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从彝族文化与苗族古历谈图书形成[转]

 johnney908 2014-12-17

    刘明武,河南新郑人,地质学工程师,近些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在《中国文化研究》、《东方》等学术杂志或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打扫孔家殿》、《寻找元文化》、《中华元典智慧发微》、《呐喊背后的文化沉思》、《换个方法读内经》、《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等多部专著,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上形成独树一帜的观点。曾在佛山电视台主讲《刘工说“易”》。
 

    借助彝族文化与苗族古历,源头的文化之谜可以轻松地得到解答。
    图书从天文来。洛书的坐标是太阳,河图的坐标是太阳月亮与北斗。太阳月亮与北斗,是图书形成的三大坐标。
    为何要研究天文?为了生活与生存。要捕鱼要狩猎要放牧要插秧要下种,必须确定“何种天气”最为合适。天气由天文所决定,天文研究自然而然就开始了。天文研究,第一对象是太阳,第二对象是月亮,第三对象是北斗星,研究的对象中还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但前三位是日月与北斗。观测的是天文,量化的是数字,天文的量化即是历法。天文学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学,历法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法。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这类抽象符号表达的。洛书表达的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十二月阴阳合历。
    何谓太阳历?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坐标制定出的历法,具体的依据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周期。何谓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一年分十个月历法。一月36天,十个月360天,剩余5~6天不计入月,用于过大小两个年。苗族古历,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平年大年过3天,小年过2天。闰年大年小年均为3天。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冬至为什么大过年?”因为在十月太阳历里,冬至本来就是大年。
    立竿测影是制定太阳历的方法之一。直角三角形就形成这种方法之中,竿为股,影为勾,竿影顶端相连为弦。同样是直角三角形,形成的途径并不一样,古希腊的是在纸上画出来的,东方的是在空间自然形成的。
    何谓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是将太阳历、太阴历即月亮历、北斗历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最为先进的一种历。阴阳合历合在了何处?以太阳定岁,以月亮定月,以北斗星指向定春节。一岁365.25天,分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为何说阴阳合历最为先进?因为在全世界所有的历法中,唯有阴阳合历才能四季分明,唯有阴阳合历才能望月知日,一看到圆圆的月亮就知道是月中十五了。
    洛书的图形为何?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奇偶之数组成了洛书。
    河图图形为何?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央。奇偶之数组成了河图。
    奇偶之数诞生天文历法中,完美的数理体系在图书中诞生。
    图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为何?阴阳五行首先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
    先说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从冬至到夏至为一截,从夏至到冬至为一截。前一截为暑,后一截为寒。暑为阳,寒为阴。阳主生长,阴主收藏。年论阴阳,一年之中一半阴、一半阳。阴阳学说首先在此出现。月,也可以论阴论阳。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太阳历十个月,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一行含有奇偶两个月,所以每一行都阴阳两种属性,例如阴木阳木。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解开《黄帝内经》中五行阴阳属性的奥秘。昼夜同样可以论阴阳,一天之中,昼为阳夜为阴。一年之中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一天之中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历法中的阴阳,均可以测量,可以定量,与玄学毫不相干。
    再说五行。五行学说是在五季中出现的。十月太阳历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达。五行即五季,五季即五行。五行始于木终于水,依次为木火土金水。一行连一行,五行相生之哲理由此衍生。木季生金季熟(死),火季生水季熟(死),五行相克之哲理由此衍生。生亦自然,克亦自然。五行生克,制出了一幅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简图。五行即五季,五季即五行,五行学说发源于此。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简图,恰恰是效法科学家想绘而没有绘出的一幅图。
    天干地支也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十个月月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达。每月36天。36天分上中下三旬,每旬12天。12天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来表达。月序中出现了天干,日序中出现了地支。在阴阳合历中,干支功能发生了改变,十天干用于记日,十二地支用于记月。
    有青年视干支为无用之“古董”。实际上,干支是个“日用而不知”的时空坐标。“日中为午,夜半为子”,这里的干支表达的是时间,人们天天在使用。地图上的子午线,表达的是空间,航海家、旅行家处处在使用。具有常青意义的干支,处于被忽视的尴尬状态。干支问题也属于文化之谜。原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曾追溯过干支的起源,专门写过《释支干》一文,但是并没有追及本源。
    再说36与72这两个数据。五行每一行72天。72天分两个月,每月36天。36与72这两个数据同样也是发源于十月太阳历。西南联大时,闻一多等三名教授曾追溯过72这一数据的出处,冯友兰教授著文《论‘七十二’》专门评论过此事。追溯者与评论者,均未及本源。一行的天数72,一月的天数36,这两个数据与后来的阴阳合历数据影响了一代代文学家。不懂天文历法,看《红楼》看《西游》,肯定连第一页都过不去。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像一条完美的项链出现在十月太阳历之中。用十月太阳历,可以轻松地破解一系列文化之谜。
    关于图书与八卦的关系,彝族文化的解释是:洛书演化出了先天八卦,河图演化出了后天八卦。彝族文化称八卦为宇宙八角,八角可以表达空间中的八方,可以表达时间中的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与冬至夏至)。实际上,《周易》中八卦的本义就是八节历。《帛书周易》:“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尸子》:“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在这两个论断中,八卦就是八节历。
    关于图书与奇偶之数的关系,图书的基本成分,就是奇偶之数。奇偶即阴阳,阴阳即奇偶;奇偶与阴阳可以等量代换,凡是阴阳能够表达的,奇偶均能够表达。一切都可以数字化,数字化是从图书出发的。

