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素质超常教育研究 张树楠

 清源渭水 2014-12-24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枣庄市超常教育研究院院长   

一、给孩子奠定成才的基石

北大博士研究生赵祥鹏(枣庄人),年仅24岁就能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应邀到联合国软件研究所进行软件开发前沿课题的合作研究。从小学到博士需22年,但他仅用了16年,缩短了6年。究其原因就是从零岁起就接受了我们课题组的早期素质超常教育。

所谓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就是把早期教育、素质教育和超常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即施教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并针对其特点,及早适时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其体质、开发其潜能、增进其知识技能、影响其思想品德,使其在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及时地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某些方面得到超常发展(超出寻常的发展)。其中的超常教育,是国际上教育科学的前沿课题,是对极少数超常儿童(天才儿童)进行的超越常规的教育,使之得到超常发展。

对早期素质超常教育这一课题,我们课题组35人通过38年的研究和实验,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把超常教育对象的外延由极少数超常儿童扩展到广大普通儿童,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素质超常教育,使之及早得到全面发展、超常发展;如何抓住儿童各种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体质使之健康、开发智力使之聪明、培养美德使之人格健全、培养学习兴趣使之爱学、传授方法使之会学,从而使之成长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品格完美、头脑聪明、才华出众的人”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已撰写成《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学》和《双因双超教学法》等专著出版发行。其中两项成果被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并分别获奖。这些成果经实验实践证明:凡是接受早期素质超常教育者,不论是超常儿童,还是普通儿童,无不及早得到全面发展、超常发展:宋捷等3572名儿童的智商人均提高了13.25,其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白晶晶等儿童2岁时就学会了汉语拼音;张泰源等儿童5岁时就完成了小学6年的识字任务;盛宇蓝等儿童5岁时就获得山东省舞蹈三级证书;尚明宇等儿童6岁时就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7岁起就自学初中课程。他们从我院创办的幼儿园毕业后,直接上小学(不用上学前班),甚至有的才5岁,然而,学习成绩绝大多数名列前茅,并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些成果于20051217日在枣庄电影公司举办的“早期素质超常教育研讨会”上展示后,200多名与会者无不惊叹其智商和情商之高、提高之快。

我们将这些成果缀字成文,陆续奉献给读者,但愿能为孩子奠上成才的基石。

二、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抱

——让孩子避免灾难走向辉煌

白居易1岁开始识字,5岁开始作诗,9岁精通声韵;李白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杜甫7岁作诗。我院幼儿园的颜宇潼、宋丽媛等儿童2岁时就掌握了汉语拼音,并用拼音来认读汉字,阅读幼儿刊物,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情商、智商提高之快可想而知。德国的卡尔·威特把白痴般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大量的范例证明:无论是天才,还是白痴,只要及早地持续地精心地实施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孩子就能成才。这正如我国唐代散文家韩愈所言“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抱”。

“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抱”,形象地强调了早期素质超常教育的重要性。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起始、启蒙、奠基的作用,是孩子走向辉煌的起点。美国教育家沃斯指出:“研究者们证明:婴儿在早期的岁月里,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的连结——这就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儿童50%的学习能力是4岁前培养和发展起来的,30%的学习能力是在58岁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只要科学施教,儿童的头脑里就能构建起主要的学习途径,就能筑好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位千万富翁,夫妻双方忙于经商赚钱,竟给孩子雇了个目不识丁的小保姆。至于什么是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就根本无从谈起了。结果,孩子自幼养成了任性、争强、好斗的性格,8岁才上学,9岁就辍学,18岁因打架杀人入狱,判了死刑。还发现有一对贫穷的夫妇,十分重视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四个孩子全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可见,要想让孩子卓尔不凡,走向辉煌,避免走向灾难,就必须让孩子始于辉煌的起点,迈出坚强的第一步。这个辉煌的开端就是早期素质超常教育。我国有句古语说得好:“3岁看大,6岁看老。”这古语不是说孩子6岁时就什么都定型了,因为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但它也有着一定的预测性,因为孩子的一些基本素质,3岁时就初步形成,6岁时就基本上形成了,在某种程度上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人生最初的几年是性格形成和潜在能力开发的关键阶段,是一生的预演。成人身上能够看到他(她)3岁以前的环境模式对其性格和智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的人的成长都毫不例外。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幼儿期是奠定儿童体力、道德、智力发展的基础,以后的教育效果怎样,有赖于最初几年教育的正确性。”如果不及早地进行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孩子的潜在能力就得不到及时开发,就会枯死,就必然导致孩子上学时学习吃力、成绩不好;到那时家长再着急上火,强迫孩子加班加点,特别是到了高考前夕,家长再逼着孩子拼命地临阵磨枪,可就为时晚了。如果不进行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孩子一旦沾上一身坏毛病,形成一些坏习惯,大了再改就难了。有的毁了孩子的一生,曾震惊世界的狼女便是一例:印度有一个出生几个月就被狼叼走的女孩卡玛娜。人们在她七岁时发现了她,然而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她不会直立行走,也不会说话。经过几年的训练,卡玛娜终于学会了直立行走,但在十六七岁时,仍然没有学会说话。

是让孩子成为凡夫俗子,甚至走向灾难;还是让孩子卓尔不凡,走向辉煌?“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抱”。

