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不考虑不同的学生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就是让所有适龄青少年儿童入学,国家赋予他们有学习的权利,你不区别对待就是无视他们的学习权利,就是在剥夺他们的学习权利。表面上他们是在学习,实际上是在被剥夺权利状态下的学习。我们看到很多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明目张胆的就是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什么什么……。我给学生讲课说,在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盘算着去剥夺少数人的学习权利,这是明目张胆的违法呀。当然他们的本意也不是故意违法,但是客观上就是在违法呀。这就变成了一个学术问题了,我们就可以研究了。为什么教科书中会给老师这种权利?教科书里给的范例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涉及到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分析,这就是可以涉及体育课程到底是干嘛的,就涉及基本的价值问题了。

王:你是想找到体育课程的价值?

贾:对呀!

王:是什么呢?

贾:体育课程的价值同其他课程的价值是一样的。

王:那体育课程本身不就失去特性了吗?

贾:体育课程的价值同其他课程的价值是一样的,是从课程的共性价值这儿说的。学校教育是以课程教育为主,还有课程外的教育,但是,学校以课程教育为主,课程以外的教育我们就不说了。课程教育如果没有语文教育、没有数学教育……那还有吗?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虽然不一样,但他都属于学校教里面的,学校教育是总的,是通过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来体现的,课程教育呢是通过体育课程、物理课程……来体现,没有共性是不可能的。那么,共性的有了,特殊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的具体的文化不一样,数学是数学的文化,物理是物理的文化,课程不就是文化的东西吗?

王:有人把课程归为知识,说课程就是知识。

贾:这样说也行,只是比文化这个概念要小多了吧,我用文化这个概念去说就更保险点呗,知识和技能是显性的存在,文化还有一些非显性的存在,所以我用文化这个词含义更多一些。课程教育都是教文化呢,那么不同的文化就是它的特性。但是,在共性这一点上是一样的,共性就是那课程的价值所在,体育课程的价值就是自己的那个文化所特有的那些东西。我以为,最一般的价值就是人性,而课程价值就是人性的延续。

王:也包括体育课程吗?

贾:我说的这个价值是哲学意义上的。凡是谈价值都是谈人性,人性本身没有好与不好,好与不好的标准来自于不同的价值观。在课程教育里,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那个不重要,天性不一样,天资不一样,有高有低这是很正常的事。你再高水平的老师他仍然是那种情况,教育不是万能的,他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咱们的课程改革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发展,这就行了,就完成义务教育的使命了。

王:课程与教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贾: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你怎么会想起来问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专的学术问题。

王:这涉及我想从事研究的领域,我把教学的内容看做是一个中介,要想了解这个中介的作用,就要知道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是什么,教学是什么。

贾:那么多的课程与教学的专著都不谈这个问题吗。

王:有的学者说课程即是知识,我就想那教学也是教的知识呀,课程到底是什么呢

贾:如果说课程就是教学,那我们用两个词干嘛呀!在我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书籍中,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说了课程是什么,也说了教学是什么,却没说课程与教学是什么关系。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这让我很失望,这到底是一个概念的两个不同的表达形式,还是两个概念呢?你们不是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吗,这帮大腕们没回答这个问题是个要命的事情,他回答错了没关系,但是要命的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是个应该回答的问题。他们光是说课程是什么什么,教学是什么什么,这两个到底是什么关系呀?为什么不谈呢?

最近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从顺序上说,首先应该回答教育和教学的关系问题。这个相对容易回答,容易把握。教育里面包含着教学,也就是说,它们是种属关系!有教学的教育,还有非教学的教育,这个关系首先要确定。我们再说教学,教学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是一个极其普遍、宽泛的概念,比如:家长教孩子系鞋带,教学就是有教有学。

