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管理湘军的艺术

 昵称13975006 2015-01-01

  

文章摘要:曾国藩是一个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侵染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后人对其的评价相差如此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从一介书生到一品大员,以军事才能显与官场,然而,他亲自指挥的战役几乎无一胜绩,屡战屡败,数度自杀未遂,但最后,他却凭自创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博得了赫赫战功。他的湘军为什么会被后人所赞颂,他又是如何管理湘军的,他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曾国藩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之所以能对湘军指挥自如,主要是因为他在忠廉恕等方面的道德践履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湘军  管理艺术  挺经 道德践履 人格魅力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认为凡事“刚柔互用,不可偏废”。他一生崇尚节俭,戒奢戒贪,耕读传家。他终生怀存“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夹缝中谦忍为国,并在功成名就之后适时身退。《挺经》作为曾国藩的压案之作诠释了内圣、坚忍、刚柔、廉矩、诡道、久战、忠疑、藏锋、盈虚、励志、家范、明强、英才、勤敬、禀实、峻法、夕卜王、荷道这十八方面,使后人学到了曾国藩守身用世的大谋略。但是作为湘军的创建者,他的战绩世人共睹,但是他是如何管理湘军的并使他们为之拼命,古往今来都有不少人研究过,我认为其成功总共有以下几点:

一、 军制改革,兵为将有。

曾国藩认为清军失败有几个重要原因,其一,绿营军的兵、将、军各层之间统属性太差,造成“胜则相忌,败不相救”。而太平军刚能做到内部团结,生死与共;其二,绿营兵当兵为吃粮,以兵为业,造成军营习气败坏。因此,他决意湘军做到赤地立新,比八旗,绿营相比,要富有朝气和凝聚力。湘军在进行招募时,讲究“忠义血性”。对于军官,要求一会治军,二不怕死,三不急名利,四要能吃苦。对于士兵,要求忠厚,质朴,身体健壮,最好是山村的农民。为保证部队的凝聚力,曾国藩规定,士兵要有同乡或家人担保,若有逃跑或犯禁者,追问保人责任,士兵之间也多是乡亲或宗亲关系;官员之间,主要由读书人担当,其间关系也是亦师亦友,通过私人情感相维系;各层次之间绝对服从,由上级选拔下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就确保了湘军的整体统属性,让湘军成了一支“胜则举杯以让功,败则死力以相救”的血性之师,而曾国藩也就是唯一能指挥调度这样一支部队的统帅,实现了“兵为将有”,开创了近代第一支军阀性质的军队。

二、治军从严,注重人才选拔。

曾国藩治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他的“多条理、少大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说,被梁启超誉为“历百干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因此,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确实不同于骄惰的绿营和庸懦的团练,而显得十分的凶顽强悍。

  曾国藩还能选拔和任用人才。他善于察额观色,辨识部下的品质、才能。其日记载有他对一些人的印象,如:朴实;眼圆而动,不甚可靠;语次作呕;明白安祥,拙直、长工之才;等等。通过这种方法,曾国藩识别提拔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使湘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三、高饷收买人心。

湘军兵将薪饷普遍高于绿营。如陆师正勇(其兵丁分亲兵、护勇、正勇、伙勇等)每月发饷四两二钱,较之绿营各种兵多一至四倍;营官月薪五十两,另办公费一百五十两。待遇既优,各勇除自用外,还可养家,于是视当兵为正当职业,将领也不致随意克扣兵饷,从而减少了官兵矛盾。曾国藩声称:‘初定湘营,饷项稍示优裕,原冀月有赢余,以养将领之廉,而作军士之气。的确在那样的的一个世道,人人都在为钱而努力,尤其是男者,不但要养活自己而且还要养活整个家,古人对家的理解比今天的人理解更为深刻。在军队里,人人都是有竞争意识的,既然能够得到比别的军队更多的薪水我们就会更加愿意为它卖命。湘勇的军饷不低,一人为勇,全家不愁。军中为官者就更不用说了。曾国藩真正做到了“一流收入,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效益”。这使得湘中父老须走后门才能将子弟送入湘军。

四、时刻反省。

反躬自省的道德修养,曾国藩在做京官时就狠下了一番功夫。与人有隙,不管是友人、仆人还是家人,他都是从自己这方面找原因,都是反省自己。到了统帅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的时候,更是把反省精神推及治国平天下。对于处理湘军与地方的关系,曾国藩总是告诫部下,军队要主动。如他告诫蒋学凝说:“地方官挟嫌构衅,在所不免,然军营每至各县,其初须力禁骚扰,其继须奖借官民。若既不禁骚扰,又不能奖借,而反苛责之,怨詈之,则官民之责我骂我,百倍于军中之责彼骂彼。”

五、勇担重任,终成大业

咸丰十年,驻在天京城外的江南大营被天平军攻破,清政府唯一可以仰仗的政府军队-胜保和僧格林沁的八旗被击溃,再无压制湘军的砝码了,曾国藩的湘军从此就担当起抗击太平军的主力。而曾国藩终被授命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安庆血战之后,直指天京,太平天国衰败之势已成。此时,咸丰逝去,多位好友幕僚都提议曾国藩去问鼎天下,都被他婉拒。有着深厚儒学功底的曾国藩不愿背负不忠不义的恶名,同时他也清楚湘军虽号称三十万,但他真正能调动的才十万,而且清政府早对湘军有所防范。曾决意要做清政府的忠臣。1867年在曾国荃率其部属围困天京两年后,终于拿下这座孤城,湘军也就助清政府剿灭了太平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六、在乱世中懂得低调退让。

曾国藩在领湘军抗击太平军十余年,成就了他个人在晚清中的地位,权倾朝野,门生遍布,东南各省文武主要负责也多是曾的部下,心腹和故旧,其中李续宜为安徽巡抚,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等。三江两湖差不多皆听任指挥,曾国藩实为东南之主。在个人事业达到巅峰时,他在考虑自己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置问题了。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件中提到“日中则昃,日盈则亏”。随后,便主动申请停供军饷,再自解兵权,陆续将湘军裁撤,就此结束了湘军的时代。

纵观曾国藩一生,其仕途坎坷不平,他做官已经达到了一品大员,而且又因为其剿灭太平天国以军事显于官场。他也有过失败,而且多次想自杀,但是还是挺过去成就了一番事业。在能够称帝时,好多人想推荐他坐帝位,但他坚决要做一个忠臣。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军事专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及他管理的湘军成为了众多军事家研究及效仿的对象。曾国藩的管理才能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许多企业也在效仿他管理湘军的艺术,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他的研究当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