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豪"刘禹锡的"桃花运"

 木柳书屋 2014-12-18


 

"诗豪"刘禹锡的

"桃花运"

 
 
 
(2006-09-23 20:55:16)
转自:新浪网·水方朔之枫情
 

“诗豪”刘禹锡的“桃花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竹枝词》,曲调优美、格调清新;碧绿江面,杨柳垂拂,东边晴日,西边细雨,小舟泛波,情人对唱。情人江中相会,情歌声声朗朗,爱情迷惘眷恋,如诗、如画、如梦,令人心醉。这充满生气活力,饱含人情味、千古传唱的情歌,谁能想到竟出自一生坎坷、三次被贬22年、备受打击、命运多舛、抱负难遂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之手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裔,也算是河北中山人。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时年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时值安史之乱后,宦官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国运危艰。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李诵即位,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与王仳、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组成革新集团,推行革新。史称“二王刘柳”。掌握国家大权的宦官和藩镇节度相互勾结,威逼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李纯上台,是为宪宗,王叔文被赐死,维持了146天的革新便告失败。这次革新史称“贞元革新”,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时,再贬为郎州(近湖南常德)司马,是年34岁。同他一起被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个,史称“八司马”。数月之内接连遭贬,官越来越小,地域越来越荒远,景况一次比一次惨,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被贬生涯。

元和九年1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游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惹祸的诗,招致命运多舛的贬谪灾难.《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从字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熙熙攘攘,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且有人多而嫌路窄之意。紫陌之紫:指草木:红尘之红,指灰土。一路上草木葱宠,尘土飞扬,衬托出了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炼。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靠迫害政敌而爬上高位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春风得意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爬上高位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因“语涉讥讽”权贵,再次被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身心遭受重大打击,但仍保持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精神。在连州期间,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廉洁自律、勤政爱民,还笔耕不辍,写下诗文近百篇。后又任夔州、和州刺史,直到宝历2年冬,才被召回洛阳,22年的贬谪生涯结束,是年57岁了。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表明,诗人因写了看桃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与前首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沉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哪能料得定呢?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前诗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挑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一个“前度”,更是入木三分:已经是公开向权贵们挑战了,明白的发表宣言: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又回来了,还是那个压不夸,整不倒的刘禹锡!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的精神。   

刘禹锡两游玄都观观桃花两度写诗,与“桃花”纠缠了几十年,可谓交了“桃花运”,实际却是“桃花劫”。为一首诗被贬14年,可以说是“残酷斗争”之极。深查这场“桃花劫”发生的原因,看似因诗歌“语涉讥讽”权贵,实际是与当今皇权内部斗争相联系的。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仳、柳宗元、刘等人组成革新集团,推行革新,为支持太子且掌握国家大权的宦官和藩镇节度所不容,威逼顺宗禅位于太子,是为宪宗。宪宗对刘禹锡等人恨之入骨,不仅杀害了王叔文,还将改革集团的8个人贬谪到荒远之地,且下旨“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贬谪的的22年里,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但内部斗争仍未结束。加之刘禹锡政治抱负远大,素怀宰相之才,肯定不会被时世所容,且诗词文章造诣皆深,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人,性格倔强,刚正不阿,从不向权贵低头屈服,自然要连遭“桃花劫”,吃不尽的苦头了。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再写桃花诗又同样引起皇家的不悦,虽没有再予打击,也并未得到重用。不久,就外放到苏州、汝州、同州为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次年,诗人就与世长辞了。

  
   书生报国无他处,惟有手中笔如刀,文人当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