王:我们往往是说学校教育。

贾:学校的教育肯定有教学,但是学校以外同样存在的教学却没有注意到。教学是普遍存在的。

王:但是与我们说的学校的教学还是不太一样。

贾:咱们先不说学校的教学,先说什么是教学。教学是能者为师。这个时候再说课程,课程是教育的范畴,是课程教育。有人些用过学科教育这个词,日本就用这个词,中国好像也有人用这个词,就是咱们国家通常说的课程。我比较赞成“课程是以教学为基本形态的……”这个说法。也就是说,凡是课程必定要有教学,没有教学的课程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学的课程。但是,课程跟教学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交叉关系!教学里面有些是课程,课程里面有些是教学。课程教育所对应的是课程教学,课程里面还有一些不是教学的内容,那就是刚才说的教育。课程是以教学为主的,以系鞋带为例,家长完全可以只教学而不教育,但是在很多时候,负责教学的老师则可能连带着引申出一些别的话,有时候那些东西就是教育,因此课程跟教学的关系是交叉关系。课程里面有教学,但是还有一部分不是教学,这部分还不能够脱离教学,围绕着知识、技能等所连带的一些东西出来,(王:就是非教学的内容吗,是吧)如何把这话说得更透一些我还在慢慢琢磨,但是基本的意思就是这样,至于对不对,那在学术上去讨论,但是对于那么多的大腕不去回答这个问题我非常的愤怒。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这涉及内容的问题。因为我以前的研究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的研究,但是,课程教学里面应该包含教育内容,而这个教育内容应该和教学内容紧密的衔接,你不去把课程和教学的关系搞清楚的时候,内容的问题就说不清楚。

王:您刚才把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纯粹的教学的内容,另一个部分是教育的内容。

贾:对!都在课程里面说事。

王:可不可以理解教学的内容没有教育的成分……

贾:不对,刚才不是说了吗,教育里包含教学,教学本身就属于教育。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什么呢,什么是教学呀,不是有教有学吗,我们通常是指知识、技能,围绕着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教和学就是教学。我们在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有一些附带的东西,这些东西你不说它也是教学,你说了,这就是完整的课程教育。(王:就好像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三维课程目标就好理解了。好像有些人很反对三维目标,(王:是的,老师上课好像都含有这些目标呀)我刚才的论证和三维目标是吻合的,这个东西可以通过三维目标表现出来,三维目标可以通过我的分析得到支撑。说对说错不重要,学术嘛。

王:贾老师你觉得在我们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吗?这是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贾:不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相脱节是什么意思,是指理论一套,实践另外一套,这两个分开的意思是说,理论是对的,要是理论是错的,脱节就脱了呗。反过来说,理论是正确的,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是好理论吗,所以,这个问题不是能用脱节说清楚的,(王:首先要分清这个理论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我没有看到理论!这次郑州开了第五届全国展示会,在一个大家交流的会上,有个教授说体育课程改革的十年是垃圾的十年,我说体育课程改革十年是被权威、专家、学者、教授忽悠的十年。(王:换一种说法就是这些搞课程改革的人没有深入到教学的一线)重点在于你没有给一个能够指导实践的东西,他们给出了一套东西,但是那一套东西……(王:太阳春白雪了)我绝不会夸他们为阳春白雪,(王:你这些东摆出来具体叫我怎么做呢)那些根本不是理论,不过是一些堆砌的好词。这些词我也认可,都是好词,我这不是带引号的,都堆在这儿而已。但是那些不是理论,理论是体系化方法论的东西。理论首先不要自相矛盾,但是是否正确不能由理论自身证明。理论是干嘛的,是指导实践的,从实践抽象出来、返回来才叫理论。理论跟实践搭不上钩那叫啥理论,跟实践对不上的那根本就不是理论,或者说这理论肯定有问题。你没法指导实践就有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用来指导实践的人笨,才指导不了的,你这里理论根本就指导不了实践,再怎么好也是没用。

我们再来说实践中的问题。所谓实践中的问题,不是指个别老师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实践者出问题了,而是理论出问题了,一线教师才会普遍的出现这种问题。理论和实践就是这么一种关系。实践方面出事了意味着肯定是理论出事了,这是互相连着的事情,不能单独分开去说。体育里面的问题,有相当部分不仅是我们体育理论的责任,教育理论也有责任,教育理论有问题。

王:我也确实觉得义务教育是教育的根呀,基础解决不好的话,怎么往上面走呀。

贾:现实是存在许多的困难,包括在思想认识上以前留下来的影响,这很正常。但是学术研究不要停留在这个位置上,你要先行一步。我在一篇文章里就曾经说过,所谓学术研究,就是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观点,他说他的观点。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在决策的时候要从你的、我的、他的里面去找思想和依据,然后根据国家当下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学术是思想库参谋库呀!因此这个理论思想不先行,人家怎么定决策呢?国家养着你们这帮学者干嘛用呢?然而,我们给出来了吗,给出一些让决策者可以选择的理论了吗,理论不先行叫什么理论呀。这就是现实。

