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陷胸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小陷胸汤

  (苦泄辛散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方论选萃】

  清·王晋三: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脉络也。故小陷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气而散。栝蒌生于蔓草,故能入络;半夏成于坤月,故亦通阴,二者性皆滑利,内通结气,使黄连直趋少阴,陷脉络之热。攻虽不峻,胸中亦如陷阵,故名陷胸。仅陷中焦脉络之邪,不及下焦,故名小(《绛雪园古方选注》)。

  程知: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失煮栝蒌,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古今名医方论》)。

  清·柯韵伯: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清·费伯雄:小陷胸汤非但治小结胸,并可通治夹滞时邪,不重不轻,最为适用(《医方论》)。

  清·莫枚士:此栝蒌薤白半夏汤去薤白,加黄连也。结胸是热实,薤白辛温故去之。徐大椿说:承气下燥屎,大陷胸下蓄水,小结胸下黄涎,涎者,轻于蓄水,而未成水者也。审病之精,用药之切如此。又小柴胡加减法,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胸中烦者,热结在胸也,故亦用栝蒌实,此小结胸介乎痞与结胸之间,故仍用半夏,正结胸不按亦痛,心下痞并不通,此则按之而痛,故云介乎二者之间也。

  【近代验证】

  例一  龚振祥治肺痈案(选自《河南中医》1984.6)

  李某,男,21岁。1983年2月10日就诊。患者于两日前淋雨后,当即感觉全身不适,恶寒发烧,咳眠,右胸闷痛。本人疑为感冒,未加治疗。现病人寒战高热,体温39.7℃,咳嗽气促,咯吐浓痰,痰稠量多,气味腥臭。右胸疼痛,转侧时尤甚。舌红苦黄厚,脉洪滑数。此属痰热壅肺,热壅血淤之证,治拟泻热解毒,宣肺化痰。

  处方:黄连6克  半夏10克  栝蒌实20克  鱼腥草30克  连翘15克  桔梗10克  桃仁10克  甘草10克

  服药五剂,诸证大减。唯觉口子而渴,神疲少气,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略数。继用生脉散加味调治而愈。

  例二  龚振祥治悬饮案(选自《河南中医》1984.6)

  王某,男,32岁。1983年5月11日就诊。患者畏寒发热周余,近两天,右侧胸胁闷胀疼痛,呼吸急促,气短乏力,夜寐盗汗,脘痞纳呆,便干尿黄,苔黄腻,脉沉滑。X线胸片报告,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西医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此乃痰热水饮,阻于胁下,络道不通,气机不畅使然。治以涤痰逐次,理气清热。

  处方:黄连6克  半夏10克  栝蒌实20克  葶苈子30克  杏仁10克  车前子15克(包煎)  大枣10枚  二剂。

  服药后,胸闷气短大减,但寒热末退。上方去葶苈、大枣,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又进三剂,自觉症状悉除。X线摄片示胸水已消,后以抗痨西药治之。

  例三  时振声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案

  李某某,男,28岁,1961年3月因全身及巩膜黄染5天,住解放军某医院。当时,笔者在该院协作诊治。诊见患者全身乏力,心下痞满,恶心厌油,口苦口粘,渴不思饮,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查体: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略带绿色,肝浊音界起自右侧第六肋间,肝大,右肋弓下约2.0厘米,剑突下约4.0厘米,中等硬度,有压痛,肝区有叩击痛;牌不大。腹水征(阴性)。肝功能检查:总胆红质12.75毫克%,麝浊7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5,000单位以上(金氏法)。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中医辨证:脉弦滑,舌苔黄腻,身目悉黄,心下按痛,系脾胃湿热内蕴所致,乃结胸发黄之证。拟苦辛开泄,清化湿热。予小陷胸加枳实汤:

  黄连  清半夏  枳实各10克  全栝蒌3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二天后,恶心消失,痞满大减,能进饮食,大便通畅,精神转佳。一周后身目发黄大减。复查肝功能:总胆红质降至1.8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1500单位(金氏法)。自觉无明显不适,仍继续服用上方一周,身目发黄全消,复查总胆红质1. l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200单位。仍按原方再服一周,复查总胆红质及谷丙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范围以内而出院。