三、朱文圭为何不语

——让孩子抓住关键期发展

1398年,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死后,其子朱棣与嗣君朱允祐之间爆发了君位之争。1402年朱棣夺取了君位,随后他便下令将朱允祐两岁的儿子朱文圭软禁起来。朱文圭从此开始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朱棣派人给他送吃的,但禁止任何人和他说话。55年后,朱文圭获释时,他已完全听不懂人们所说的话,并且自己也说不出一句话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语言潜能发展的关键期间,语言潜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而枯死了。

什么是关键期呢?儿童心理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一个从许多小的质变构成一个大的质变的过程,每种心理现象都要经过几次大的飞跃或质变,这个质的飞跃期为关键期,又称临界期、敏感期、转变期、最佳期。在这期间,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特别容易,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如果在这期间,缺少适当的刺激,这种心理现象就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被称为该种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根据对动物“印刻现象”的研究发展而来,最初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研究发现,在动物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印刻发生时期就叫做关键时期。例如,小鸭认母的关键期为生后89小时,如果这个时期不让刚生下来的小鸭看到母亲,那么,它认母的潜在能力就永远的枯死了,它就永远不认识母亲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同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键期。03岁是儿童从周围环境中自发吸收声音、词汇与语法以发展口语能力的关键期。56岁是概念发展的关键期,7岁前特别是5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之所以是“关键期”,一方面这个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而且其间所产生的印刻往往终生不忘;另一方面,如果在关键期不给其发展的机会,那么各种潜能就会一个一个地枯死。抓不住这个“关键期”进行教育,将在人的智力发展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能够掌握令人吃惊的知识,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它;因此,儿童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荒废了,儿童的潜能枯死了,许多天才被湮没了。这实在让人心痛!美国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指出:“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因此,我们应抓住各种潜能发展的关键期施教。只要不失时机地为儿童的各种潜能打开闸门,它就会像泉水一样奔流而出。

四、布卢姆与木村久一的共鸣

——让孩子杜绝潜能递减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智力发展的速度先快后慢,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如果把17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4岁时达到50%8岁时达到80%,最后20%的智力便在817岁时获得。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环境对智力发展影响1年的效果超过其他时期810年,幼儿时期剥夺或忽视了智力刺激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将永远达不到本可达到的水平。儿童学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早期教育与发展。”布卢姆的这项研究成果被美国列为15年来“最有意义”的一项研究。他的研究和实验还证明:“儿童早期也是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性格等发展的关键期,应及早培养。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为儿童身心充分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与布卢姆的这项研究发生共鸣的是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的研究。木村久一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天赋按递减法则减弱,生来具有100度潜力的孩子,若放弃教育,到5岁就减少到80度,10岁减少到60度,15岁就只剩40度了。”也就是说,生下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对其进行理想的早期素质超常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使是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教育得再好,也只能具备4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30度能力的成人,即只能达到其潜能的三成。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具备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产生“潜能递减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位儿童的各种潜能都有各自的关键期,而且这种关键期是固定不变的。不论哪一种潜能,如果不让它在关键期发展的话,那么它以后就很难发展了,甚至枯死了。

布卢姆与木村久一的研究告诫我们对儿童潜能的开发应遵循这一法则进行,及早实施素质超常教育,不失时机地给儿童提供发展其潜能的机会,让儿童尽早地发展其潜能,杜绝儿童潜能递减现象的发生,力争使儿童的潜能达到90度,乃至100度。早期素质超常教育花一分钟的时间,相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很可能起到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的作用。

五、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

——让孩子赢在智力曙光显露时

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被誉为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中指出:“我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孩子的智力曙光什么时候显露出来呢?德国语言心理学教授托马蒂斯发现:“胎儿意识的萌芽时期是怀孕后的78个月时,这时胎儿的脑神经已十分发达”。日本医科大学的室冈研究发现五六个月的胎儿就有了听力。我们的课题组成员通过用“羊膜镜”对胎儿观察和用每秒钟120次双振仪器在孕妇腹部进行实验,发现胎儿在6个月左右感知、思维、记忆等智力曙光就显露出来了。

婴儿来到人间,大脑中潜在的智力曙光的萌生就更显而易见了。01个月的新生儿就已具备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新生儿的两眼能够注视一个物体,他们的眼睛会转向光亮处。苏格兰医生彼得·威拉特斯曾说:“宝宝在出生时不仅能够看到人的面孔,而且能够辨别人的表情。他们的这种能力远远高于现代任何分辨形象的计算机。”出生1个月后的婴儿,听到音乐声时,就会寻找声源。到三四个月时,就像照相机一样把所见到的人或物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入了大脑,产生印刻,这就是模式记忆。5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记忆乐曲的能力了。

智力曙光显露时怎样施教呢?我国汉代的贾谊在《新书·胎教》中写道:“周妃后妊成王子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古代的胎教之法就是通过母亲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影响胎儿,并归纳为“胎教十律”:①畅情志。②适温寒。③节饮食。④慎起居,调劳逸。⑤远房事。⑥美环境,悦子身。⑦戒酒浆。⑧避毒药。⑨慎针剂。⑩安待产。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胎教之法是音乐、语言和抚摸。

