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张纯如

 红瓦屋图书馆 2014-12-24
想起张纯如
2014年1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肖复兴
  她的书,不仅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证言,为心灵和良知证言。
  那年,我在普林斯顿住了半年,常常会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和小镇的老街上转。那时,我知道张纯如出生在普林斯顿,曾经寻找过她的住处。但是,只找到美国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的出生旧地,却无从打听得到她曾经住过的地方。我也曾经到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去过,一般新生婴儿都会在那里降生,但是,宁静的医院里,只有我的脚步声,没有一点其他声音,也没有她的一点信息。其实,张纯如和她全家早就从普林斯顿搬走了。
  2004年,张纯如在她的小汽车里开枪自杀,让我分外震惊。那一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才仅仅36岁。真的实在是太年轻了。
  知道她,是从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那本书开始。那是1997年的年底。那一年的夏天,她曾经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收集存活在南京的档案材料。后来才知道,其实早在三年前即1994年她就开始辗转世界各地进行她的采访和收集材料的工作了。面对这样一段庞大又是啼泪带血的历史,全部都是由她这样一个年轻的弱女子承担,实在是够为难她的了。
  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当时让我想起并感慨我们如今不少所谓的报告文学,倚马可待,速度惊人,洋洋洒洒,就可以如水发海带一样成书。同时,又有多少是在宾馆红地毯上写作而成的。我们的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在权势、资本和时尚三驾马车的绑架下,大大减损了可信度和公信力。
  二者之间的差距,当然不仅在于写作的时间,更在于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她就是以无比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取向,过于沉浸在她的写作和那段残酷的历史的交集之中,否则,她不会选择自杀。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的话,她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当我看到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时候,除了为书中所揭示的史实感到震惊之外,还感到有些羞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有人死不承认,或不敢面对,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很多历史学人一直在研究并挖掘这段历史,以前也曾有过徐志耕的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进这段历史,并像张纯如一样去以自己的生命追溯并书写这段历史。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曾经写过报告文学。
  后来,终于看到了严歌苓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但毕竟是后来的事了。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张纯如书写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影子。
  当一切事过境迁之后,战争的硝烟化为节日绚丽的焰火,血流成河的地方变成红花一片,历史的记忆很容易被抛却在风中。如果没有对于那场战争血淋淋的揭示而引发我们的愤怒和对自身怯懦、冷漠、无知的羞惭及自省,所谓反思便是轻飘飘的,是不会痛及我们的骨髓的,而只会沦为一种庄严的仪式。特别是如今处理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多是将战争搞笑式地儿戏化或卡通式地漫画化,敢于面对历史残酷并让我们自身警醒、有着强烈在场感的作品,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张纯如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来自她艰苦的工作,是她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的证据。她的书,便不仅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证言,为心灵和良知证言。
  如果没有张纯如的这本书,对于这个浩瀚和冷漠的世界而言,南京大屠杀可能还会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甚至是被淡忘的历史。有了张纯如的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而让这段历史再一次血淋淋而触目惊心地走到世界的面前。我一直以为,这样一部纪录片,应该是由我们来拍摄才对。我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伤痕斑斑、血泪斑斑的痛史和恨史,我们却没有美国人的敏感。也许,我们不是不能够做到,而是没有想到去做。
  在我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的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前夕,我在央视看到了五集电视纪录片《一九三七南京记忆》的第一集,主要介绍的就是张纯如。当我看到那样漂亮、那样风华正茂又是那样正气凛然的张纯如的时候,禁不住老泪纵横。在电视片中,我也看到了她的父母。她去世那一年的年龄,和我的孩子今天一般大,都是做父母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失去女儿的心情。同样,我和他们一样,怀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儿。
  张纯如只出版过三本书。我想起我自己,出版的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她。但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以数量论英雄。记得陈忠实曾经说过,一个作家一辈子要有一本压枕头的书。张纯如有这样的一本书。对比她,我很惭愧。
  看完电视的那天晚上,我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趴在床头,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对张纯如的敬意——
  纯如清水美如霞,
  魂似婵娟梦似侠。
  叶落是心伤日月,
  剑寒当笔走龙蛇。
  袖中缩手荒三径,
  纸上刳肝独一家。
  直面当年大屠杀,
  隔江谁唱后庭花?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