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校本教研的几个基本问题(二)

 老包书屋 2014-12-29

三、校本教研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校本教研虽然不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刻意严密的设计,但它的开展还是要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一般地说,校本教研往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一)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教学研究所指向的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类,理论问题是针对“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提出的问题;实践问题则是基于事实问题与判断、价值取向与判断,针对“怎么做”而提出的问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成为研究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把一切现存的都看成是合理的,那么,他脑子里决不会产生真正的问题;同样,如果一个人缺乏探索热情和教育责任感,那么,他即使面对问题也不会有改革的意向和追求。

教师能否以“参与者”的态度提出问题,能否以“当事人”的角色提出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程度,也真正影响着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改进程度。因此,有人将“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作为教学研究的一条首要策略提出来。校本教研所指向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是在学校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校里发生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校本教研。

(二)设计

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想、策划。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此但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主观臆断,它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概括,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这样,假设又具有科学性。假设也是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关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假设是解决教学问题、发现教学规律、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当然,提出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教师要把日常的备课活动提升到教学设计的高度来认识,使备课与研究融为一体,也就是“教学即研究”。当前,要坚决纠正教师备课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二是过分依赖已有的教学经验,凭原来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这种行为不但谈不上研究,还将导致教学的形式化、低效化。

(三)行动

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一要通过行动来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所有的设计在行动之前都只是一种假设,它的科学性、有效性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作为研究者要尽量按原计划行动,否则,检验也就无从谈起,研究的科学性也就无从保证。

二要通过行动来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能拘泥于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和教学过程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使行动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服从、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

(四)总结

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一要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问题、设计和行动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这是叙事研究在校本研究中的体现,它会给教师的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话语而转向直接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和体验。“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这是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关键。

二要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设计与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三要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根据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上述四个环节构成了校本教研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这个螺旋圈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校本教研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四个环节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出问题可以在研究前,也可以在行动中,检验也并不是等待最后才进行。有的环节可以两个合并起来,有的环节也可以匆匆带过,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四、开展校本教研可用哪些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除了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和公开课等,校本教研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课例引领

以课例为载体,加以理念的引领和行动跟进,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它可以分为意外式课例、主题式课例、综合式课例和课题研究式课例四种类型。意外式课例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是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主题式课例是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放学活动的典型课例。综合式课例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课题研究式课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从内在结构看,课例包括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案例的核心内容,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二是案例中的主体,即学生和教师;三是案例运行的过程;四是案例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验、发现和见解,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提升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从具体操作看,课例引领可以分为课例承载、专业行领、行为跟进、审视反思等环节。例如,海阳市育才小学在课例引领方面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是课例承载。教研组每周都举行一次课例研讨。为避免以教材论教法,他们结合教师施教过的课目及教学录像,让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有针对性进行研究。在课例选择上,力求研讨主题化、系列化,旨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二是专业引领。采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与交流。由骨干教师就研究专题查阅音像资料及文字资料,把新课程理念化解到每一个课例、专题中,便于教师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研讨交流之后,骨干教师就研究专题再次执讲示范课,让教师更为深刻地理解和领会新课程理念。最后,教师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三是行为跟进。教研组先在组内选出一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大家进行集体反思和二度设计;然后再选出一个教师执教,再听、再评,再反思、再设计。这样,既有“一题多人讲”的横向对比,又有“一人反复讲一题”的纵向比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情况,找出行为与理念的对接点。

四是审视反思。在前三个环节当中,教师必须不断审视反思原来的课例,看它离新课程到底有多远,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改进,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流程,进而确定个性化施教方案;同时,审视反思自己改进的施教方案,看其操作与初始设想有多大差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的亮点与不足,进一步修正方案,撰写教学札记,积累教学经验。

