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幽居不用名款竹雕笔筒 刀法犀利巧夺天工

 闯王兄弟 2015-01-04

  竹木雕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特别门类,一般的艺术评判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它,但对竹木雕刻艺术的评价,还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作品的质材优劣和雕刻工艺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影响其价值高低的一个方面。以木雕为例,就木雕的质材而言,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雕刻的作品比一般的松木、樟木等普通木材雕刻品价值要高,这是不言而喻的。从雕刻工艺上说,圆雕、镂空透雕、通雕等技法比一般的浅浮雕或单纯的线刻要复杂,技术难度也大,不同的技法也是判断其价值高低的因素之一。当然,表现技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判断技法还得和作品的题材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在艺术发展史上,开创新的艺术风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价值往往非同一般,这与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有关。以竹刻为例,嘉定“三朱”以及清初竹刻发展的承上启下人物吴之璠、周芷岩诸辈,其作品的价值非同一般。吴之璠在吸收金陵派浅刻法的基础上,首创“薄地阳文”之法,周芷岩在师承“三朱”深刻法的基础上,又独创“陷地深刻”,这些创新技法的出现,奠定了他们在竹雕刻艺术史上的地位,他们的作品清新而充满活力,呈现出一种与前人全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推进了竹雕艺术的发展。

清代竹雕笔筒 高15.5cm,口径10.07cm (图片有商家提供)

  明清之际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竹木雕刻家,大都多才多艺,诗、书、画、印样样在行。对于竹雕笔筒辨伪,简单的说几句,在竹雕刻品中,还见到有用改款方式来作伪的,即将无名气的作者款识改为大名家的款识,这与书画改款作伪相似。但竹雕刻用材不同于书画,不可使用书画改款中常见的裁割、挖补等手法,竹雕刻的改款只能把原款铲去再重新刻款,所以也就和添款作伪手法十分相似。对改款的鉴别,主要也是靠通过对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技法特点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进行鉴别。这里,熟悉和掌握竹雕刻名家的个人风格和技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清代竹雕笔筒 高15.5cm,口径10.07cm (图片有商家提供)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只笔筒为清代时期亭台楼阁笔筒,做工精细,雕刻细致,松树亭台雕刻尤其细腻,在亭台的二层,有一个书生肘扶栏杆,若有所思状。整体层次感很强。在笔筒的下面有一方款,上写 幽居不用名 款识。刀法犀利,体现了古人高雅幽静的生活状态,楼阁赏月,整体为椭圆形,包浆老润,极具沧桑感觉。极具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