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一动无有不动”猜想  作者:牛南山

 圆周漫步图书馆 2014-12-30

[原创]  “一动无有不动”猜想  作者:牛南山  

2013-04-10 12:45:33|  分类: 原创试笔|字号 订阅

   修练太极拳有很多要求与要领,“一动无有不动”就是其中重要一条,对于太极拳 修练 者,无论是以“习武”为目标,还是以“健身”为目的,都要增强悟性,因为悟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修练的效果。围绕“一动无有不动”的要领,我捉摸了好长时间,思路尚不清析,只是有那么点感觉,所以不敢说是“领悟”,只好说成是“猜想”,我把这一点点感觉公开,算是抛砖引玉,愿与拳友们进行交流。
  我对“一动无有不动”要领,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猜想的:
  1、“动”要分阴阳分虚实。“动”与“静”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那么“动”呢?按太极阴阳说原理,“动”也应分阴阳(也即是分虚实)。怎么分呢?我猜想“动”可分为:大动与小动、内动与外动、意动与形动、明动与暗动,还有上动与下动、前动与后动、左动与右动,等等。
  2、“动”要轻灵松透。“一动”也好,“都动”(“无有不动”)也好,周身要松透,否则一紧张身体就发僵:有动的也有不动,有动快动慢的,相互动得不协调的。
  3、“动”要围绕核心。“一动”首先是“意动”,同时也是“气动”,太极拳谚中有“意气君来骨肉臣”、“意为帅,气为旗”的说法;再者,“一动”是下丹田转动。我记得有一位太极拳大师说过:“太极拳是以丹田为核心的缠丝运动体系”(大意),所以这“一动”,应是“意气引导下的丹田内转”,而“无有不动”,则是周身围绕丹田动而相应配合的协调动作。
  按照上述猜想的思路,以站桩为例,试图对“一动无有不动”进行分解。
  首先从“腹式逆呼吸”说开来,这时腹部随着呼吸在进行收腹与凸腹的动作,与此同时,腰部在作“塌腰”与“松腰”、臀部在作“泛臀”与“敛臀”、尾闾在作“后摆”与“前扣”的动作;再说头部,随着吸气和呼气,头部在“虚领顶劲”的条件下作“引颈”与“竖项”的动作、双眼球在作内转的暗动、口腔内在搭好鹊桥的状态下口腔在作“吮吸”与“松驰”的动作;接着说胸部,在松肩坠肘的状态下,随着呼吸,这时胸部在作开合动作(即是胸含胸舒、背拨背揉的动作);再来看下身,在屈膝松胯条件下,按照呼沉吸升的要求,双腿在作徐徐沉降与缓缓升腾的动作、撑档扣膝动作;最后说到脚掌,在脚踏实地,掌心虚含的情形下,人体重心的着力点,在脚跟和脚前掌之间依弧线运行轨迹作来回移动;还要补充一点,随着呼吸的提肛,实际是“三阴”(前阴、后阴、会阴)同时在“提放”,“提”的动力,一是来源于吸气时腹部内缩时的“提携”,二是人体重心着力点在前脚掌拇趾二趾处时,双腿内侧至档部形成的类似“拱门”的拱力(暗劲)。
  按照上述要求做,就将“无极桩”演变成“旱地踩船”的练习状态,也将“混圆桩”演变成“旱地划船”的练习状态,还将“采气桩”演变成“旱地游 泳”练习状态(手臂的挥动仿蝶泳姿势,只是在手臂向下向后划动时,不要忘了“坐腕”、“舒指”、“挺指跟”)。我按这三种演变的状态进行练习,自我感觉良好:在坚持练习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感觉“轻松”、“轻灵”,感觉腿也有劲了。
阅读(9)| 评论(1) |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