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xiaolubbbe 2014-12-28
产品经理的真谛: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

第一章 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

1.2  我们是不是产品经理?

1.2.1 产品是什么?
产品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有形的实物,无形的服务;
绝大多数产品是商品,即在用户目标和公司的商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
即,产品是同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公司的问题。

1.2.2 产品经理的职责?
传统产品经理职责:产品生产之后的产品管理、营销、推广。
互联网软件行业产品经理职责:产品规划、数据分析、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方法等。

1.2.3 产品经理概念的进化


1、传统行业成熟,用户熟悉,有固定的使用习惯,较难改变,所以针对此种产品公司会偏重营销类创新;互联网软件行业是新兴行业,产品需要先入为主占领用户,主导用户习惯,致使互联网产品偏重研发型创新。
2、传统行业的产品是实物,制造成本高,产品经理需考虑将供应链打通,怎样销售、分销、促销等;互联网软件行业是虚拟物品,复制成本低,重点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本身,较少考虑供应链上下游。
3、传统行业的产品过程更加精细复杂,生产周期长;互联网产品开发周期短,过程精简;互联网产品经理需兼顾项目管理,在项目完成度和产品质量之间做平衡。
4、传统行业靠卖产品本身赚钱,很多情况下客户不是终端客户,可能搞定几个大客户就三年不愁吃穿;互联网产品用户大多是海量终端用户,所以产品经理需重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
5、传统行业用户心态,因为付了钱,有点不爽还得继续凑合用;互联网行业用户心态,因为是免费且竞品多,用了不爽可以立刻换别的产品。所以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需要重视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文案设计等)。

1.3 产品经理入行

1.3.1 产品经理招聘广告


学会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思考问题,使用产品。



第二章  一个需求的奋斗史
2.1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用户是需求之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体会真正的用户”。



2.2  需求采集的大生产运动
采用什么方法做用户研究,取决于手里掌握多少资源;
用户研究几个步骤:
明确目标→选择采集方法→制定采集计划→执行采集→资料整理→进入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采集方法:

2.2.1 定性的说:用户访谈
①样本少,时间长,常用于新产品预研工作,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现象后去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②常出现问题:
“说和做不一致”:用户被问了没有仔细想过的问题,又不想回答不知道,或者为了讨好访谈者,导致说做不一致;解决方法:尽量和用户在可以发生产品交互(即可以说也可以做)的场合进行访谈。
“样本少,以偏概全”:先甄别出可能影响访谈结果的因素,在报告中标明让读者了解,并以增量的方式做访谈(访谈5个后,再选取5个样本做访谈,观察结果是否一致,如不一致继续增量或者思考访谈问题是否合理)。
“用户过于强势或我们过于强势”
2.2.2 定量的说:调查问卷
  • 用户访谈多为开放式问题,调查问卷多为封闭式问题,且时间较短(控制在10分钟);
  • 简单问题放置前面,复杂一点的放置中间,尾部放置有关被访者个人信息的题目;
  • 常见问题:
  • 样本与目标用户出现偏差,可将偏差说明标注在报告中,或设置问题,将偏差部分剔除;
  • 样本过少时,采用百分比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 问题不要带暗示。

2.2.3 定性的做:可用性测试
步骤:招募测试者→准备测试任务→观察测试过程并记录→询问测试者主观感受→将记录结果和询问结果作整理分析→对问题的严重程度分级选择哪些优先处理。
测试对象可以是铅笔画的草图,demo或上线产品;如果因为测试成本高,可以简化测试过程,做总比不做好。
产品改版前做可用性测试,可规避很多风险。

2.2.4 定量的做:数据分析
适用大用户量产品;
不要过于学术,不要为了证明某个结论而去找数据,平常要在产品设计的时候积累数据。
先做出方向性的假设,再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得到一些现象,然后尝试解释,接下来做用户调研修正结果,最后指导产品发展方向。



2.25需求采集人人有责
  1. 生孩子与养孩子:产品诞生前,主要由产品人驱动需求(即一手需求),即产品人负责生孩子;产品诞生并运营后,开始有用户使用,其他岗位如运营、销售等介入到产品需求驱动中来,与产品人一起负责养孩子(其他岗位提出的需求可以理解为二手需求)。
  2. 单项需求卡片:用于规范其他岗位人员提需求的流程。
  3. 其他采集方法:现场调查、AB测试、日记研究、卡片分类、自己提需求。



2.3.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
  1. 用户需求VS产品需求
    1. 我们要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转化为产品需求。
    2. 技术人员的需求思路是:树干→树枝→树叶;正确的产品需求思路:树叶→树枝→树干→树枝→树叶,既要先透过现象看本质(树叶→树干),也要想到实现需求的层面(树干→树叶)
    3. 伟大的分析师,应该无视用户表面提的需求,而抓住用户需求本质,探究他们内心的真正渴望,基于此来满足需求。
  2. 满足需求的三大方式:改变现状;降低理想;转移需求;创造需求。
  3. 需求DNA检测:对采集的大量需求进行讨论→确定需求属性→划分需求种类→确定需求的商业价值→初步评估需求实现难度→通过性价比计算(商业价值÷实现难度)→决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


2.4.活下来的永远是少数
  1. 需求打包:打包类似的功能点;需求之间有依赖关系;需求颗粒度尽量做到精细。
  2. 少做就是多做,学会放弃。


3.项目坎坷的一生

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