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的心理调整
高考复习的心理调整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让孩子的兴奋点,尽快的从专业考试转向文化复习。另一方面,要调整好孩子的心理,使他跟上高考复习的节奏。
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调整好心态,把一切烦心的事情都抛之脑后。烦恼和焦虑的情绪,很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精神饱满、情绪愉悦的时候,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加,使代谢加速、兴奋提高,学习效率会明显改善。反之,如果情绪低落、消沉、 烦闷、急躁的时候,神经系统会转向抑制。这时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还非常容易疲劳。因此,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保持孩子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不容忽视。
建立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和失败的学生最大区别,就在于自信的程度不同。复习中 ,不要对自己建立一个过高的期望值。处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之下,会使情绪处于消极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思维活动也显得呆板迟钝,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孩子总是处在一种欲速不达的心理状态之下,在不断的懊悔和责备中逐渐丧失了自信。要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情况,特别是对自己的水平,要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坚信,只要每天努力学习了,每天就一定会有收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在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中,慢慢地积累自己的信心,使孩子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
劳逸结合,调整好心理和生理节奏
千万不要透支体力,进行无节制的加班加点,这种拼体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会得不偿失。心理学要求调整心理的节奏,应该把最佳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如同运动员一样,要求在比赛期间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这就需要调整心理的节奏。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是调节心理节奏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可以通过锻炼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沿着一条单调的思路去思考,特别容易造成疲劳和紧张,大脑运转就会失灵,因此 ,在紧张的学习之后,适当的运动放松自己,反而对学习有好处。另一方面,通过锻炼身体 ,增强孩子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让生理机能也得到调整,使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节奏和谐一致,确保高考期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