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互联网思维破解低毛利的成功尝试(派代网)

 Thinker_tian 2014-12-17


    本帖子为插播,今日计划帖子延后1天,请见谅


  最近最热的词是电商低毛利和互联网思维,卑鄙型的俺又开始跟风玩混搭结合了,不过与忽悠录不同,这次是一次实战型的尝试,至少目前还算是成功的,不过因为是兄弟的店铺,我这里只能给个操作方式和大致的数据,详尽的数据列表可给不到哦。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某兄弟年初接收了一家食品与保健品公司的电商部,经过3个月的奋斗,带着7个小弟把月流水做到了百万稍多,但是这时候开始犯了难,为啥呢?BOSS让他在启动资金外,只能用部门净利润做规模扩大,但是和财务核对完项目利润后结果如下:

  平台扣点5%丶营销成本13%丶退换货与快递损耗5%丶物流成本7%丶人员基本工资6%丶人员提成2%丶工位成本5%,合计43%的销售额转化为成本,这还是在库存使用公司的库房而没有计算库房成本的基础上。

  而商品的销售毛利呢,45%也不算低了(毕竟行业内的平均毛利就这么高,除非是厂家直营,代理商销售只能做到这个数),但最后区区2%的净利可猴年马月才能攒够二轮扩张的钱呀?

  这个兄弟托我找了几位同品类的高人做了下咨询,结果很无奈,平台扣点,退换货成本,物流占比是基本不能变的,如果要提升净利,只有三种方法,但都困难重重。

1 降低营销成本,最低可以到8%,方法包括:

  加大刷单量丶提升转化率(主要是关联转化率,单品转化率提升空间不大)丶增加活动款(高毛利空间支持活动折扣)和提升复购率;(直通车丶钻展和淘宝客丶该兄弟已经操作的很好,提升空间不大);

  但是,加大刷单量需要大量的资金占用,而项目已经没有额外的资金投入;关联销售提升单数好说,但是关联商品或是利润更低或是单价过低;毛利和市场认知都满足要求的活动款很少;复购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行业做法是建立呼叫中心,结果还是需要增加投入。

2 降低人员成本占比,就是用现有的人员增大销售额,但是增大销售额也必须要再一轮新的投入,又被否决了。

3 增加高毛利产品,进而带动整体毛利的提升;不过品类热销的高毛利商品已经都被竞争弄成低毛利了,要是上不热销的产品,其推广成本也不会低,反过来增加了营销成本。且从公司大库拿货是要走内部采购的,增加SKU也会带来采购成本的提升和更大的资金占用。


  咨询的结论对策,也无非三点对策,可惜都被否了:

1 找BOSS谈判,要更多的项目投入,然后选择在营销投入丶呼叫中心和新品采购三个部分追加投入,把项目做大。结果被BOSS以追加投资风险较大而否掉了。

2. 自己进行现有投入的优化,降低新用户引入的投入,增加呼叫中心系统,由现有的客服人员兼任,并提升高毛利产品的采购,短期内销量会降低,但是长期看项目整体利润会增长。结果客服外呼能力不达标,该兄弟又怕流水降低后核实能再度恢复,新品采购后的销售问题等等都有问号而否掉。

3 暂时减少人力投入,把8名员工压缩到6个人,但这样一来对比起跟着自己的兄弟,二来减少的成本也很有限,无法显着增加销量。


  总结一下,大家都觉得这家企业电商部要发展,或者冒险追加投入,或者隐忍熬下去。


  来咨询的同行们虽然不算是专家,但叫行家是肯定没问题的,他们的建议也是无数电商企业遇到相似问题后的选择,但作为混了电商外领域好久的俺,决定帮着兄弟换个思路操作。从以下N点开始入手,其中就用到了很多叫做“互联网思维”的方法。


1 关于流量获取:先有用户,再有客户

  就是先选择与产品相关的细分领域,依托身边可以利用的营销资源,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建立一个能够集合潜在用户的自媒体。集合用户,再转化成客户。

  首先看身边的营销资源,兄弟的女票在一家早教网站市场部,转了一圈这是仅有的营销资源,于是针对这个营销资源进行细分领域选择,最后定在4-8岁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上(自媒体内容一定要细分)。手段是最省钱的微信,内容不提,用网店商品在早教网站做联合活动,但引导到的地方不是网店而是上面的微信。依靠内容与活动,微信账户在3个月内增长到5万的真实听众。在听众人数超过2万后,每周会进行一次专项特卖,和积分兑换网店代金券。现在每个月可以带来订单超过10万。而成本是一个客服经常加班。


  先用部分细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建立自媒体账户,用自媒体账户积累用户,有了充足的用户再进行销售自然就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用户的价值还不仅如此,详情下文还有。

  (自媒体的目标是积累用户,而不是直接拉动销售,CRM针对的不止是客户,还有用户)。


2 关于新品引入:先有市场,再有销售

  首先是对已有客户的数据整理,用的是下面的表单(该表单对提升复购率的帮助也是很明显的):

  选出最受欢迎的口味喜好和功效喜好,分别针对同选择的客户进行新增产品的有奖调研和预售(先做调研,得出新品选择后进行1元预售低门槛),与客户沟通先依靠现有的旺旺丶短信丶邮件和订单夹带,只不过沟通内容互联网化了而已。

  这样在新品正式采购之前,已经能够预估到销量,如果销量大于最低采购额则正式采购,销量低于采购额则用较高的采购成本小批量采购配送完预售的即可。

  而后将这一活动逐步扩展到所有用户矩阵当中,截至目前扩展的SKU有17款,多数都是上线就热销的,而且这样操作也解决了新品上线需要单独推广的问题。


  而且对用户的口味和功效喜好的调研,也对后续积累用户的自媒体账户内容方向进行引导。


3 关于商品增值:网络连接,融合混搭

  赠品是现在电商促销的重要组成,不但让顾客觉得实惠,还可以与主产品搭配让产品价值大幅提升(如三只松鼠),但是促销品价格低无吸引力,价格高采购成本高昂,而对拥有大量用户的电商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这家网店在拥有5万以上的自媒体用户,和客户地域分布的信息后,开始依托用户资源开展BD合作,尤其是对于那些体检,按摩,教育这些适合团购的服务类店家,免费搞到了大量的代金券和试用卡等,与网店销售的产品结合,和其他同行们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而且不消耗成本。

  这样操作了5个月下来,在没多花钱的情况下,月流水涨到了300万出头(不算双11的销量),而且净利润由2%增长到了7.4%。人员只多招聘了1位客服和1位社会化媒体运营。

  案例很小,很多工作也是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口号,行电商行业早就有的工作,不过对于面临毛利困扰的电商企业,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借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