王: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的。

贾:我的文章里面涉及过这一块。健康的价值是排在教育前面的,它比教育的价值大,教育的价值就够大的了,但是从发生的角度来说教育不一定能带来健康。刚生下来的孩子你教育他干嘛呀,别生病就是了,你还要告诉那个当妈的该干嘛吗,健康第一哦!她不知道健康第一嘛,不用告诉她。健康这个问题基本就是人的本性。这不是教育,但这是健康问题,直接和健康相关的问题,因此对健康的关注从发生的角度就是先于教育的。所有人的教育一般而言都是在健康的前提下的教育,也就是说你在教育的时候,不能影响、损害学生的健康,这是先验的问题,保证学生健康前提下再说教育,如果孩子病了,别说教育,先看病,这是很自然的情形。

教育和健康是这么一个关系的话,我们再来谈健康第一,我们国家往往说第一的时候,就是这个问题你往往会忽视,而一旦忽视就会出问题。我们为什么提健康第一,是因为学校里面那些题海战术等损害学生健康,是因为学校教育把学生的身体搞坏了,这和教育的本意完全相反了。这是一个非常自然,完全不需要任何理论为依托的,就靠我们的基本实践,人类的生存经验就知道的事情。这意味着健康第一不光是体育健康课的事情,是所有课的事情,是所有学校教育的事情。无论学校教育你干什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然后再去做其他的,所有的做法都不能违背这个健康的价值,因此要是体育课强调健康第一的话,那所有课都应该健康第一。既然都健康第一了,那就不要提出来了,因为它原本就是在教育前面的价值。

现在学生体质下降是谁造成的呀,几乎不用分析都能够明白,从什么时候体质健康下降的?难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体育课没有上好吗?没有任何这样子的分析文章出来,或者说这个体育课跟以前的体育课有什么不一样而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我们都找不到。实际上就是大量的课程作业,尤其是现代化的生活的产物。我曾经问过日本学者,日本学生的体质下降了吗,他们说也下降,美国学生也在下降,我就明白了这基本是世界性的问题。当然咱们国家有特殊的一些情况,比如:补习班等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活动的时间。学生本身爱玩的,你把他玩的时间给占据了,就是这么一回事,不是我们体育课造成的,在体育课这儿说健康第一,不搭界。因为你根本没有体育课没有上好而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任何证明。

王:您怎么看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体育与课程教学自身的冲击。

贾:课程以外出来的一些新东西,那是课程外的东西,你拿不拿进来那是你的事情。那你为什么去拿?你拿进来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拿进来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当然就去拿进来。这就是一般的逻辑。我这问题跟你那个没什么关系,你拿不拿进来对我这个没什么影响,那我多此一举干嘛呀。有些人拿过来的时候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这东西很新,就是创新吗?教育里面你创新想干嘛呀,教育里面为什么要创新呀。如果老祖宗几千年前的东西能解决你的问题,拿过来就是了,不需要什么创新。如果解决不了,中国和外国的东西都解决不了你的那个问题,那就去创新,这才有创新的必要。在体育课程里面说教学往往不是多高水平的东西,以跨栏为例,有的学生不会,有的就会一点,你让他看高水平的没有啥价值,没有啥用处。我这样子说可能给人感觉有点武断,简单的来说,如果老师没法示范,视觉的信息不给学生,单纯的用语言说出来那就差远了,语言的信息跟视觉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老师的示范跟高水平的示范相差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没什么差别。再一个,就涉及学科知识问题了,咱们国家缺少运动学这个学科。我有一篇文章也说到这个问题,动作涉及运动的问题,你给它定格了,甚至是放慢动作,这个动作就不是动作了,老师的示范是活生生的动态的示范,是有生命的东西,你一旦放慢就不是它了,运动学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那是科学的分析,如果让学生去的不是生物力学要搞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技术学习实际上是学一种感觉,那么学习一种感觉跟学习其他的知识完全一样,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组,重新组合,还是原来那些东西我给你变化一点,重新组合,没有原来的基础你没法学新的东西,运动学习就是要有原来的基础,在有原来的感觉的基础上,再产生新的感觉。这些和那些高水平没什么关系。如果是为了让学生长长见识倒也可以,要是为了学好这个才去看那个,实际上跟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例如,我在日本看到一节跳箱课,老师把摄像机放在那儿,让学生一个个跳,把整个跳箱过程录下来,然后让学生看自己的回放,这就有用处了。因为我们学一个动作时,老师说做的不对,那是老师说的,我没看到自己的动作,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动作,也就是站到自己的外面看自己,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对象的时候,老师示范的动作在脑子里也有一些印象了,就知道哪儿出问题了。就知道自己哪里的感觉是不对的,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换一种感觉,这时候比起单纯的语言效果会好。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时髦。意图没搞清楚,这就麻烦了。只要能解决问题,时髦不时髦不重要。(王:以训练为目的的教学和体育教学不太一样)训练是为了比赛,体育教学不是为了比赛。你可以按照训练的方式去做,搞运动训练的人是专门琢磨这个事情,比我们搞体育教学的研究要深,所以那里面有很多好的玩意要拿过来,人家是为了比赛,按照正式规则,我们不是为了比赛,不按照正式规则也可以。以前我受到一些影响,把运动训练跟体育教学分得很清楚,目的上确实要分的清楚,实践中人家确实有很多好的东西应该是可以拿过来的。