当这棵幼苗破土而出时,父母就应该为之松土、浇水。日本教育家井深认为:“对孩子输入有用信息的时间,可以从15天大开始。”从15天大,就应该开发其听力,输入语言。塔夫脱大学的巴尔博士指出:“所谓发展孩子头脑的手段,就是指尽早地开始教孩子语言。”这时幼儿的大脑还处在一张白纸状态,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者领会的吸收能力。例如父母把自己的手指塞进幼儿的手心,15天的幼儿就本能地把大人的手指抓得紧紧的,这时大人再清晰准确地反复多次地读出“手指、手指……”就像对懂话的孩子似的教, “手指”这个名词就会印刻在幼儿的脑海里,输入大脑的信息库里。对幼儿的教育,还应通过训练五官——耳、目、口、鼻、皮肤来打通五大感观(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通道,让正确信息沿着五大通道迅跑,刺激大脑积极活动,调节其各种功能,从而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和积极思维,促使听力、视力、感触、认知等各种潜能充分发展。例如,用慈爱的抚摸和轻声的呼唤来培养幼儿愉悦的情感;用轻微的摇动和亲切的哄逗来引发幼儿的笑声;用“1234567……”能分别发出各自乐谱声音的数字模型,来对幼儿的听力、视力和感触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幼儿用手摇动“3”字模型时,就听到了“3”所发出的轻微的“3”的声音,同时,看到了“3”的形状……与此同时,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已印刻在脑海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当孩子入学时,早已储存在大脑信息库里的大量知识就会像泉水似的喷涌出来。是真金就不怕火来炼,无论是中考的火,还是高考的火,那只不过是“秋后算帐”罢了。其实,人生命运的胜负,在智力曙光显露时的教育中就已初见分晓了。

六、鸟只用一只翅膀是不能高飞的

——让孩子全面发展

生物的祖先有这样一个例子:鸟和哺乳动物都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鸟的祖先进化程度比哺乳动物进化程度高。其结果是,鸟始终也没发展出像人这样具有高度智慧的一类动物。为什么?因为鸟的肢体只朝着适应飞的方向发展。这足以说明了在早期素质超常教育阶段更应该强调全面发展;因为幼儿时期是人脑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关键期,潜能就会递减甚至枯死。然而,在早期素质超常教育中,有的家长往往只重视于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殊不知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恰如鸟的双翼,要想高飞,必须有丰满的双翼,仅有一只翅膀是不能高飞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协调发展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之本又是什么呢?是体,在幼儿阶段体质的发展更为重要。“体”之不存,“毛”将焉附?儿童的体、智、德、美是共存于一体之中的,是互相渗透的,是紧密相连的。儿童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方向健康成长。理想的人是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只重视体育,孩子可能成为可悲的兽人;只重视智育,孩子可能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可能成为庸才……这类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同时进行,使之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果不全面发展,就会造成偏面发展、畸形发展,就会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甚至酿成不可挽救的损失,或性格孤僻、任性、自卑……或因性格的扭曲而自杀、而杀死父母……或因某一方面的潜能未能及时开发而影响终生,甚至造成一个“半成品” ……种种因偏面发展而酿成悲剧的教训,是惨痛的,是发人深省的。这就说明了在早期教育方向上“失之毫厘”,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会“差之千里”。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歧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因此,早期素质超常教育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千万不能搞片面发展,要让孩子象小鸟那样,拥有健壮的身躯、丰满的双翼,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

七、人的素质及其结构

——让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

20058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早期教育、素质教育和超常教育的基本知识,在英华幼儿园对家长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是:对素质教育和超常教育的内涵、人的素质及其结构等基本问题全然不知者占93.75%。有的把钢琴、舞蹈、英语等方面的学习等同于智力开发,更有甚者竟然把玩和劳动等同于素质教育。由此可见,要对孩子进行早期素质超常教育,确保孩子全面发展、超常发展,就应弄清教育的基本问题,其一就是人的素质及其结构。

人的素质是以个体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而巩固的性质。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素质、才智素质和身体素质这三大部分。品德素质是个体在其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生活的那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其身上的体现。才智素质是“才能”和“智慧”的合称,最本质特征是个体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表现的能动作用。

人的素质结构(略)

八、红灯黄灯绿灯一起亮,是走还是停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成长的路上,爸的红灯、妈的黄灯、爷奶的绿灯一起亮了,孩子是走还是停?要求各异,甚至互相矛盾,弄得孩子无所适从。这就违背了教育中口径一致性的原则。

