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十四篇 太极心得(四) 技击功能

 雪地情缘 2015-01-07

    玉之美,在其内。然,玉不琢不成器。理解和掌握阴阳虚实的变化,吐纳导引的应用,是收到内外兼修效果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要打好太极拳,使内在之美透露于外,还必须理解各招式的技击功能。

    习练太极拳套路,行话叫“盘架子”。太极拳架子,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出于养生目的,一般人都是盘养生架子。但是,养生架子由技击架子演化而来。所以,即使盘养生架子,除了要理解太极拳中用力的特点,还必须知道各招式的技击功能。

    首先,要理解太极拳中用力的特点,有下述三个方面:

    (1)太极拳含十三个基本架势,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劲力,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五种步法,统称“太极十三势”。对十三势的涵义,及其在各招式中的体现,要有所理解。

    (2)太极拳注重意念,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用力的特点,是攻守不用蛮力对抗。攻用巧力发劲,所谓“四两拨千斤”;守用巧力化劲,所谓“引进落空”。而且,攻守互根,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若用巧力取胜,必须了解对方的发力方向和平衡状态,谓之“听劲”。所以,打太极拳,不是用力去打,而是用心去打。

    (3)太极拳的用力,讲究劲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收发拳掌,都是螺旋形运动,转腕旋膀,谓之“缠法”,其力称“缠丝劲”。太极拳的缠丝劲,有很多种,盘养生架子时,只要注意顺缠和逆缠即可。理解了缠丝劲,收发拳掌,就不会直来直去。

    其次,要理解各招式的技击功能。这里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手挥琵琶式,加以说明。

    不理解此式的作用时,很多人的动作,往往会变得很滑稽,右手如切菜,左手似举手,如图94.1所示。其实,该式的技击功能是:设对方右手击我胸脯,我即含胸,屈膝坐实右腿,左脚随往后稍提,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右手同时往后合收,缘彼腕下绕过,即以我之腕粘贴彼之腕,随用手拢合其腕内部,往右侧下採捺之。左手亦同时由左往前、往上合收,以我掌腕中粘贴彼之肘部,往右分错之,或两手心前后侧相映,如抱琵琶状,蓄我之势,以观其变,或引进落空,或四两拨千斤。所以,手挥琵琶式的正确姿势,如图94.2所示,且在动式中,应有引进和放送之势。

第九十四篇 <wbr>太极心得(四) <wbr>技击功能

                               94.1 错误的手挥琵琶定式

第九十四篇 <wbr>太极心得(四) <wbr>技击功能

                              94.2 正确的手挥琵琶定式

    除了姿势本身以外,还要注意眼神,也应该适应实战。既不可闭眼,又不可怒目。神宜内敛,眼神不能散乱,始终要注视对方,引领自己发力的方向,并用余光顾盼全局。同时,在所有动作中,手不能挡住视线。太极所练在神,神为主帅,身为躯使,意动形随。神聚于眼,手眼相应,做到眼到手到。(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