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葛解肌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5

柴葛解肌汤

  (辛散苦泄法)

  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石膏  柴胡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葛根  加姜枣,水煎服。

  【主治】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嗌干耳聋,恶寒无汗,三阳证同见,脉浮而洪者。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此汤以羌、葛、柴胡并用,而石膏、黄芩等为佐,乃统治三阳经表证,寒将化热之法。若谓太阳、阳明合病,则柴胡尚

不宜用,而节庵用之,何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吴谦等: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不知葛根汤,只是太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也;用之于太阳、阳明合病,不

合也。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表面邪轻者,无不效也。仲景于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主之者,因热甚也。曰汗之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汗厥

逆,正示人惟宜以和解立法,不可轻于汗下也。此方得之葛根、白芷,解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佐

膏、芩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施于病在三阳,以意增减

,未有不愈者也。若渴引饮者,倍石膏加栝蒌根,以清热而生津也。若恶寒甚无汗,减石膏、黄芩加麻黄,春夏重加之,以发太阳之寒。

若有汗者,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无不可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吴仪洛:寒邪在经,故以羌、柴、芷、葛散之;寒将为热,故以黄芩、石膏、桔梗清之;以芍药、甘草和之也(《成方切用》)

  近代·何廉臣:陶氏柴葛解肌汤加减,虽为伏湿化疟之初方,然必因风发者,始堪暂用以发表。其柴胡一味,必须川产,乃有轻清疏

达之妙用,否则易青蒿脑可也(《重订通俗伤寒论》)。

  【近代验证】

  例一  丁学屏治风温伤寒(病毒感染)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记》)。

  周某某,男,27岁,工人。1975年10月30日因发热、咽痛、咳嗽五天入院,住院号:8320。

  愿者于10月26日开始发热,体温39.5℃,伴咽疼,咳嗽,厂保健站给青霉素肌注,并服退热药,热仍弛张,体温37.8℃~39℃,曾呕

吐二次,无腹痛及腹泻。10月29日来院急诊,体温39.2℃,血液化验白细胞17900,嗜伊红细胞88%,予留院观察,给青霉素及柴胡注射液

穴位注射,扑尔感冒片口服。次日热仍未退,体温40℃,以高热待查入院。

  体检:T39℃,P88次/分。神志清楚,全身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出血点,颈软;咽充血,扁桃腺无肿大,心率88次/分,律齐,心尖

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性质柔和,肺(-),腹软,无压痛点,肝脾均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阳性病理反射。予X线胸部透视,无阳

性发现。

  血液化验白细胞5950,嗜伊红细胞66%,淋巴细胞32%,嗜酸性细胞2%,拟诊病毒感染,予输液,中药治疗,一剂后热退。

  初诊:1975年10月31日,形寒头痛,壮热无汗,咽疼口干,咳不畅扬,舌嫩红、苔薄、尖光剥有裂纹,脉浮滑数。伏温自内蕴发,风

寒从外搏束,而为内热外寒之证,俗称寒包火者是也。今宜轻扬疏达,清温解毒,以为表里双解之图。

  荆芥穗9克  青防风6克  粉葛根9克  软柴胡4.5克  紫苏梗4.5克 炒牛蒡9克  银花12克  连翘12克  板蓝根9克  大青叶15克  净马

勃3克(包)  制僵蚕9克  一剂

  复诊:11月1日,形寒头痛已解,身热已净(体温36.8℃);惟咽疼未瘥,略作咳呛。表邪虽解,里热未除,今宜轻清气热。

  清水豆卷12克  冬桑叶9克  炒牛蒡9克  嫩苏梗4.5克  金银花12克  连翘壳12克  大青叶15克  板蓝根9克  净马勃3克(包)  制僵

蚕9克  二帖

  药后诸症向安而出院。

  例二  丁甘仁治湿温案(选自《思补山房医案》)。

  邹女,湿温九天,身热午后尤甚,口干不多饮,头痛且胀,胸闷不能食,腑行溏薄,舌苔薄腻带黄,脉象濡数,左关带弦,温与湿合

,热处湿中,蕴蒸膜原,漫布三焦,温不解则热不退,湿不去则温不清,能得白×,而邪始有出路,然湿为粘腻之邪,最难骤化。恐有缠

绵之虑,故拟柴葛解肌以去其温,芳香淡渗而利其湿。

  软柴胡八分  葛根七分  清水豆卷三钱  赤苓三钱  泽泻五钱  银花炭三钱  连翘二钱  鲜藿香、佩兰各一钱五分  神曲二钱  大腹

皮二钱  通草八分  荷叶一角  甘露消毒丹四钱包

  二诊  湿温十二天,汗多身热虽减,而溏泻更甚于前,夜有十余次之多。细见所泻之粪水,黑多黄少,并不臭秽,唇焦齿垢,口干欲

饮,饮入肠鸣,小溲短少,而赤舌边红,苔干黄,脉象左濡数右濡迟,趺阳之脉亦弱,此太阴为湿所困,清气下陷,粪水黑多黄少。黑属

肾色,是少阴胜趺阳负明矣。况泻多既伤脾亦伤阴,脾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输运于上,阴阳津液亦不上承,唇焦齿垢,职是故也。书云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为水火之脏,为三阴之区,少阴阴阳两伤,上有浮热,下有虚寒,显然可见。脉证参观,颇

