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感恩教育之我见[黟县作家协会]

 我的书海601 2014-12-17

“中华孝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暨徽州文化黟县研究所2012年会交流论文

学校感恩教育之我见

黟县柯村学校:胡立周

  要: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思路和对策。

感恩的涵义和意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人学会感恩方为“德馨”之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一个人只有永怀感恩之心,传递感恩的种子,懂得感恩,才能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懂得感恩,找到自己心灵休憩的家园。

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以我为中心,无视他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工热潮的兴起,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恩情视为应该,不懂得感恩。有些学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例如:这几年来,我校学生几乎得到过麦田计划组织物质和经济方面的资助,部分学生还受到热心人士经济资助,但他们思想麻木,无动于衷,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组织。又如好多孩子无视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却向父母索取,举办生日宴会等等。特别是我校有一位学生得到过热心人士多年的资助,班主任也督促过他,让他表示感谢,但这位学生最终连一封感谢信都没写,真让人寒心啊。

2、感恩意识淡薄,一味索取

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不能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因而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学生在校园,看见老师低头而过:周末回家,看见父母劳动辛苦时无动于衷;吃饭时,捡自己最喜欢的吃,不顾父母;遇见长辈不打招呼等等。有的甚至在校园内敲诈勒索、聚众赌博。他们内心也许有感激父母,感激老师之心,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3、思想赖散,责任观念淡薄

现在的学生有好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这样也逐渐形成了自私、冷漠、无视他人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方面,家长双眼是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和感恩教育,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好吃赖做思想严重。与同学交往上,有的经常显阔,请吃请喝;有的是斤斤计较,生怕吃一点亏,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吵闹闹。他们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

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1、独生子女,家长溺爱 

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很少批评,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他们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他们对学校公物不爱护,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说起话来目中无人,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

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许多孩子的父母往往都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不必多想,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2、学校教育,重技轻德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升学率,而忽视德育。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依然笼罩着学校空,平时学校德育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给孩子做榜样,这样孩子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的学校甚至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课堂的教育范畴,以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等。学校是有责任的。

3、社会环境,急功近利 

教育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现在的孩子缺乏接触艰苦环境和艰苦教育的机会,难以体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于所得到的也不予感激。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员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的束缚,人际关系日益陌生化。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和冷没。当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这些都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加之现在的学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农村的家长大多都出去打工,社会上麻将之声铺天盖地,学生缺少应有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一、环境陶冶,让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的环境育人,充分发挥濡染熏陶的教育功能。例如,我校橱窗内,有感恩的文章图片;LED显示屏上,有着丰富的宣传标语;班级里,两边墙上有爱图、感恩图;教室门框上班训也紧紧围绕着传统文化;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事迹、学生的书画作品。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一只阅读箱,供学生自主挑选阅读。

课间及课外活动,学校广播总会传出各种乐曲,既有感恩孝敬诗歌,也有感恩孝敬歌曲等。让孩子们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校注意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课时学生齐声高呼老师好,下课则齐声高呼老师休息。在校园或其他场所,学生遇见教师,学生向打招呼。这样,让学生成为有礼貌、懂得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

二、诵读经典, 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中华民族更具有传统的“感恩”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我校近年来,让学生经常诵读经典,从而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弟子规》、《唐诗》,《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还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阅图书馆里、班级书箱里的书籍看。学期结束进行优秀学生读书小博士的评比,使学生对经典诵读更有兴趣。通过经典诵读,师生们的涵养都提高了,人格气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三、爱心铸就,用绚丽多彩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通过讲故事感化学生,如汉朝的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又如东汉的江革,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遇王莽作乱,所以他就背着母亲逃难。 再如世界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奥运会夺冠后,普陀区政府在上海苏堤春晓社区奖了他三室二厅的装修房。他有了新房子后,就马上想到其师父教练的房子。他为了报师恩,无偿代言楼盘广告,为师傅孙海平分得了一幢四房两厅的精装修房。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关怀培育,感激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育,感激大自然无私恩赐,感激祖国呵护等等。通过唱歌的方式教育学生,如《父亲》《**的吻》《老师您辛苦了》《感恩的心》《爱我中华》《七子之歌》等

四、 家校合作,共奏和谐乐章

家校合作,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双方的协调一致,使学校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各班也适时召开家长会,每次教室里都坐满了家长,大家认真听讲,热烈讨论。

总之,感恩是一种认同,一种回报,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是人生中的大智慧。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学会感恩,让生命可以轻装一点,未来才会阳光。生命只为我们绽放,当我们成长之时,我们需要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