口径一致性原则要求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坚定早期素质超常教育必然结出丰硕果实的信念上来。伴着病榻长大的北大学生任寰、17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的聋人少年大学生周婷婷等无数例子都是很好的佐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未来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所急需的工作人员,将是做机器人所不能做的工作者,高技能的脑力劳动正在取代平庸的体力劳动。我们必须正视孩子就业上的严酷现实,勇于接受就业上的挑战,努力实施早期素质超常教育,为孩子挑战人生作好准备,打好基础,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22年,弹指一挥间,总不能让孩子加入捡垃圾或讨饭的行列中去吧!夫妻只有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失败了,也是100%。没有危机感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本学者玲木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建议:“把全世界的扩军国策变为育儿国策,让最优秀的科学家不是去研究毁灭人类的武器,而是用来教育孩子。从0岁开始,30年后,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认为这是一场文质彬彬的革命,是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苦难的革命。这场革命早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法国于1881年就下令开办了“母育学校”,招收26岁儿童;艾维马·罗姆巴德教授设计的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赞扬为“目前地球上最好的学龄前儿童指导计划”于1969年起已运行了20多个国家……在这场革命中,只有运筹于帷幄之中,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要提高胜算概率的最好办法就是现在创造未来,就是实施早期素质超常教育,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潜在能力的开发,让孩子聪明起来,并燃起学习热情的熊熊大火,使孩子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稳操胜券,在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思想统一了,信心坚定了,共识达成了,就应消除阻力,形成合力,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来。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就是因为善用了张良、萧何、韩信;项羽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因为“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之”。在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善于用人——老师、家人、亲朋好友、保姆等。其实,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大行星”就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六大行星”应以“小太阳”(孩子)成才为圆心,以教育为半径,进行科学地运转。全家最好形成一个以母亲为主、其他成员为辅的教育整体。如果聘用保姆的话,也要聘用知识型保姆,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既有教育子女的教训,又有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多数已退休,即使尚未退休,工作上也相对的轻松一些,时间和精力能向着教育孩子倾斜。他们能把“隔代疼”的“血缘爱”升华为伟大的“教育爱”。这“六大行星”要各尽其能,各扬其长,善于文者教文,善于理者教理……给孩子以全方位的潜在能力的开发,将心血倾注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上,而不要把光阴浪费在百害而无一利的赌博、酗酒上。

九、比尔·盖茨成功的源头

——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美国微软公司的开创者、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在母亲节时,给母亲送了一张卡片:“我永远忘不了您的鼓励,您总是说我比别的孩子优秀,从未说过我不好。这好那好,使我充满了信心地生活着。终生感激您的培养!”母亲的欣赏教育,使他心里充满了阳光。这就是他成功的源头。儿童像花儿一样离不开阳光,离不开欣赏。欣赏的关键是“坚信孩子行”。

“坚信孩子行”是不无道理的。第一,因为人的才智表现在多方面,有的语言才能极强,有的绘画天赋极高……19世纪与拿破伦齐名的又盲又聋又哑的美国人海伦·凯勒成为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的实事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天赋——在某一方面。第二,因为人的聪明才智显露的时候也有早晚之分,有的人显露很早,被称为“神童”,但也有大器晚成者。这正如清代颜元在《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中指出:“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因此,在子女才智未显露之前,家长应坚信孩子行。

“坚信孩子行”一能使家长对孩子满怀信心地施教,对自己的孩子,即使别人都看不起,甚至都视为白痴、傻子、低能儿,父母也不能失望;即使是个残疾的孩子,父母也不能绝望;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能,只要及早地开发,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就必定成才。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二能使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在的能力。对闪光点,它能促其燃起燎原之火;对潜在能力,它能促其充分发展;对成绩和优点,它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遏止住孩子的消极性,激励着孩子奋力上进。三能使孩子满足心灵深处的强烈需求。电影《芙蓉镇》里老支书醉酒后在清冷寂静的夜幕下,独自摔打着,挣扎着,嘴里一次次地重复着:“完了,没完!完了,没完……”当他说“完了”的时候,就像死了一样;当他说“没完”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必胜的光芒。这就惟妙惟肖地描写出了他的心里希望与失望在一刻不停地厮杀着。厮杀的焦点,就是“我不行”还是“我行”。儿童也和成人一样,“我行”胜利了,孩子就会信心百倍地百折不挠地去奋斗,去抗争。四能使孩子得到 “聪明、好、很好……”之类的欣赏,即积极暗示,是希望,是信任,是信心,是力量。这样,即使平凡的孩子也会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士为知已者死”,就是高度概括了“信任”对人所产生的巨大的驱动力。但欣赏一定要客观。认为孩子不行,使孩子得到的是“憨、笨、蠢、傻、呆、痴、懒、犬子、逆子、不专心、不努力……”之类的斥责,即消极暗示,孩子就会失去信任,失去信心,失去力量。欣赏导致成功,斥责导致失败。

怎样“坚信孩子行”呢?20041222日下午,我院实验班年仅6岁的尚上上问我一道题:“求代数式的值(a - b2n-b - a2n-1    (b - a) 2n  -   a - b2n-  其中a = b-1 n为正整数。”我分析后鼓励他:“你一定能解出来。”次日一早,他就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得-  ”。我验算后,鼓励他:“答案正确,我再出一道题,看你还能解出来吗?”……

“坚信孩子行”使孩子受到欣赏和鼓励,孩子心里就充满了甘露,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