虑正不敌邪,白×不能外达,有内陷之险,欲滋养则碍脾,欲温暖则伤阴,顾此失彼,殊属棘手,辗转思维,惟扶正祛邪、培补中土,冀

正旺则伏邪自达,土厚则虚火自敛,未识能戈获否。

  人参须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清水豆卷四钱  云苓三钱  生甘草二分  怀山药炒三钱  炮姜炭三分  炒扁豆衣三钱  炒谷芽、苡仁各

三钱  干荷叶一角  陈仓米一两煎汤代水

  三诊  湿温两候,前方连服三剂,泄泻数次已减,所下粪水仍黑黄夹杂,小溲短赤,口干欲饮,齿缝渗血,舌边红苔干黄,脉象濡数

,尺部细弱,白×布于胸膺脐腹之间,籽粒细小不密,伏温蕴湿,有暗曳之机,然少阴之阴,太阴之阳,因泻而伤清,津无以上供,泄不

止则正气不复,正不复则邪不能透达,虽逾险岭,未涉坦途也,仍宜养正崇土为主,固胃涩肠佐之。

  吉林参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生甘草三分  云苓三钱  炒淮药三钱  炒川贝二钱  禹余粮三钱  炒谷芽三钱  橘白一钱  炒薏仁三钱 

干荷叶一角

  四诊  湿温十七天泄泻已减七八  粪色转黄,亦觉臭秽。太阴已有外运之渐,白×布而甚多,色亦显明正胜邪达之佳象,口干而腻,

不思谷食,睡醒后面红,稍有谵语,逾时而清,脉濡数而缓,舌质红苔黄。良由气阴两伤,神不安舍,余湿酿成痰浊,留恋中焦,胃气呆

顿。今拟七分扶正三分祛邪,虚实兼顾以善其后也。

  人参须八分  炒干术四钱  炒川贝二钱  云苓神辰砂拌各三钱  远志一钱  炒淮药三钱  橘白一钱  炒苡仁谷芽各三钱  清水豆卷三

钱  佩兰四钱  清炙枇杷叶二钱

  例三  郑大正治三阳合病案(选自《新中医》1979.1)

  某某,女,53岁,突然头痛欲裂,以左侧眉棱骨为著,畏寒、发热已两天,口渴甚、喜冷饮,得冷饮方觉安适,须臾又痛楚依然,胸

窝部嘈杂,饥饱难辩,口苦欲呕,体温摄氏39.5℃,前医曾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及其它退热止痛药两天,罔效,邀我诊治,痛楚表情,双

手抱头,呻吟不止,时时泛呕,脉洪大,舌质敛老、色红、苔薄白,偏左稍腻,此邪热留恋三焦所致,予柴葛解肌汤减桔梗,加半夏、川

连,其中生石膏用180克,一剂后体温降至38.4℃,头痛大减,再进一剂,体温降为37.2℃,渴亦止。再诊时,只见微咳嗽,其余症状皆除

,此是余邪由太阳经出的征兆,再以桑菊饮之轻剂,而获痊愈。嘱其多饮水及汤水类调理。

  例四  丁学屏治新凉引动伏暑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记》)。

  周某某,男,34岁,工人。1975年10月7日因头痛、腹痛二天,发热一天入院。住院号:8147。

  患者于三天前即感全身不适,似感冒,但无咳嗽,服克感敏后好转。昨晚饭后觉头痛,腹部胀痛,自服感冒冲剂后,症状仍未改善。

今上午九时许觉发热,38℃,伴恶心,乏力。门诊血液化验白细胞15500,中性93%而入院。入院体检:T39℃,HR76次/分,Bp88/40mmHg

。神清,面色苍白,巩膜皮肤未见黄染。心脏(-),两肺闻及啰音,肝脾均未触及,腹软,脐周及剑突下有触痛,全身皮肤均未见出血点

。胸透:阴性。尿、粪检无异常,大便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予输液,中药治疗,二天后热退。

  初诊:10月7日,新凉引动伏暑,挟湿滞互阻,肺卫失宣,胃肠又失和运。形寒壮热无汗,头痛骨楚,略作咳呛。腹痛便泄,泻下如水

,欲恶泛漾。舌微红、苔薄腻,脉形濡细。今拟辛凉宣散,和运肠胃之治。

  清水豆卷12克  粉葛根9克  藿苏梗各9克 青防风9克  小川连3克  淡吴萸0.6克  杭白芍9克  煨木香3克  银花炭12克  炒枳壳4.5克

 青皮6克  焦六曲12克(包)  一帖。

  二诊:10月8日,卫分不达,形寒身热(38.5℃),未得汗解;胃肠较为和运,腹痛便泄得减。仍从原意追迹治之。

  原方去青皮,加柴胡6克  二帖。

  药后热退,泻止,腹痛获弭。

  【按语】

  柴葛解肌汤,亦为表里双解之法治。吴谦言之极是。然寒邪在表,势必化热入里。方为表症未罢,里热已炽者而设,勿斤斤于三阳合

病也。羌、芷、柴、葛味辛气温,疏风散寒,石膏辛寒清气,黄芩苦寒直清里热,二味相合,清肺胃气分之热;芍药、甘草和营敛阴,柔

肝缓急,制羌、芷、柴、葛之辛散太过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