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是自然界中万物的本然状态,是万物天性的自然呈现。 诚又是内心认识的自然流露,是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主观反映。 真诚者能把自己的善性发挥到极处,以这样的态度关怀人,也会使别人的善性发挥到极处。万物也会得到关照,也会得其所,遂其生。 至诚之人天性坦荡,心灵透明,对于事物不虚美,不巧饰,自然自在。就像花蕾的盛开,对着太阳绽放。就像种子,无论受到什么挤压,都向着太阳生长。 天地以其至诚,令一切的诈伪无处躲藏。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修养达到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彻悟天地万物运行的至理。)能尽其性,(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尽:最,达到极致。)则能尽人之性;(通达天地至德万物至理,就能够极大地发挥人的天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充分地发挥人的天性,就能够完全合理地发挥和利用万物的天性而达到物得其育、物尽其用;)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赞:赞助。化育:化生和养育。)(能够使天地万物的天性得其所成,那么这种修养是可以得到与天地化育万物的至德同样崇高的赞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参:与天地并立为三。朱熹注:“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参:古通“三”。)(能够得到与天地至德相媲美的赞扬称颂,这种修养的大德是完全可以称之为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史例解读】 曾在《罗摩衍那》中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蝎子掉进了水中,它团团打转,却怎么也无法逃出困境。一个婆罗门看到了,他伸手想把它捉上来,帮他脱离险境。可就在他的手指将要接近到蝎子的时候,蝎子本能地蜇了婆罗门一下。但是,他还是想救助那只蝎子。于是,他固执地再次伸出手,想把蝎子打救上来。然而,蝎子再一次蜇了他。 旁边的一个人说:“它根本就不接受你的好意,总是这么蜇你,你何必还执迷不悟,为什么要救它呢?” 婆罗门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博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它蜇人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