十、期望适当,蹲苗茁长

——让孩子竭力跳起摘桃子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则寓言形象地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切勿揠苗助长。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是对孩子的期望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其要求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它集中表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上。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好了再好、再好了更好……孩子已尽了最大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父母不仅不予以肯定和鼓励,反而责骂孩子不是全班成绩最好的。孩子考了个全班第一,还嫌其未成为全校第一、全县第一……学数学就应超过华罗庚,学文学就应超过鲁迅,学物理就应超过爱迪生……想象脱离了现实,幻想取代了理想。期望值过高的又一种表现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硬逼着孩子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对孩子拼命地进行强化教育。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告诫人们:强化教育既是一种强力补药,也是一种强力毒药,开处方的医生一定要了解其剂量。期望过高、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就大大超过了这一处方的剂量,必然导致事与愿违的恶果;或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对大脑传递学习信息的微电波产生极大的障碍,造成传递的“短路”——把刚学会的知识一下子给忘光了,致使记忆力下降,从而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或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失去了自信,变成了失望,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或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抗情绪,甚至走上绝路,有的孩子自杀身亡,有的孩子打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的母亲打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对孩子期望值不可过高,但也不可过低。期望值过低,就是对孩子的期望低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它集中表现为过分地降低了本能达到的标准,使孩子不经努力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期望值过低的表现是放任自流,认为“学习是入学后的事,孩子长大了再学也不迟,树大自直,人大自学”“儿女自有儿女福,不为儿女做牛马”“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期望值过低、放任自流的论调,从起点上严重地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它不仅使孩子的各种潜能得不到及时的开掘和发展,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性格和不良的品德习惯。不好的性格和不良的品德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了。这正如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所说:“骄漫已习,方复制止,捶打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德。”

期望值过低或过高的结果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忽视则任其像茅草那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适当的期望值应控制在孩子的实际水平线上,使目标和能力相吻合,像摘桃子那样,父母应坚持量力性的原则,把桃子挂在孩子只有竭力跳起来才能摘到的位子上。至于学多少知识,考多少分,第几名,不要苛求,因为人是有着个体差异的,只要孩子尽力而为就行了。潜能的开发、美德的培养和文化的学习,宜快则快,宜慢且慢,要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按照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向着成才的方向茁壮成长,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但不要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引导;积极引导,但不要揠苗助长,而要蹲苗茁长;实事求是地让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走向成功。

十一、砸碎地狱,创建乐园

———让孩子终生都快乐

何处是地狱?哪里是乐园?幼儿园的小朋友马洪昊作出了诙谐的回答:“幼儿园是地狱,幼儿园是乐园。”她妈妈解读了她的答案:“她刚入A 园时,哭闹不止,老师从我手中把她接过去后,煞有经验地说:‘你快离开,她哭几天就不哭了,孩子入园时都这样。’我离开后,悄然转到教室后的窗户下,看到的竟是:凶神恶煞般地训斥、恫吓、关黑屋子……孩子情感的体验是生疏、黑暗、恐惧、悲痛。恶梦中哭喊着:‘幼儿园有魔鬼,不去幼儿园!’所以她说幼儿园是地狱。几经考察后,我又选了B园。双休日,季老师来到我家和她交朋友,一起捉迷藏,一起逛公园……不知不觉地一起来到了B园的游戏室……每天季老师笑迎笑接时总是抱着她……孩子情感的体验是胜似母爱的师爱、春风、阳光、雨露、快乐、幸福。所以她说幼儿园是乐园。”幼儿像幼苗,很脆弱,很敏感,需要温暖和关爱。老师摸一摸他的小脑袋,他会一天都愉快;老师抱一抱,他会三天都激动。幼儿认为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摸一抱,使他感到老师喜欢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情感的体验取代了复杂的逻辑思维,它在幼儿天真单纯的心灵里得出的是简单的直言判断:能产生快乐的地方就是乐园,产生痛苦的地方就是地狱,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学校……也不论是在童年时期,还是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赵祥鹏3岁在家读书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白晶晶2岁在幼儿园读书时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虽然是读书,但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幼儿园对他们所产生的是快乐的正情感体验;在他们的心目中无疑是乐园。

有的人发现不了幼儿在哪方面富有天赋,也不知幼儿在哪方面的潜能极大,却盲目地胡乱地强迫孩子去学去练——或去弹琴,或去跳舞,或去读ABC,或去学珠心算,全然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感受,逼着孩子在家在幼儿园苦学苦练。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幼儿园,对他们所产生的是痛苦的负情感体验,在他们心目中无疑是地狱。

怎样砸碎地狱、创建乐园、让孩子终生都快乐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在06岁期间,让孩子在家中、在幼儿园、在他所到之处,尽情地玩,陪着孩子玩,一是玩出快乐来,能让孩子时时感到愉快,处处感到幸福,让孩子所获得的都是正情感体验,即使是磨难教育、挫折锻炼,也要针对幼儿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泳、爬山、竞赛等活动,把它转化为正情感体验。二是不能把玩停留在像狗猫一样的水准上,像狗猫一样地玩,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快乐,但只是低层次的快乐,玩的结果将是贻误终生,贻害终生;而要玩出高层次的快乐来,玩出门道来,即在玩这个载体里装上真经:在玩中锻炼身体,玩出“健康”来;在玩中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玩出“美德”来;在玩中开发潜能,玩出“聪明”来;在玩中培养学习兴趣,玩出“爱学”来;在玩中授之以渔,玩出“会学”来。“健康”“美德”“聪明”“爱学”“会学”像播在幼小的心田里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直至结出累累硕果,这个硕果就是:6岁后,孩子迈着矫键的步伐,铿锵有力地步入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单位,学习起来,工作起来,轻松愉快,出类拔萃。与之相伴的是赏识、褒扬、激励、掌声、鲜花……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样的家庭、幼儿园、学校、工作单位能不是乐园?孩子从出生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直至终生,一路走来,怎能不快乐?