王:您对术科的东西非常熟悉。

贾齐:我是学体育的呀。从我现在的职业来说,最有用处的就是那些术科课。那些术科的课让我受益,没有那些术科的课,就没有我的今天。(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曾经发过一个帖子,题目叫感觉的言语化、言语的感觉化。我们文字的东西其实来源于感觉,有感而发吗,有感觉了你才有话可说吗,没感觉你说什么呀,有感而发了,还是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发出来了还是没完成使命。什么时候完成使命了呢?当读者看的文字,变成自己的感觉了,形成共鸣了,这时候文字才完成他的使命。感觉到的东西和文字表达是相关的,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的两面而已。我所说的这些价值如果离开了运动教学不就是瞎扯了吗。

运动教学是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关系的,在刚接触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新的说法。因为认识能力是一个哲学概念,运动学习就是跑、跳、投等很俗的事情,觉得这跟哲学不搭界。但是因为我有这个感觉,然后我再去想认识能力的时候,觉得确实是和认识能力是有关系的。比如,学习新动作时,那个动作没做好。为什么没做好,是因为我的速度、耐力、柔韧等这些身体素质不好造成的吗?不是。我身体条件够,但是我做不出来。缺的是什么呀,按照认识能力的逻辑,因为精神上的东西最后就变成感觉了嘛,心理学上的东西最初是知觉感觉呀。运动教学怎么会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关呢,就是因为认识能力是所有课程共通的东西,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能力的通俗说法就是这些嘛。我们生活中认识能力基本就是这些,那么这些东西怎么去培养,我们学校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为了学生的将来培养这些能力,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那么在体育课程里面也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了。你的身体条件够,但是做不出来,哪儿出问题了,哦,应该注意这个,应该注意那个,老师实际上就应该提供这方面的指导。或者通过语言告诉你,或者通过条件的设置,让你把那个感觉找到。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但是时间长了,等他们稍微一回想,哦,学一个东西的时候得注意到这些事情,而这个方法性的东西在他将来就能够用上。当然了,学生能够达到的程度尽管不同,但是在这种教育过程中会受到熏陶。不是因为这个运动技能有用,重点在于这种认识方式对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都是有用的。有了感觉了就好办了,从这些感觉里再去说这些道理就好理解了。同样的,涉及教学的时候也是一切围绕形成学生的感觉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即便是最好的学生他仍然可以学到新东西,即便是最差的学生也一定能够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这个才是体育教学。不是定什么标准,达到什么标准就不用学了。现在的情况是定出一些标准,而有些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你凭什么定这些标准?要是职业教育定个标准还可以理解,尤其是义务教育里面,不能够定标准,没有依据。凭什么假定将来这个学生一定要干什么?不能够做这种假定,既然不能做这种假定,定这些标准干嘛?比如为什么按照正态分布制定标准?义务教育是依据社会需要出现的,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觉得正态分布是个理由就可以了,这是义务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的。社会的什么需要是按照正态分布来的?别说达到那个标准了,即便根本没有学,那那又怎么了?现在的很多东西就是经不住问,一问就回答不了。所谓的理论是需要论证的,要说理,需要论证,只有观点是不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