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缣帛书

 wps0321 2015-01-07

缣帛书

陈永坤

古人竹木做材料写成的“方策”,当然会感到笨重,存放、学习、携带都不方便。因此就设法将文字写在用丝织成的缣帛上。缣帛质薄性柔,舒卷自如,存放、学习和携带十分方便。春秋时代已经有用帛书写的记载。《晏子春秋》中记齐景公对晏子的一段话:“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这是说桓公封给管仲狐与谷等地,将此事写在帛上作为信证,并且还用简策写成文件,通知给诸侯国。

缣帛之书是将文字写在缣帛上之后,再依着篇幅长短剪裁下来,折叠起,叫作“幡纸”。它的长短,又是依据文字的多少而变化。通常是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在简策中编成一篇的,相当于帛书的一卷;短文也有几篇合成一卷的。所以古人计算书籍的数量时,很多著录是“篇”、“卷”不分。

帛书的长宽,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可知古代的帛为二尺二寸宽。汉代仍沿袭古代制度,缣帛二尺二寸,简书二尺四寸,一卷简书和一卷帛书相比,体积相差不多,而卷内所能抄的文字,帛书是要多一些。一卷帛书大体相当于简策的一篇或者几篇。

三国以后,纸逐渐通行,帛书减少。可以说帛书普遍使用的时间,大约在战国到三国之间,即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三世纪,有七八百年之久。

1942年9月,在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缯书》是我国最早的帛写书。这件举世闻名的珍宝,于出土不久的1946年被美国人柯克思掠往华盛顿,现藏耶鲁大学图书馆。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约十二万字,包括《老子》、《十大经》、《战国策》及兵书、历书、医书等十多种古籍,还有帛画多种。这是我们今天第一次看到的最完整、最丰富的古代帛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极其可贵的帛书大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