十二、牛顿和狄更斯成功的秘诀

——给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他在回答别人提出的成功的秘诀时说:“因为我总是孜孜不倦地思考这个问题。”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过:“创作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使自己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当时所创作的一个情节上。”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注意力和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维结构、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它们的总和就是智力。智力,是人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聪明程度。它集中表现为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注意力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能力,它是一种意志的表现。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

如何给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呢?那就是提高注意力。

提高孩子注意力应从小抓起,应针对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进行。其特点:○1从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23岁时平均为35分钟,45岁时平均为10分钟,56岁时平均为15分钟。○2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3注意力往往带有情绪的特点,情绪好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情绪坏时注意力就不能集中。针对这三个特点,一要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生动具体、鲜艳感人的事物对孩子进行培养。例如给一个月的婴儿看一件鲜艳的玩具,引导孩子把目光固定、集中在物体上,使之逐渐形成聚合能力,即把两眼的视力轴聚于物体的能力。二要教育幼儿养成目不转睛的习惯。例如孩子刚开始看字、看画时,就应拿着孩子的手,指着字或画,促使他手到、眼到、心到,力求手不离书,目不斜视,心不走神。当孩子跟人谈话时,家长就教孩子用眼睛专注地直视着对方,目不游移,使情感从目光中得到交流。三要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以帮助孩子克服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内在与外在的干扰。四要教育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使注意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引导孩子阅读《吃墨水》、《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描写陈毅专心学习、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修改塑像、聋哑青年忘我画画的文章;或向孩子讲述这类故事,使孩子明白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把注意力集中起来,选择值得注意的东西,撇开那些次要的东西,聚精会神地持之以恒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旦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就应及时提醒、批评,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充满关怀、刺激、鼓励和富有乐趣的活动,让孩子参加,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注意力的提高对学习、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工作漫不经心、生活丢三落四,那么结果必将是一事无成。

十三、蛙是怎样缩到泥土里过冬的

——给孩子擦亮智力结构的眼睛

青蛙是怎样缩到泥土里过冬的呢?或曰不知道,或曰是头向下钻进地下过冬的……观察后孩子们才知道青蛙竟是用屁股向后退缩到泥土里过冬的。观察中孩子们不仅仔仔细细地观看青蛙的一举一动,而且还把手伸进青蛙的洞穴里,抠开洞穴看个究竟,个个乐不可支,人人乐而忘返。他们不仅通过观察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提高了观察力,还培养了观察的兴趣;然而把青蛙气得干瞪眼……

什么是观察力呢?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分析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能力,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的感性认识形式,是人的智力结构的“触角”,人的智力发展均从感知——观察开始。人脑通过每只眼睛接收的能力,就相当于1.3亿个每秒钟能接收数万亿光子的光接收器,仿佛“砰”地一下,一座大山的景色通过眼睛在一秒钟内就全部被摄入大脑。这就是人脑通过每只眼睛中的1.3亿个光接收器所“拍摄”整个图像的神奇的观察力。可见,观察的潜力有多大,因此,发展孩子的智力,就应及早开发其观察力,给孩子擦亮智力结构的眼睛。

怎样及早地开发孩子的观察力呢?一要掌握观察的客观性、细致性、灵敏性、深刻性、全面性、集中性和坚持性,并努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激发孩子的观察欲望。二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和适宜的观察对象。良好的观察环境是指观察的环境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儿童。适宜的观察对象是指观察的事物具体、生动,具有好看、好听、好玩、香甜等特性。三要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技能。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方法,即凭借人的感官,直接对现象或事物进行感知或者描述的方法;二是间接观察法,即利用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孩子由近而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仔细客观地多角度地全面观察。三要教育孩子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孩子边观察,边思考,运用对比、想象,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同类事物的共性和个别事物的个性,从而使观察深入进行。四要教育孩子在观察中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五要教育孩子在观察中学会制订观察计划,坚持按计划进行观察;学会按次序进行观察,例如,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六要教育孩子在观察中学会写观察日记。观察为写日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写好日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写日记又促使着孩子更自觉、更认真、更仔细地观察,使观察力不断提高。七要让孩子多见广识,打好观察的知识基础。例如,在孩子观察蝴蝶卵变成虫、虫变成蛹、蛹化为蝶时,家长应向孩子讲述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十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给孩子筑牢学习的根基

俄国科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有了记忆,人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记忆的优劣全在于记忆力的高低。所谓记忆力,就是人脑贮存和重现过去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的能力。它是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是智慧之本,是学习之基。研究成果表明,人脑记忆力的潜能是很大的,“健康人的脑的贮存能力比世界上所有电子计算机的总和还要大。”因此,我们应及早地开发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筑牢学习的根基。

