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清华简 乘年末之机,浏览一下年来清华简“研读”之动态,觉得其初出炉时之喧嚣早成明日黄花,虽然还有什么释读,研究文章占据一些媒体篇幅,不过是秋蝉之噪,只剩得几声萧骚。 今年清华简之重头戏大约是就释读出了算图,再就是《琴诗》。所谓算图(表),不过是噱头,与清华简降世之目的:完成断代工程,再次证明《古文尚书》之伪。毫无关系。不仅毫无关系,而且是自掴耳光,自证其伪之举。人们还记得,清华简入主清华之初,清华简主证其为2300余年前埋于地下之说,即以其含水量达400%,拿在手上都会烂,今人绝对做不到为口实。公诸于世之图片,清华简也是珍藏在盛水的玻璃管里的,怎么今年初,就可以离水而出,干干燥燥,在中央电视台布图演算。莫非在清华八卦炉里已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或者那不过是欺世惑人之伪简?敢以伪简示众,将天下人置于何地?将电视台公信力置于何地? 至于含水量达400%,下愚早已说过,清华简主说的大约是含水量达80%,今日之蔬菜瓜果,含水量多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拿在手上不仅不会烂,而且可以空运、陆运、海运,行千万里路,经千万人手,而下厨,而上桌,而入口,方始烂也!清华简主从其获得至宝始便是“谬语连珠”。下愚前已抄得数条,供一览其胜。今不胪列。 须知含水量达100%那已是全天下最纯净之水,除了水,不剩一物。遑论含水量达400%?如此说来,清华简不仅是水货,而且全部是水!水!水!水!水到家的物事。先生们不要去研究什么最古算表,还是首先研究小学算术的百分法要紧。 所谓《琴诗》,不过仿《诗经》中“笙诗”而为。《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六篇存名而亡辞,南宋朱熹始于《诗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清华简始作俑,始有“琴诗”之名,由此推之,清华简当释读出“埙诗”、“舂诗”、“筑诗”等,侪辈拭目以待。 还有一种动向值得注意,黄怀信先生等释读清华简大作中,例如黄先生在清華簡《金縢》校讀中说:“簡書也不全本于未改前之今本”。这个未改前之“今本”,大约就是清华简中所说的祖本,而据一些先生研究,这个祖本,大约出自《逸周书》一系。学界公认《逸周书》成书较晚,阑入许多后人伪作。且《逸周书》不属于《古文尚书》一系,两者互不相干。用《逸周书》一系之文作标准来否定《古文尚书》之文,违反了逻辑判断的同一律,就像用李四戴白帽子而推定张三戴黑帽子一定是错的一样,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用清华简证《古文尚书》为伪书,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岂非白费纳税人的银子?简主称清华简之出再次证明《古文尚书》为伪书岂非自掴耳光! 关于清华简之枚数,开始说是2100余枚,过一段时间则变成2300余枚,最高值则为2500余枚。今年夏秋之交,下愚偶于网上搜寻清华简词条,发现清华简又变成2300余枚,遂以为此乃清华简终极之数,不由大喜过望,额手称庆,清华简清点者数了六七年,终于从大班毕业,可以从1数到2300,可以升初了。殊料近日从网上看到,清华简又变为2500余枚。真有哭笑不得之感。不禁心生疑云,究竟是清华简主数不清数,还是差点什么?或者该出现的未曾出现? 该说的仍未说,如清华简之出处,来历。该做的仍未做,如众多学者要求的,对所有的清华简作勘验。当然,该得的还得,该拿的还拿。 据有关方面称:清华简起码还要研究十年。简主有的是银子,有的是阵地,这十年不知会培养出几箩筐治清华简大师,其著作又不知会汗几何牛,充几何栋?那时节中国古代史恐怕已经被清华简改写完了。笃定那时之史界,定是清华简之天下。 每年元月六七日,清华简总有新成果在央视亮相,摆个poss,放个炮杖,明年不知又要放个什么冲天炮,侪辈翘首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