  例四  时振声治慢性胆囊炎案

  王某某,女,40岁,1984年10月28日初诊。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1月余来诊,曾在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胆囊造影示“胆囊收缩功能不佳”,诊为慢性胆囊炎。来诊时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有胀满,恶心、呕吐、纳差、厌油,疼痛剧烈时出汗,但身无寒热,口苦口粘,口干而不欲饮水,舌苔黄腻,舌质红有瘀点,脉象弦细,症属脾胃湿热,肝郁血瘀,拟辛开苦降,理气活血,兼以清肝。方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味:

  黄连  法半夏  枳实  五灵脂  焦山楂  神曲  制香附  川楝子各10克  延胡末(冲)3克  蒲黄6克  全栝蒌  金钱草各30克  夏枯草  蒲公英各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剂后恶心呕吐消失,上腹部仅觉隐病,胀满大减,精神好转,食量增加,舌苔黄腻消退大半,上方去川楝子、延胡末、蒲黄、五灵脂、制香附,继续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清肝之剂,又服药一周,症状完全消失,以后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调理。随访一年余,病情稳定。

  例五  时振声治冠心病案

  王某某,女,53岁,1985年2月1日初诊。因胸闷气短二月余,曾有发作性上腹部剑突下及胸骨下1/3后闷痛三次来诊,发作时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电图示轻度S-T段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诊见:胸痛时作,口苦口粘,不欲饮水,纳食稍差,大便偏干,尿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胸痹,因湿热内蕴,痹阻气机所致。拟苦辛开泄,佐以舒肝理气,方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合四逆散加味:

  黄连  法半夏  枳实  柴胡  郁金  制香附  陈皮各10克  全栝蒌30克  赤芍15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天后复诊,疼痛未作,上腹痞满消失,纳食增加,大便不干,舌苔薄腻,脉仍弦滑。仍从舒肝理气调治,以柴胡疏肝散加栝蒌治之。两周后三诊,自诉未再疼痛,病情稳定,但心电图检查同前,继接前法调治两周,亦未再见疼痛。

  【按语】

  小陷胸汤熔辛散、苦泄、润降于一炉冶,以为泄热、开结、化痰之用。为邪入胸中、痰热搏结,阻塞气机者开一法门。诸凡咳嗽气促,痰咯稠黄,胸胁满胀等痰热蕴结之证,辄能应手取效。晚近用治渗出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慢性胆囊炎等疾患,效用显著。

  附方一

  柴胡陷胸汤

  (和解开降达膜法)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

  柴胡一钱  姜半夏三钱  小川连八分  苦桔梗一钱  黄芩一钱半  栝蒌仁杵,五钱  小枳实一钱半  生姜汁四滴,分冲

  【主治】少阳结胸,症见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现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

  【近代验证】

  例一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案(选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3)

  李某某,女,55岁,营业员,1980年10月5日初诊。患者11年前患急性胆囊炎后,常觉右胁胀痛,近年来渐觉怠倦乏力,大便艰涩,二、三日方一行。前日突觉右胁胀痛难忍,恶寒发热,口苦,胸闷,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少,面色黯黄,精神不振,舌苔薄黄,脉沉细。证属肝胆湿热气滞,然因病久体弱,不可过用苦寒攻剂,当辛开苦降,调达气机,予柴胡陷胸汤加郁金10克,木香10克,二剂之后,大便畅行,证情减轻,再进四剂,诸证消失。

  例二  急性支气管炎案(选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3)

  胡某某,男,40岁,工人,1981年五月27日初诊。病人素体消瘦,面白无华,胃纳不佳。五天前开始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咽痒,咳嗽吐少许白稠痰,自服西药后,头痛恶寒鼻塞减轻,但咳嗽频频,痰多黄稠,微觉喘息,汗出畏风,动则发热,口粘苦,脘闷不饥,苦白黄而腻,脉濡滑。证属风寒咳嗽化热,痰热互结,而表邪末净,当透表清热,化痰止咳: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黄连5克  姜半夏10克  瓜蒌仁10克  枳实10克  桔梗10克  生姜15克  杏仁10克

  连进三剂痊愈。

  附方二、

  加味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法)

  清·石芾南《医原》

  栝蒌仁五钱  姜半夏二钱  小川连一钱  枳实二钱  真川朴一钱  带皮苓四钱  新会皮二钱

  【主治】痰热壅阻胸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