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养生功法,从下丹田蓄养元气开始。主要原因呢?一是:下丹田为气海,元气之海,纳气量大,我们炼养的元气,在下丹田能不断的存储,蓄能结丹(能量团)。而中丹田,上丹田主要是针对丹道修炼来说的。二是:下丹田离两肾近,肾中藏元气。守下丹田利于炼养元气。三呢,下丹田离神阙穴(肚脐)近,这里是许多经脉的交汇之处。在这里炼养元气,易于通达全身。
一般养生功法,对于女性而言,在平时非经期,也是守下丹田为好。若是在经期,为了防止守下丹田压力过大引起血崩危险,所以女性在经期一般是守中丹田为好。、 以上是针对一般养生功法而言的,真气运行法属于此例。 上、中、下三丹田的概念是丹道修炼中提出来的。丹道修炼虽然把这三个地方都称为丹田。其用途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下丹田是炼养精气的地方。一呢,前面说了,这里离肾宫近。利于精气的炼养。二呢,人天感通的要窍在这里,利于从这里调补虚空精气(外药),三也是因为这里是精气之府,利于炼气炼丹。上丹田呢,是藏神之所,是炼神之地,元神居于此,并由此而显发。神气合炼,结胎在上丹田。结胎以后,在中丹田养胎。阳神孕育后,在迁至上丹田出胎。也就是说,丹道的三田各有其中,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用处,不能混为一谈。另外呢,女性修丹者不同于男性,要从凝神(非意守)中丹田开始。为什么呢?因为男主精气(肾),女性主阴血,女性以炼阴血为主,而中丹田离肝部近,肝藏血,利于女性炼养阴血,斩赤龙。二是,中丹田内有胸腺,有抑制衰老之效,炼养这里,易助于女性收到返老还童之效。
综上所述,气呢,好象主要由三类事物,一是能量,好象是主体,二是带着一定的物质,还有“神”。 再从气的分类来看气,人体内的气可以分为元气(先天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后三者为后天气。看看后三者是怎么生成的?第一,宗气,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在胸中相合而成。宗气可循气道而助肺行呼吸,凡人体之呼吸,语声强弱取决于宗气。赏心脉则能助心行血,心之搏动强弱、节律快慢均与宗 气密切相关。宗气充盛,则呼吸平稳深沉,声音洪亮清晰,心之搏动有力,节律均匀;宗气不足,则呼吸气短、语声低弱无力,心之搏动无力,血行凝滞不畅,宗气不足以温养形体,则形寒肢冷而不能耐寒,运动不灵活。 这说明,宗气,有其能量性,然后呢,含了水谷化生的营养物质以入鼻中吸纳的外界清气。第二、营气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血脉而生成,营气经肺进入经脉,沿十二经或十四经循行。营气与血并行,能不断化生血液,并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脏腑组织得营气之滋养,则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活动。故营气不足,则全身亏虚。 这说明,营气,是由能量输送了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微而行于血脉而成的。也是能量带动的饮食吸收的营养。 卫气呢,则本来就由元气所化生。对吧? 就是说三者后天之气,都是由元气所化,或是说由元气参与,后天气的基础,是由这个能量加入了不同的营养精微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是吧? 所以说,不管是先天这功,还是后天的养生功法,其蓄元的关键,在于蓄能量。从这一点上,无所谓先天与后天。也就是说,养生功法,同样有固本培元之效。不是吗?
先说你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问题,就是肾中的元气。肾中藏的是先天精(元精),先天气(元气),也就是元精与元气,这是你能接受的了。另一个就是精与气能互化。元气可化为元精,元精可以炼化为元气。还有呢,先天精可以化为后天精。不是一般养生功法,在炼养丹田的时候,会使丹田生热。自然能将肾中的部份元精炼化成元气而熏养全身,这样呢,有这个精化气之效,自然能降底元精化为后天精而流失。减少了损耗,增益了元气。这也有说是一种炼养元气的效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