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生上课”不适宜于语文课堂 | 合肥在线 | 安徽省重点新闻网站

 骑士的马尾 2014-12-30
    不知从何时,在某些地区流行一种叫“无生上课”的招法,大都用于带有招考性质的,可能是组织者便于操作,而创新的一种课堂模式,可适用各类学科,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确实是绝招,无可厚非。但鄙人认为,并不适宜于语文课堂,本来语文改革不断,理念层出不穷,模式遍地开花,方法日新月异,形式花样翻新,又来这么一个新鲜、流行的招式,会把语文课堂推向纷乱无序的境地。会起到怎样的导向作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课堂是咋样的?
不知怎样上课?
   语文课堂四不像。一种典型的误区,是把上课和说课混为一谈。既然是上课,就应有最基本的、规范的教学设计程序及步骤,能体现教学思想、设计理念,教学重点的确立及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是否能够深入浅出、符合学生接受心理,课堂容量是否适当,特别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但在这种“无生上课”的课堂中往往难以呈现。更是叫人汗颜的是,一些没有进行操练的教师,竟然把“无生上课”看成说课,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等,这固然是缺乏教学经验,但细想也确实让那些刚走入校门、才步入讲台的人,不知所措,云里雾里摸不着边际。
缺乏生命之灵
    语文课堂蕴含着浩然之气,是有生命的课堂,是灵动、博大的、精美的,充满激情与诗意,“求真”是所有课的生命,然而“无生上课”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存在,便没了课堂的鲜活,没了思维的碰撞,没了心灵的共鸣,即使再高明的教师会预设问题和设置情境,难以给人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因为它不是真实的课堂,教师统领课堂的内在精神之气阻隔断了,语言表达就成了新八股,特别是学生的活动有教师代替陈述,总给人以虚假之嫌,课堂成了表演场所,教师是霸气十足的导演,更可笑的是教师常常演双簧,时时变换角色,往往出现矫情、造作神态,更可气的是课堂语言庞杂,套话过多,表扬过分,谦虚过度,过于夸张,语言不够纯净、流畅。课堂气氛沉闷、凝滞,更谈不上语文课有生命的灵动。我们寄希望语文教师在今后锤炼自己的语言,有书卷气,有文采,有平和之美,让课堂更加精彩、灵动、优美。
深度体验缺失
    一是没有情感体验。大凡当过教师的都有体会,面对济济一堂的学生,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一个个个性迥异的弟子,充满着无限的爱,情感涌动,智慧勃发,激情满怀,内心的体验无与伦比,而“无生上课”恰恰无法感受,面对空旷的教室,严肃的评委,虚拟的课堂,怎能进入角色?去激发自己的情感,尽情地讲授,至于谈如何驾驭课堂也就勉为其难。二是没有吃透教材。很多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规定备课时间,专业知识相对短缺,临时磨刀上阵,况时间紧迫,心情焦虑,匆忙应对,草草读文,把握教材拿不准、吃不透,上课根本走不进文本,空讲、大讲、特强,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无一例外。教,难以得心应手。在“无生上课”的课堂中,被一直倡导的书声琅琅也成了纸上谈兵,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审美体验就变为空话,大多浮光掠影,体验不到语文课的味道,失去了语文的本真。三是没有活力和情趣。平时听课感觉不管哪科的教师,上课好不好,最起码的要求,课堂上课要有激情,学生感兴趣,课堂有朝气与活力,教学艺术另当别论,这姑且不谈。但纵观“无生上课”的课堂,普遍是带着使命,揣着不安,例行公事,完成任务,按部就班上完了事,打道回府,关注结果如何,下一个又老调重弹。全然没了语文课堂的活力、情趣、热情,令人乏味,倍感枯燥,索然无趣,对于这种极为功利而又了然无趣的语文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将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引向何方?这去怨怪谁呢?
我深知蓝天碧空之下,未必皆系语文,但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给人精神力量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是超越功利的存在,请善待语文吧!    ·王一枝·(作者系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