记忆力的开发,一要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在标志着记忆发生的新生儿第一次条件反射的出现时,就应反反复复地不厌其烦地输入“眼”“鼻”“手指”等词汇,接二连三的刺激婴儿的大脑皮层,将词汇源源不断地储存在大脑的信息库里,促使记忆力迅速发展。二要针对幼儿以无意识记、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并逐步向有意识记、抽象记忆和意义记忆发展的特点进行。例如:在幼儿6个月左右出现形象记忆时,要让他记住“苹果”这个名词很难,因为这个名词是抽象的;如果拿个苹果,让幼儿记就很容易了,因苹果这个实物是形象的。这就是针对形象记忆的特点,所采用的化抽象为形象来开发记忆力的方法。再如:针对幼儿机械记忆的特点,运用咏唱歌谣、诗词、数字歌的方法来开发2岁以上幼儿的记忆力。尽管他不懂古诗的意思,但能很容易地一字不差地一首一首地背出来,记忆力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三要教会孩子从小注意左脑和右脑的同时发展。人脑的右半球支配着人体的左半身活动,左半球支配着右半身活动。让孩子弹钢琴就是开发左右脑的好方法。美国医学专家阿特拉斯指出:“学习演奏乐器的人,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四要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潜意识记忆。潜意识,即下意识,就是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人可以通过潜意识很好地吸收大量信息。潜意识状态是自然放松的∝状态,是记忆的高效状态。我们可运用睡前“过电影”的方法让孩子自然放松、静心、把大脑调到813赫的波段上,让催眠师把白天的主要事件一幕一幕地拍摄下来,打开通向潜意识记忆库的大门,像图书馆里所摆放的书籍那样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和大脑已储存的相似信息连接起来转入长期的记忆系统。在记忆力的早期开发中,应使幼儿不要处于紧张状态,要自然放松而注意力集中,使之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下看图、唱歌、绘画、阅读、写字、运算……这样大脑会更有效地接收和存储信息。五要教育孩子防止紧张、恐惧心理的形成。紧张、恐惧的心理,是记忆的大敌。紧张和恐惧,会使通往大脑的信息通道中断。例如,考试时,本来很熟的知识,由于紧张,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是因为应考的压力使大脑传递信息的通道“短路”了。然而考试一结束,就马上想起来了。六要让孩子勤于思考,尽量将新的内容与过去的知识、经验、印象深刻的画面联系起来,寻找要记的材料的规律,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记忆时就可以从已熟悉的事物(知识)中找到许多线索,使回忆过程畅通无阻。通过积极主动的加工,建立联系,还可以使记忆的组块增大,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要尽快记住“311647281095112”,会感到困难,但如果调整为“123456789101112”,要记住很容易,为什么?同是12个数字,前者没规律,有12个记忆单元;后者有规律,变成了一个记忆单元。七要让孩子尽早地掌握科学的记忆法。

十五谁能成为智力超常的人

———给孩子开通记忆系统的“高速路”

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指出:人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普通人才利用了大脑中的78亿个活动神经细胞,这与人脑万亿个细胞中的千亿个活动神经细胞相比,才利用了千分之七至千分之八。如果谁能够再多开发利用大脑活动神经的千分之一,那谁就能成为智力超常的人了。开发的有效途径就是刺激大脑。富有刺激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让信息激活大脑,并迅速产生印刻,直至过目不忘、过耳不忘、过手不忘、过脑不忘。这样何愁智商不高,学习不优?其实记忆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激活大脑的科学方法,就包括了诸多的科学记忆法,最适合幼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材料的形象性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例如,对象形字“日、月、人、目”的记忆,让孩子边看太阳、月亮、人、眼,边画“     ”来记忆,就很容易了。看图识字、实物识字,就是这种记忆方法的运用。

歌咏记忆法,就是把知识材料编成歌曲咏唱,以帮助记忆的方法。因为歌曲能使人兴奋起来,而大脑的情感中心和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紧密相连的,所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引起深刻的记忆。波利尼西亚人从小就是通过歌唱和舞蹈来开始学习的。英国快速学习革新家科林·罗斯指出:“音乐在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我们可借鉴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及其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教学法,把各种知识用儿歌的曲子谱成歌,让幼儿咏唱。例如,让幼儿唱字母儿歌,来识记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让幼儿唱数字儿歌,“12345,上山打老虎……”来记忆数字。

多通道协同记忆法,就是把多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都动员起来协同配合、共同记忆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有多种通道,各通道的配合有利于把握和记忆事物,并容易在大脑内部建立各种便于回忆的联系。具体做法是: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大感官通道摄取信息来增加表象的数量,让各器官都参与记忆来扩大信息储量,让各器官协同配合,从同一个目标接受刺激,使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同时兴奋,留下很深的痕迹,从而获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

趣味记忆法,就是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感兴趣,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优势中心,主动积极地去记忆的方法。能引起足够兴趣的东西,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它的上面,形成大脑的兴奋中心,即使不是专门地去记它,也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运用这种方法 ,我们应通过妙趣横生的笑话、故事、谜语、典故的讲解来培养孩子的记忆兴趣。例如:“指鹿为马”“画蛇添足”……

卡片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做成卡片进行记忆的方法。其做法是让幼儿把看图拼音卡片、看图识字卡片、看图识数卡片、看图运算卡片视作玩具进行比赛,看谁读得多,读得准,读得快,算得对。幼儿不仅记得容易,而且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口诀韵律记忆法,就是把要记的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例如,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再如每月天数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只有二月二十八。”还有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 ……

诸如此类的科学记忆法,就是记忆系统的“高速路”,它使大脑对信息迅速地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它使信息记得牢、忆得出,它对记忆力的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十六、+ + +……+   =?