 

王先生曾经谈到,土、鲁与图、洛,只是字音上的一点方音差异。土鲁窦吉,汉语的意思是“宇宙生化”。彝族文化解释图书,从一开始就解释在宇宙发生论上,从一开始就解释在天文历法上。这里没有出现关于图书的神话,例如河马,例如神龟。
  
  (一)洛书中的十月太阳历(注:河图、洛书都体现在彝族历法中,包括60花甲都是按照河图洛书的原则来组织,说明了腾河洛而齐归
  洛书,彝族称为“鲁素”,译为“龙书”。龙书图形与汉族洛书的图形一模一样。彝族同胞说,抽象之图可以表达书不能尽的言,可以表达言不能尽的意。,可以表达宇宙演化的大道理。洛书首先表达的是由天文转化出的历法——十月太阳历。为了方便读者,本文称龙书为彝族文化里的洛书。
  1、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
  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由年、季、月、日、节气与过年日六大元素所组成。一年分五季、十月、20个节气,过一大一小两个年。以五行论五季,以十天干论月序,以阴阳论奇数月与偶数月,以十二属相论日,大小年独立于月之外。详细介绍如下:
  (1)关于季。一年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达。一季72天,五行五季一共360天。一季分两个月,一月36天,十个月360天。
  (2)关于月。一年十个月,月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述。一月36天中有两个节气,18天一个节气,一年有20个节气。
  (3)关于年。五季十个月360天,加上5---6天的过年日为一年的时间长度。在冬至、夏至两个节气过大小两个年。平年有5天过年日,大年3日,小年2日。闰年有6天过年日,大、小年均3日。过年日不计算在月内,单独计算为阴阳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交替日。
  每四年一闰,年的平均数据为365.25天。这个数据,在《周髀算经》中是太阳回归年数据。年,在彝文中有回转之意,指的是太阳视运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转。
  (4)关于日。一月36天分三旬,每旬十二日。用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为序来纪日。十二日转三圈,就是一月。十二日转30圈,就是一年。同样是十二属相,彝汉两族的排列顺序有所差别,汉族以鼠为首,彝族以虎为首(自然注:建寅)
  (5)关于月的阴阳属性。彝族文化将一季中的两个月分雌月与雄月: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自然注:类似十天干,按照五行相生走向,河图和行星视运动都有如此规律)。以阴阳论之,则是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
  (6)关于大小年的确定。以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视运动确定冬夏,再由冬夏确定大小年,当太阳视运动到达最南点(日至南)时为冬至,到达最北点(日至北)为夏至。冬至过大年(注:大年3天),夏至过小年(小年2-3天)。不同地方的彝族,大小年的过法也有不同,有些地方冬至过小年,夏至过大年。
  粤港澳地区今天还流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但有其然无其所以然。明白了十月太阳历,‘‘冬至大过年”的所以然马上迎刃而解。冬至,在十二月太阳历与阴阳合历中是节气,在十月太阳历中是本来大年。历元(计算一年的起点),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
  (7)关于北斗星的介入。十月太阳历还要兼顾北斗星的因素。以北斗星的斗柄指上下两个指向确定寒暑。北斗星斗柄正下指时为大寒,正上指时为大暑。大暑,是彝族的火把节
  在《管子‘五行》、《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天文训》中都有以五行论五季的论断,一行72天,五行360天。这证明在中原大地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流传过十月太阳历。后来十月太阳历被十二月太阳历与阴历合二为一的阴阳合历所取代。
  2、洛书中的十月太阳历
  先请看彝族文化里的洛书之形(见图1),彝族图书与汉族图书完全一致。
  再看彝族文化里的洛书之数。《土鲁窦吉·论十二支》中出现了洛书之数:
  天一与天九,合二生成十,居南方北方,
  天三与天七,合二生成十,居东方西方。
  地二与地八,合二生成十,居东北西南。
  地四与地六,合二生成十,居西北东南。
  天一与天九,天三与天七,地二与地八,地四与地六,天数论阳,地数论阴,四组天地之数的和均等于十。这里的天地之数,与宋代文献里的洛书之辞“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有着相似相通性。
  
  洛书中的天地之数可以论空间,论空间中的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与东南、西北、东北、西南。
  洛书中的天地之数可以论时间,论时间中的年月日,论一年中的365.25天。具体的论述如下:
  以阳数九论夏季72天,以阳数一论冬季72天,以阳数三论春季72天,以阳数七论秋季72天。这里四个72天,分布在洛书的四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