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院派的报告与流行型的讲座

 渐新堂 2021-12-28

经院派的报告与流行型的讲座 

唐建新

       看了一位课程标准组负责人的报告课件,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经院派的报告与流行型的讲座。

       照理说,经院派的报告是应该有水平的学术报告,然而,长期以来却不受欢迎,根本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脱离听众的需求,在表达方式上求全,很多思考淹没在论证和叙述的字里行间。没有把透彻的思考最主要的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语言表述上注意了严谨而概括性不强。

       这样的结果是,听了半天不知所云,因为似乎句句都重要,段段都是重点,每一部分都必不可少。人的注意力在时间长度上是非常有限的,中小学生十多分钟,成人半小时,如果内容特别吸引人,则可能增长一倍。如果成人听报告一个小时没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或者还没有引起共鸣,则很难再坚持认真听下去。

       对学者的论证式的学术报告,是难以适合广大民众一般教师的,因为,在这里不需要严密论证,大家关心的是为什么修订,主要有多少处变动,以后如何操作。这些都只需要讲一点实际的小道理,能够说得服一般教师的小道理,具体的项目内容,还有就是一些背后的花絮,如在某一些问题上的争论,最后是如何拍板等等。如果长时间的论证性的学术报告会而没有轻松一点的故事性质的内容,听众是容易疲惫难以记录的,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流行型的讲座,在与时俱进,越来越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过多的深奥的理论,没有长篇大论的严谨推理,也没有连篇累牍的枯燥说教,而是就那么简简单单几个条目几个道理,中间穿插着丰富生动的故事,使得听众一点不觉得劳累,更不用说记录的辛苦了。因为含金量少,故事多,听起来就轻松实用,就感到幽默好玩,就容易记得住。

       作为高校教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报告风格,作为听众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聆听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能够只听轻松的讲座,也要能够听严谨的学术报告,尤其是一些教师,过去就缺乏学术生活的历练,就更应该学习如何听讲课式的学术报告,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思想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