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小臂二次加速"

 一戒窖藏 2014-12-17

浅谈"小臂二次加速"

    "小臂二次加速"的说法困惑了不少人,甚至有人怀疑此种说法实际上是否存在。下面就"拉"或"打"时的发力机制谈谈个人对"小臂二次加速"的理解。
    "打"或"拉"时,发力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具体细节略有差异。为避免重复和罗嗦,这里把侧蹬地、挺膝等下肢发力环节省略,只谈"顶髋转
腰"以后的内容。当然,这里的"顶髋"是习惯性自然地"顶"、转腰也是"真转腰"(借用德瑞克版主的说法),就是说,是以髋以下的下肢发力都正确为前提。
    顶髋转腰后,适度紧张的肩关节带动整条手臂迎前(注:这时的大臂也应是适度紧张的,即所谓的"锁肩"。这里的适度紧张与适度放松并不
矛盾,后解),大臂在适度紧张状态下与"转腰"同动而"横向"迎向来球,所以其本身应有"惯性力"的存在(注:这个"惯性力"的大与小与转体的发力是成正比的。注意是转体而不只是转腰)。这个"惯性力"即是小臂与手指发力(注:手腕的发力是体现在持拍手指上的)合力的支撑,支撑点应在肘关节处。我们要求正确地发力摩擦时,大臂并不主动发力,它的任务是"迎前并吃球"。如果你是大臂带小臂同时发力了(并且是"顺向"迎向来球的),那么在小臂与手指尚未发力摩擦时,球便己离拍,这即是"打"而并非是"拉"球了;大臂"横向"迎球时,在击球前的瞬间,持拍手指紧握和顶板随小臂同时发力,在大臂"吃"球基础上进行摩擦来完成来球为下旋时的拉弧圈动作。这里要强调的是:肩带大臂"吃"球的过程中,大臂相对身体即"转腰"来讲,应是被动的感觉,它只是在惯性下去"吃"球的;对肩关节讲,它应是略紧张的,因为要保持大臂的"惯性力"。但相对整个转动的身体即"转腰"时来讲,大臂与肩关节在"吃"球过程中又是放松的,所以在讲"放松"或"紧张"时应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动作中,避免造成误解。(从外观上看,在蹬地、挺膝后,髋、腰、肩又是同步向前的,只是向前的幅度有不同。具体细节请看"五分之二"发力一文)
    这个过程即是常说的"大臂带小臂后小臂带大臂"的现象,也是对"小臂二次加速"的个人的铨释,供大家评论。
                      
                          下面是一个回帖的内容,是对本文的补充:
       对于小臂的二次加速,有人认为很难理解,这是因为你对全身的正确发力还没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有球友告诉我按着我说的方法,把小臂的二次加速和"五分之二"发力方法结合到一起,确实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发力时有了全新的感觉,我为这几位球友感到高兴,值得庆贺!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在真正理解了"五分之二"发力方法后,身体的发力方法正规了,接着就是手臂手腕的细节方面了。

       "五分之二"发力后,肩部的向前幅度明显大于以前的转腰发力,这时的整条手臂在肩部向前时被动地被带而同步上前。此时,由于"五分之二"的同步向前而形成的转体速度也明显加快,所以整条手臂是带有随同点转体而产生的横向惯性的,这个惯性即是身体的暴发力生成的;大臂同小臂及手腕、手指带拍以引拍时的初始动作迎向来球,在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关节为支撑快速收缩小臂去进行对球的摩擦,这即是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动作。这里的重点是:整条手臂向前时的惯性力是去迎球,而真正起摩擦作用的力是来自小臂随大臂向前的基础上即将触球的自发力,但大臂的惯性力是基础、与收小臂及手腕的辅助发力是叠加的,所以,"五分之二"转体的速度明显地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力是基础。小臂的二次加速的速度基本是个固定值,所以"五分之二"的这个基础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球拍触球前小臂二次加速时球拍应与来球有个适当距离,这样小臂加速后触球时利于"吃住球"并利于增加速度,但这个距离一定要把握得适当。过小或没有时,球的旋转强却没有速度;过大则成了"击打"而过早脱板不利于摩擦。"拍与球的距离"是弧圈技术中较主要的一个关键问题,应切实理解和掌控。以上是对本文及"五分之二"发力的一些补充,供参考。

 

 再补充:    小臂的二次加速过程中,应注意到"大臂送肘、肘送手"的主要环节,即:肩部带大臂【同步】向前时,先不考虑小臂如何,【一定要把肘部当做端点甩出去,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为支点、突收小臂来迎球的同时、手指顶板进行摩擦,这时的肘部仍然处于被甩的状态,即这时的肘部仍然是向前的,而不是在随小臂向内;这样,在顶扳的同时拍子也会有"甩" 的感觉】,这个感觉中同时会包含了手腕的发力,手腕的这个发力是在【顶板】的瞬间产生的,是不自觉的。这样,完全不会有刻意甩腕的感觉,但却会真正地用上了腕力。

       请大家注意理解和体会【】中的内容,即是"大臂送肘、肘送手"的全面解释和本文的重点。另:前文中大、小臂的"横向、顺向",是指相对来球的方向而言,在此一并说明。

 再补充:        一个最简单的徒手体验方法,但必须以正确真实的"收腹含胸、双膝微曲、双足跟微虚,身体稍前倾"为前提:

       在正确的"身体稍前倾"的前提下,在蹬地发力时,肩带整条手臂在意念中迎向来球,这时先不想小臂及手腕手指如何,只把大臂当做一段绳索,一端在肩部上,另一端的肘部当做栓着的一个枰砣而利用肩部将"枰砣"甩起来,一定做到不要大力的多"甩"几次,在感到"肩"动"秤砣"亦动的"同步"感觉找到并熟练后,再在意念中的"击球点"用(引拍时并无外展动作的)手腕内收(直拍的中指和横拍的食指顶板动作来体现)带小臂做发力摩擦球的动作......只需徒手如此反复几次,即可找到小臂二次加速的感觉。要注意,收小臂时肘部的感觉仍是随大臂前送而不是随小臂内收,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切实做到。

       这个感觉如能与"五分之二发力"方法有效结合,将会使你拉球时的发力有一个"毫不费力、收控自如"的崭新感觉。您现在就可以站起来试着体验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