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赛迪顾问

 老黄兄 2015-01-0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半年多来,全国各地纷纷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升级的方式,着力推进本地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概况

城镇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保持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成果显著。一是城镇化率大幅提升。截至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城镇常住人口增加至7.3亿人。二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三是社会经济推进效果初显。城镇化建设推进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是城镇化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当前的城镇化建设普遍存在“摊大饼”式盲目扩张问题,对于土地资源应用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各类新城新区、园区面积过大,配套设施跟进不足。同时,土地粗放式利用对于原有的耕地和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二是城镇各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各城镇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仍较为注重短期效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整体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三是城镇管理和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城市病”问题突出,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医疗卫生水平滞后,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宜居程度较差。

智慧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路径

针对当前城镇化存在问题,需要将发展的重心由规模的扩张转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推进城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当中,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从更高的层面上加以梳理和改善:

一是应用智慧城市手段优化新城镇的顶层设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镇相关服务的扩展空间。新城镇在规划设计方面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顶层设计阶段如果能够及时引入智慧城市的思想,可以在一开始就对城镇的业务、组织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核心业务系统,使得其中的地理区位、实时状态、异常报警等信息实现可感知和互联互通。

二是通过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所强调的系统协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撑等理念,可以对于城镇各类公共资源进行需求分析和预测,进行合理的分配布局,并对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和能源浪费等问题进行实时管理和有效疏导,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智慧城市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在新建城镇当中加强对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服务能力,并因地制宜的引进发展信息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实现产业间的高效协同,有效解决区域人口就业问题。

四是通过智慧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性。建立完善的民生服务体系,通过基础网络与智慧化医疗、教育、食品安全和安防服务的构建和协同,高位切入,提早形成智慧化的民生公共服务系统。同时,以信息化手段监测、分析和处理城市各个系统实时产生的事件信息,提高应急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