(二)反思教学

通过反思教学,教师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从一般流程看,反思教学分为四个环节:一是确定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二是观察分析。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还是经验的描述者。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究、专访等形式广泛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与教训。三是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四是实际验证。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或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在反思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在专家指导下自学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找到自己以往专业发展的障碍点,或者找到自己以往工作中成功、失败之处,或者找到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并思考自己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样的结果。二是每位教师都应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展示,并随时反思教学中的习惯行为以及消极后果,检查预定措施的可行性;寻求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将反思情况记录下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中获得情感体验;由学科带头人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师实践后反思提供丰富的材料。三是要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展专题式、个性化的理论学习。四是教师要进一步反思,对整个过程进行缜密的分析,进行实践后的反思,并写出反思总结。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引起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

案例教学是以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的。教学案例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教学案例具有以下特征: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案例要含有教育两难问题;案例要蕴含深刻的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原则与原理;案例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案例的背景要清晰。

在案例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让教师学会编制案例。教师应将自己教学经历和现场观摩中的教学故事编写成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要对教学片断做更加全面的描述,尤其不能忽略对背景的描述,对问题的情境也要做更加深刻的思考。二是让教师学会使用案例。在学习案例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下问题:①这一情境中主要问题有哪些?哪些是最紧急的?哪些最关键的?②如果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应采取什么办法?谁来做?何时做?如何做?你为什么这样做?③教师实际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有什么风险?有什么不良后果?④你认为这情境对其他当事人——学生、家长、教育督导者等分别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⑤这一情境如何发展的?如果可能的话,有哪些因素可能改变产生目前这些困难的基本条件?⑥你从这案例中学到了什么?三是让教师积极参与案例研讨。学校要注意灵活调控受训者的学习进程,可以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教师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四是让教师讲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教师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实践。通过组织专门的交流,让部分教师“现身说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讲述中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角色定位,然后由专家就其话语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疑难与困惑的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辨析能力。

(四)定向研讨

定向式研讨是一种教师群体教研活动。通过定向研讨,可以促使教师直观体验和感受新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平等讨论,在专家指导下品味、体验课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

一般来说,定向研讨大致按照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是集体听课。要求听课教师明确所应思考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二是分组讨论。要求教师围绕课例进行讨论,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提出来,并且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三是会议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在会议上交流本组的讨论意见。四是专家分析。专家要对课例进行剖析,使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五是总结评估。要科学评价课例和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总结、提炼本次互动研讨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从组织形式看,定向研讨可分为实战性研讨、对话式研究和质疑性辩论等类型。开展实战性研讨,可以将教学研究的场所设在课堂,边教边研,由专家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席指导;开展对话式研讨,可以根据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让专家和教师进行对话、研讨,教师把教学中的困惑提出来,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甚至可以走上讲台,执讲示范课;开展质疑式研讨,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研讨方向开展质疑性的专业辩论、争论,让教师在辩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在争论中辩明真理,认清新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向和可行途径。

定向研讨的重点是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此,在定向研讨中,应首先明确研讨的重点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调动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具体说,一要对课例进行深层次剖析。重点研讨课例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研讨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技术运用;研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等。二要结合课例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陷。通过各种手段深化研究的层次,挖掘个体潜能和整合群体智慧,从而实现思维共振、经验共享、情感共鸣,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三要通过共同研讨使教师明确现阶段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策略。

(五)沙龙会谈

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能够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学校可以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

在创设环境方面,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教学沙龙活动开展创设支持性环境。教师自愿结合,组成教研小组,确定教研任务,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交流。学校要为教师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每次教学沙龙活动都要有学校领导干部参与。

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要结合实际对教学沙龙活动的开展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例如,每周组织一次教学沙龙活动,在每周一确定教学沙龙活动主题,让教师精心准备;教师每学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教学沙龙活动,每次参与教学沙龙活动都必须提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参与改进措施的研讨;学校开展教学沙龙活动要有记录,教师参与教学沙龙活动要总结,以便于检查评估。

在专家引领方面,学校要注重校际交流,邀请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本校的教学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开阔教研视野;要邀请专业教研人员参加本校的教学沙龙活动,就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在专业教研人员的指导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要邀请科研人员参加本校的教学沙龙活动,对新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