——让孩子抓住智力的核心

 + + +……+  =?这是1999年中学生“希望杯”奥赛题。20051217日,在枣庄电影公司举行的早期素质超常教育研讨会上我院实验班年仅7岁的尚明宇一步一步地算出了它的正确答案。诸如此例的一幕一幕精彩的汇报演示,无一不在说明:要使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着力于思维力的早期开发。

思维力是对事物分析、判断、综合以及推理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智力活动的主导,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

对孩子早期思维力的开发,一要按照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儿童思维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生儿条件反射的建立标志着思维萌芽的出现。乳儿期的思维力为“前言语”思维,乳儿通过手的抓握和摆弄物体动作逐渐掌握事物间的最简单的联系。它的发展经历了由03岁的直觉行动思维到36岁的具体形象思维,再到7岁以后的逻辑抽象思维几个阶段。例如针对幼儿3岁前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摆弄实物学数数的方法来提高思维力;针对儿童36岁期间以具体形象思维力为主的特点,运用化抽象为具象的方法,把抽象的“6÷2=?”化作“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一位小朋友得到几个苹果”的具象,来提高思维力。二要教育孩子树立全面性、具体性、发展性、实践性的观点,学会科学思维。三要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启发思考是训练思维的关键。例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情节曲折生动处,停下来,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启发孩子思考。美国当代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故事是启发孩子思维的最好方式。故事给孩子带来无法比拟的魔力,它吸引着孩子不厌其烦地听、读、思、问。”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应“点到为止”,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四要教会孩子多项思维,为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数理化的难题拓宽思路。例如,让孩子用四根火柴棒组成一个算式。孩子会很快组成1+1,就完了。这就是单项思维。这时要启发他从多角度思考,还有1×1   ……五要教会孩子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告诉孩子:“超常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超常,李明明是超常幼儿园的孩子,”启发孩子得出“李明明超常”的结论。这就是运用三段论法来提高思维力的做法。三段论法,就是通过一个共同概念把作为前提的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思维方法。此外还有具象法、概括法、限制法、类比法、归纳法等。六要教会孩子科学的思维技能,为“高速度、高难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让孩子沿着“明确要求——典型示范——启发思考——强化训练——落实检查——反复巩固”的思维程序,进行思维训练,逐步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逐步掌握边读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思维技能、总结归纳做学习笔记的思维技能、正确使用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思维技能、准确运用学科语言清晰表述的思维技能和运用画图列表剖析的思维技能。

十七、树上还有几只鸟

———给孩子插上智力结构的翅膀

20051019日,在我院幼儿园智力开发课上,苗老师问:“树上有5只鸟,砰一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5岁的郭鸿玥思考了一会说:“还有4只鸟。”“为什么?”鸟爸爸被打死了,三只鸟娃娃还不会飞,鸟妈妈紧紧地把鸟娃娃搂在怀里……”是丰富的想象,使他创造性地颂扬了伟大的母爱;同样也是丰富的想象使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福尔敦发明了汽船,使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可见,想象是创造的灵魂,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想象力的表象,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

所谓想象力,就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一种能力。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语言的支配、调节下,通过大脑对一些表象进行综合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能力。它萌芽于12岁;3岁以后,迅速发展;6岁以后,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迅速增强。

开发儿童想象力的主要方法有7种:○1拟人法。针对13岁儿童把万物都看作和自己一样的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赋万物予人的感情色彩,引导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当孩子学习时,家长可让孩子拿着食物给图中的小鸟吃,给“高山”吃;让孩子与“高山大海”拥抱,给“小鸟白兔”一个飞吻……引导孩子与它们“交朋友”,和它们比着学比着吃,从而形成诸多的情感兴奋点,这样不仅使孩子爱学能吃,而且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2问答法。针对儿童的好奇心,我们多引导多提问,启发思考,使之展开想象。例如,冬天,问孩子:“冷不冷?为什么?怎样才能冬不冷夏不热………”我院4岁的李小燕说:“冷,因为太阳走远了。太阳是个大火炉,冬天搬过来,夏天搬走它……”○3玩具法。利用智力拼板、塑泥、积木等激发想象的玩具,启发引导孩子利用它们,进行想象性的创作。○4故事法。向孩子讲述童话、神话、寓言等,当讲到高潮时,突然打住,造成悬念,引导孩子挖空心思地去猜想故事的发展和结果。当孩子猜中了时,或孩子想象得比原作还丰富时,家长就给予充分肯定。德国作家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歌德讲故事,每到“且听下回分解”处,就让歌德去想。幼年的歌德为此做了各种猜想。当猜中时,他就高兴地叫了起来。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5联想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由此及彼地去联想,让孩子由“天”联想到“云”,由“高山”联想到“大海”,由“2+1”联想到“2-1”,由“4×2”联想到“4÷2”,由“三角形”联想到“正方形”,由“小”联想到“大”,由“上”联想到“下”……○6游戏法。用“老农看瓜”“猜谜语”“成语接龙”“故事接续”等游戏来鼓励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以达到开发其想象力的目的。○7绘画法。针对儿童在绘画中“用虚与实、真与幻、大胆与幼稚交织成画面”的特点,引导他们用想象的丝线把一颗颗记忆的珍珠串起来,连成五光十色的艺术彩链。当孩子画大圆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回答:“圆像什么?”我院5岁儿童在5分钟内能想象出“碗口”“十五的月亮”等多种物体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