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闪光灯合适么?

 haosunzhe 2015-01-06
最近有位老师对于学术礼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我交流。她说在一次讲座上,她坐在最后一排,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偶尔拍照,有的似乎一直在拍照(拍PPT)。等讲座快结束的时候,前排有个同学开了闪光灯拍照,闪得讲座的教授似乎有点不悦。讲座的教授后来说,讲座最开心的是遇到聪明有趣的学生,最危险的就是当面翻脸。像第一排开闪光灯拍照这样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学术礼仪问题。

这位老师说,好像记得我以前写过类似博文,谈及该如何做好学术报告的听众(我都不记得写过什么了),觉得这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应该让同学们知道听学术报告的基本礼仪。还希望我以后有机会再谈谈听学术报告需要注意的事情,并在方便的时候给同学们普及一些这些学术礼仪。

受近期情绪的影响,我的回答有些消极。我说,现在听课、听报告,手机拍照已经是无法制止了。对于自己喜欢或敬佩的学者,拍个照作为留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所有行为不能对演讲人产生影响。如果不是单位为了报道的目的特别安排专业摄影者,一般听众拍照是不可以打闪光灯的,要是拍PPT打闪光灯就更不好了(既影响报告人,也影响听众)。很多话,我也不愿意说了。看机会吧。说多了,人家都烦。

这些年来,我逐渐认识到,幼小的心灵埋下的种子,父母、老师在发育过程中浇灌的各种营养,对于成年后的影响是太强大了,有些事根深蒂固的。到了研究生阶段,要改变骨子里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按照社会常识非常错误的观念,导师也不要指望进行一些改变。但是,由于学术规范、学术礼仪等,对于一个研究生阶段还算是幼年,这些内容也不算是个性问题,多说、多讲应该还是有效的。成年人有一个方面是很清楚的,知道社会有规矩、行业有规矩。所以,告诉自己的研究生一些学术规范、学术礼仪,也是应该的。

我一直认为,能够索要PPT拷贝,拍照PPT等,还是一个愿意学习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本身是很好的事情。优秀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学术礼仪。

学术礼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导师懂得一些,有些导师也不懂。我们应该都经历过和见识过:

报告厅里,会议室里,手机铃声会突然响起。严重者,随着铃声消失,打电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期待着会迅速结束,没成想有时候会遇到不堪忍受的程度,心里会涌起无名火。有这些行为者,不只是一般的学生,一般的教授,有很优秀的学生,很有名的教授,很有权势的官员。有位国际友人曾对我调侃说,(在中国开会时打电话)好像地位越高,声音越高,电话越频繁,身体动作也越夸张。言外之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的彰显。曾遇到过,在家门口国际学者厉声指责我国学者报告厅里打电话的情况,要求打电话者退场。现在的会议手册上,有些已经有提示会场关闭手机或调到静音。也有些主持人也会专门提示一下。

还有一个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报告已经开始,晚到的听众依然大摇大摆走到前面找空座,也会让他人起立给他(她)让路、就坐。也有中间突然起立,毫无顾忌地走出会场。

听报告拍照是数字化时代出现的新现象。数码相机、手机、ipad等拍照太方便了。有些报告人不在乎,有些就很在乎。由于考虑到对于演讲者和其他听众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国际会议的会场,专门有中文写的不准拍照的提示。

会场听报告拍照,课堂上听课拍照,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是不是应该有个规范,是否符合教学规范,我不是很清楚。经历多了,似乎也见怪不怪了。今年的国内会议上,朋友在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我也用手机拍了照片。我的老师、学生在做学术报告的时候,也忍不住会拍几张照片,当然不能打闪光灯。前几日在所里听一位很敬仰的大科学家的讲课,发现很多学员也忙着拍照,这是对大学者的一种敬仰。报告后,要求与之合影,是这种心理的一种说明。

单说授课吧。我从1997年开始在研究生院授课。用胶片投影的年代,学生会要求去复印胶片的内容。由于有板书,大家也会很认真记笔记。后来开始用PPT了,学生要求拷贝PPT。考虑到学生复习用,在进行相关处理后,会把PPT发给教学秘书,并说明仅作复习用,不要扩散,不要上传到网络。尽管绝大多数研究生是遵守规矩的,但发现还是有学生上传到了网络上。逐渐地,课堂上开始用手机拍照了。今年课堂上拍照的学生数量就明显多了起来。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听学术报告,是否允许拍照呢?我们还有哪些学术礼仪需要学习呢?

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