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 益气健脾剂-- 四君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三  益气健脾剂

  四君子汤

  (甘温益气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主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若合之二陈,则补中微有消导

之意。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

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引津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六

君,为司命之本也(《张氏医通》)。

  明·吴昆: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此方主之。夫面色痿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

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之元气;

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之母气;茯苓甘温而洁,能致五脏之清气;甘草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

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医方考》)。

  清·王晋三: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入太阴、阳明二经,然其主治

在脾,故药品分两皆用偶数,白术健脾阳,复人参保脾阴,炙草和胃阴,复茯苓通胃阳,大枣悦脾,生姜通胃,理运阴阳,刚柔相济,诚

为生化良方。加广皮、半夏名六君子,不特为脾经治痰,而半夏入胃,有交通上下阴阳之神妙(《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胃气为生人之本,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

为主。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再加半夏,即有除痰宽胀之功;再加木香、砂仁,则行气之药多于补守,凡肿满痰饮结聚等症,无

不速除,此犹人听易知也。而为数方之主,则功在人参。人皆曰人参补气补阳,温药藉之以尽其力量,面余则曰人参补阴养液,燥药得之

则臻于和平。故理中汤中姜、术二味,气性于味以扶阳;参、草二味,味胜于气以和阴。此汤以干姜易茯苓,去其辛而取其淡,亦阴阳兼

调之和剂也(《时方歌括》)。

  【近代验证】

  例一  董自安治妊娠口疮案(选自《新中医》1991;(9):22)

  董某某,34岁。妊娠8月,口腔溃疡50余日。全口腔粘膜、舌上满布着溃疡面,大的溃疡约1×0.5厘米,小的如粟米。疼痛时作,饮水

进食痛剧。曾用维生素B2、中药清热消炎、泻火解毒、滋阴降火等法治疗,不能尽除。诊见:口腔舌面溃疡满布,大小不一,溃面色白,

口唇微肿,纳差乏力,二便畅行。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湿邪内蕴,浊邪上扰。治以健脾化湿降浊法。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太子参30克,甘草6克,藿香、云茯苓、炒白术、陈皮、苍术各10克,淮山药20克。2剂。

  二诊:服上方2剂,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面由大变小,纳食增进,唇肿已消,继守原法,以收全功。上方稍增损,前后服药12剂,口疮

除,诸恙瘥。随访年余未发。

  【按语】

  经云:“脾属至阴,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故脾主消磨水谷,赖以滋生气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赖此以输布水精,人之宗气、元

气,赖此以生息,故脾土为后天生生之本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性味甘平,从容和缓,补中气而健脾土,资气血而灌四旁,犹君子

之成人之美也。本方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治气虚而兼气滞者;再加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痰饮者;再加砂仁、藿香,

名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呕吐者。此皆补中兼有消导之意也。

  附方一

  异功散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  陈皮锉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减少,胸脘痞闷,食入作胀,大便溏薄,神疲气短,身体羸瘦,或面部浮肿者。

  【方论选萃】

  清·徐大椿:人参扶元气以补肺,白术燥湿气以健脾,茯苓渗湿清治节,橘红利气化痰涎,炙甘草以益胃气,姜汤煎服,使脾气鼓运

,则痰涎自化而肺络清和(《医略六书》)。

  【近代验证】

  例一  熊寥笙治肺金失养脾虚久咳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夏某某,女,3岁。

  主诉:女孩咳嗽已月余,曾服中西药治疗,咳嗽迄今未愈。

  诊查:望诊:面色不华,精神倦怠,神情不活跃。问诊:其母代诉曰:阵阵咳嗽,咳时汗出,头上虚汗尤多。不爱吃东西,每顿只吃

半小碗。大解日二次,量少便溏。触诊:腹软不胀,手心发热。切诊:脉弱,指纹不显。

  辨证:予曰:病为咳久脾虚,肺金失养所致。

  治法:宜补脾土以生肺金,母健则子强,不治咳而咳可自愈。方用五味异功散加味。

  处方:党参9克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陈皮4.5克  桔梗3克  浮小麦15克  大枣三枚。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药后饮食稍好,大便转半干,日一次,咳嗽略减。续服上方五剂,后随访,汗止咳愈。

  附方二

  六君子汤

  (益气化痰法)

  明·虞抟《医学正传》引《局方》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上切细,作一服。加大枣二个,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

