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汗出肢冷等。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 治。 胸痹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疼痛,突然发作或发作有时为特点。疼痛可呈闷痛、隐痛、刺痛、灼痛等不同,有的可引及咽、臂、 心窝等部位。 本证以卒然发作,或发作有时,经久不愈,且常兼见胸闷、气短、心悸等症。 七情、气候变化、饮食劳倦等因素,可诱发本证。 心电图等检查,常可见异常变化。 胸痹治疗的辨证分析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 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实证宜用化瘀、通阳、豁痰等法, 以治标为主;虚证当以补气、养阴、益肾而扶正为主。但临证所见,多虚实挟杂,故常需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 胸痹治疗的辨证论治 心血瘀阻型 【证见】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 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 膝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 (2)速效救心丸,1~3丸含服。 (3)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痛时服。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l~2次,肌肉注射;或用4~8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本品亦适用 以下各型。 3.单方验方 (1)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 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克,降香12克。水煎服。 (2)活血养心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丹参30克,川芎lO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 苓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痰浊壅塞型 【证见】 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1.主方瓜篓薤白半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2克,薤白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丹参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瓜蒌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胆汤加减方(邓铁涛验方) 处方: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竹茹9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水煎服。 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克(另炖)。心痛明显者,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 。 (2)加味瓜蒌薤白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瓜蒌30克,薤白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降香15克,枳壳10克,桂枝10克,太子参2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阴寒凝滞型 【证见】 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治法】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 1.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5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桂枝12克,熟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9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苏冰滴丸,每次2~3丸,每日2次。 (2)冠心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胸痹汤(范文甫验方) 处方:桂枝10克,瓜蒌皮、薤白、炒枳壳、姜半夏、厚朴各9克,生姜6克,陈皮3克。水煎服。 (2)利湿化瘀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法半夏10克,川芎9克,麦冬9克,赤芍9克,五味子9克,茯苓30克,党参30克,枳实10克,丹参30克。水煎2次分2次 服,每日1剂。 心肾阴虚型 【证见】 胸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 1.主方左归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12克,丹参15克,郁金 lO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阴虚阳亢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鳖甲各20克。
2.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气阴两虚型 【证见】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生地黄15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丹参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洋参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活血汤(赵冠英验方) 处方:党参(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瓜蒌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莪术15克,川芎15克,桂枝10克。水煎 服。 (2)健脾益气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赤芍10克,麦冬12克,制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 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阳气虚衰型 【证见】 胸闷气短,甚则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参附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味 处方:人参10克(或党参30克),熟附子12克,干姜9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 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阳损及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活心丹,每次1—2丸,每日1—3次。 (2)舒心丸,每次1—2丸,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温冠方(瞿旭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全当归、党参、全瓜蒌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细辛、沉香各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水煎服。 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荜茇、姜黄。
(2)温痛方(黄树华《湖南中医杂志》1988.4) 处方: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各30克,附子、桂枝各10克,红花3克。水煎服。 (3)冠心通痹汤(柯雪帆验方) 处方:熟附子lO克,全瓜蒌30克,桂枝18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贝母9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生牡蛎 30克(先煎)。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胸痹治疗的其他疗法 1.膏药穴位贴敷 (1)心绞痛宁膏(锦州中药厂生产,含丹参、红花等):贴敷心前区,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功效。 (2)通心膏(徐长卿、当归、丹参、王不留行、鸡血藤、葛根、延胡索、红花、川芎、桃仁、姜黄、郁金、三七、血竭、椿 皮、穿山甲、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木香、人工麝香、硫酸镁、透骨草):贴敷心俞、厥阴俞或膻中。 2.推拿疗法 按摩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等,对治疗心痛有效。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水浴疗法 用威海矿泉水淋浴,每次5-10分钟,水温40~C左右,以无不适为佳,出浴休息10分钟,再疗5~10分钟。以20-25天为一疗 程,休息5—7天再进行另一疗程。对治疗心痛有较好效果。 5.气雾剂吸人 (1)寒心舒气雾剂(含肉桂、香附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温通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热心舒气雾剂(含牡丹皮、川芎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的功效。 6.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操作时主穴交替轮换,每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留针15分钟,10次为1个 疗程,间隔5~7日。 (2)耳针:穴位:心、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2—3穴,留针。 7.饮食疗法 (1)人参三七炖鸡:人参10克,三七5克,鸡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1小时服食。阳气虚衰者可常服;气阴两虚者人参可 改用西洋参。 (2)薤白陈皮粥:薤白头15个,陈皮1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痰浊壅塞者。 (3)丹参三七炖瘦肉:丹参20克,三七5克,猪瘦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熟,饮汤食肉。适用于心血瘀阻者。 8.预防调护 防寒保暖,注意避免寒冷刺激。 注意养性怡情,避免暴喜暴怒及忧思怨恐等精神刺激。 饮食起居有节,不可过度劳累或暴饮暴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加强体育锻炼,最适宜的是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