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夫差剑首次亮相苏博特展

 苏迷 2014-12-19
五十八件吴越青铜兵器精品如愿回归故里
吴王夫差剑首次亮相苏博特展
历经二千四百余年岁月磨洗完好如新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
  在迄今已知存世的几柄中最精美完整

  苏州是春秋吴国晚期政治中心所在地。文献中对吴国兵器多有记载,干将莫邪鱼肠湛卢诸剑更是人人皆知的神器。
  征集吴国有铭铜器是苏州博物馆中长期征集计划的首要任务。在双方接触长达数年之后,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夫妇终于愿意将其藏品出让。其中包括被王氏夫妇趣称为“吴老大”的吴王夫差剑,其精美程度居已知吴王夫差剑之首。
  今起至2015年3月1日,苏州博物馆将以这批青铜器为主举办“吴钩重辉——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让世人得以一睹它们的真容。

  □商报记者贾茹/文蒋世颖/摄

  神秘藏家

  出让58件吴越青铜兵器

  吴国兵器向以工艺精湛,品质优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吴钩声名最著。在古人眼里,吴钩即为优良兵器的代表。让人惋惜的是,此前吴国有铭兵器出土报道不下百余件,但皆与苏州无缘。苏州博物馆肩负着全面展示宣传研究苏州历史文化的重任,征集吴国有铭铜器被列为中长期征集计划的首要任务。但是这个计划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一个神秘藏家的出现。
  这个神秘的藏家就是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夫妇。据苏州博物馆馆长助理程义介绍,王振华夫妇因其祖籍浙江,故以古越阁为其斋号。古越阁吴越兼收,其中就包括吴国兵器精品多件,尤其是被王氏称为“吴老大”的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近年,王氏夫妇每年要来苏州一次,和苏州文博界人士多有交往。“也许是苏州人对家乡文物的热切期盼感动了他。”程义说,在双方接触长达6年之后,2012年,王氏夫妇终于愿意将其藏品出让。
  2013年8月17日至21日,苏博邀请了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青铜器组李学勤组长、吴镇烽委员、朱凤瀚委员前往香港,专门鉴定这批文物的真伪。经三位专家鉴定,除吴王光剑和越王伯侯剑还有疑义外,其他58件文物都是真品,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之后,经过长时间的交涉、沟通、谈判,这批珍贵文物终于入藏苏博。其中,文物征集部征集27件,王氏夫妇捐赠31件,合计58件,双方约定转让价4250万元。
  程义说,此次征集的完成不但弥补了苏州博物馆缺少吴国王室文物的缺憾,更加完成了几代苏州文博人的夙愿。这批吴越兵器对于研究吴越历史、铸剑工艺、铭文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历史研究价值方面,吴越争霸尽人皆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灭吴的历史,耳熟能详。但是吴国灭亡后,苏州的历史就显得扑朔迷离,尤其是普通民众更是不明就里。这批文物就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历史研究素材。”程义介绍,科学与工艺研究价值方面,这次征集的兵器中有多种工艺,如鎏金、错金、镶嵌、暗格纹等,都是研究金属加工工艺的重要材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信息和便利。而文字学价值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就目前所发现的吴越文字材料来看,吴越文字有鸟虫书和常体两种风格。鸟虫书接近楚系文字,但常体是否楚系文字尚有疑问。这次征集的一些有铭兵器中既有鸟虫书,也有常体,为进一步研究吴越文字的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精美绝伦

  吴王夫差剑足以镇馆

  春秋时期的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源头和第一高峰。苏博虽然设有“吴伯春秋”专题的基本陈列,展览内容却太过单薄。吴王夫差剑让展览有了主心骨,成为展览的点睛之笔,也让苏博首次拥有吴国国王文物。
  走进主展厅——吴越争辉展厅,展柜里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剑格外引人注目。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狭,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圆茎实心,有缠缑痕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许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剑首以不同成份之合金青铜分铸后再衔接剑茎而成,由茎、首氧化色泽的差异可清晰看出。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这柄剑铸工精致,历经二千四百余年仍完好如新,无比锋利,是迄今已知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苏州博物馆陈列部王振告诉记者,其品相如此之好,与其保存环境有关,只有在北方干燥地区才有可能做到。鉴定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在山西出土。当时,吴国正与晋国交战,无奈此战告败,剑自然成为了战利品而流落他乡。
  王振说,按《周礼·考工记》、《庄子·刻意》、《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皆对当代吴越铸宝剑的工艺技术大加赞赏,这柄剑的出土更证明其确非虚言,确实是一代名王宝剑,国之重宝。已知的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有一件是1935年出土于安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1976年出土于湖北,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次展览将展出这两件文物的复制品。

  吴钩重辉

  140件文物再现历史

  此次展览主要展品以此次征集的58件青铜兵器为主,依托苏州的考古发现,辅以苏博馆藏文物中同时期的藏品,配以图文资料、场景复原、影视欣赏。展览以兵器类型为主线,以年代及风格为辅线,营造出一个丰满的吴地春秋战国时代。展览从吴越两国争霸的具体史实为依托,梳理了吴越两国兵器研发的历史,形成了“吴越争辉”、“耕战并举”、“礼乐化民”、“金戈铁马”四个主题展厅。
  吴王夫差的历史尽人皆知,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吴国灭亡后,苏州的历史就显得扑朔迷离。这批文物为研究者提供了直观的历史研究素材。一些青铜兵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历史生活,可以印证吴国的史料记载。如越“者旨于赐”剑,剑格作倒凹字形,两面均铸有双钩线“鸟书体”铭文,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越王剑。剑格两面铸有典雅的双钩线“鸟篆体”铭文共八字:剑格正面为“戉(越)王王戉(越)”,剑格反面“者旨于赐”。其中越王二字重文,连读应为“越王者旨于赐”。即《史记·越世家》所记载的越王勾践之子“鼫(shi)与”。
  再如越王“州句”剑,剑格两面铸有典雅鸟篆体铭文十四字,并以精致斜线作为衬底。剑格正面“句州越王州句”,格反面“(剑)佥用(作)乍自自乍(作)用佥(剑)”。其中州句、自作用剑均有重文,连续应为“王州句,自作用剑”,州句“句”字省去“口”,在已见州句兵器中是罕见的。此剑制作、造型皆很精美,剑格“鸟篆”尤其清晰,鸟书秀丽,制作精致,在兵器中堪称上乘,可为吴越兵器铭文的代表作。凡铭文在剑格者,由于地位局限,鸟篆大多不清,州句剑除铭文在剑身者外,无一能和此柄相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