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传统养生学认为,在整个冬季,人体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
精神之道: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冬季主蛰伏闭藏,所以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
为了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以保护人体的精气和精神。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起居之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保暖。
饮食之道: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3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
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木瓜、鳝鱼、鲢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应适量增强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运动之道:适度锻炼,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药物之道:益气助阳,滋阴补肾
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季养阴补肾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而滋补肾阴也应注意选择偏于温性的补益中药,如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等。最好用药膳等药食结合的方式。 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具有携带和服用方便的特点,也是冬季进补的较好选择。如肾阴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服用肾气丸、鹿茸膏,气血两虚者服用十全大补丸等都有较好的进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