,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

  【方论选萃】

  明·吴昆:气虚痰喘者,此方主之。气壮则痰行,气虚则痰滞。痰遮气道,故令人喘。甘者可以补气,参、苓、术、草,皆甘物也;

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陈皮,皆辛物也。用甘则气不虚,用辛则痰不滞,气利痰行,胡喘之有?或恶人参之补而去之,此不知虚实之妙者

也。

  气虚,痰气不利者,此方主之。《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

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

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医方考》)。

  清·徐大椿:脾气有亏不能健运,故痰湿内聚,食少吞酸焉。人参补气扶元,白术健脾燥湿,半夏燥湿气以化痰,陈皮利中气以和胃

,茯苓渗湿气,炙草益胃气也。俾脾健气强则胃气自化,而痰湿无不消,何食少吞酸之足患哉。此补气化痰之剂,为气虚痰湿内聚之耑方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唐宗海:四君子补胃和中,加陈皮、半夏以除痰气。肺之所以有痰饮者,皆胃中之水不行,故尔冲逆,治胃中即是治肺(《血证

论》)。

  【近代验证】

  例一  张亚琴治呃逆案(选自《陕西中医》1994.4)

  徐某,男,23岁,教员。持续性呃逆1月,前来就诊。患者于发病前,在工作时突然发生呃逆,频频而作,不分昼夜,曾用镇静药,症

状未减。患者自诉胃纳欠佳、肢体困倦、食后胃院痞满不适、大便较干、量少、小便自调。诊见:患者面色较苍白,呃逆连声,即在问病

史时也未歇止,声低而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迟。证属脾虚湿阻,胃失和降。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用六君子汤加丁香、柿蒂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炮姜、法半夏、神曲、炒麦芽各9克  丁香3克  生姜15克  柿蒂、陈皮各6克  代赭石10克

  二诊:服药3剂后,呃逆已基本控制,夜间能安静入睡,白天偶有1次发作。继服上方2剂,呃逆全止而愈。

  例二  张亚琴治臌胀案(选自《陕西中医》1994.4)

  孙某,女,54岁。患者腹部胀大已3月,加重1周。患者因与家人生气,当晚自感腹部不适,以后腹部渐渐增大,胸闷,气短,尤为近

四周来,腹部增大明显,食纳差,口干,咽燥,小便调,大便略干。经当地医院西医进行检查,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经服用西药治疗

,病情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喘息不能平卧,腹部胀大,隆起高于剑突,腹围97厘米,移动浊音,

双肺布满哮鸣音,其他均属阴性。舌红,苔光,脉细沉。证属肝脾阳气不调,湿浊阻滞。宜健脾益气,理气除湿。方用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党参、炒白术各12克  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木香、大腹皮各9克  砂仁5克  槟榔30克  莱菔子15克。

  二诊:服药3剂,自感胸闷、气喘减轻,但仍腹部胀大口咽干燥,大便干,脉、舌同前。考虑患者久病耗伤正气,故更为增液汤加味。

  处方:玄参10克  麦冬、当归、白芍、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各10克  川楝子、枸杞各12克  槟榔30克  生地黄、莱菔子各15克。

  三诊:服药5剂后,患者腹部胀大已消大半,食纳增进,大便质软,舌质淡红,脉略沉弦,腹围92厘米。继用六君子汤减去槟榔,加柴

胡9克,鸡内金12克,共服药20剂,腹部胀大已全消失,精神佳,步态自如,衣着平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弦,腹围82厘米,已如常人

而愈。

  【按语】

  此四君、二陈复合之制也。盖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喜燥而恶湿。脾运失健,未免积湿成痰,渍之于肺,为咳为喘,痰多如沫;困顿

中州,为胸痞不食,泛吐清涎,便解溏薄。虞氏此方,以四君益气以运脾,二陈燥湿以化痰,用治脾胃虚怯,湿郁痰滞者,无不合辄矣。

  附方三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方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上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主治】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生气总以胃气为本。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昼及循环,周于内外。一息不运;便有积聚,或胀满不食,或生痰留饮,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呕哕,诸症蜂起,而神机化绝矣。四君子气

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胃气即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夫行

气之品以辅之,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

通脾肾之元气,膹郁可开也。四君得四辅,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相须而益彰者乎(《古今名医方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