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之日,老中医教你怎样做冬季养生

 饶吉星大夫 2020-11-23

今天是2020年的11月7日,二十四节气,立冬,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宋代仇远一句:“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生动地描写出了冬天刚刚来临的景象,是啊!从立冬这一日开始,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天气真的凉了,早晚出门已明显感觉有点冷了!

古人云:"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冬在人体应肾,五行属水,肾藏精,主封藏,因此,冬季养生贵在养藏固精,补肾敛阴。

《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是讲,天人相应,冬三月人体生理机能与天地相应,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是谓阳气内藏,这有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所以冬三月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节。那么,冬季又当如何做到养生保健呢?

下面我以三十年老中医养生保健的经验来告诉你。

冬季,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人们要顺应冬季气候的特点而养生,避寒就暖,敛阴护阳,平调阴阳,养藏固肾,增强体质,防病益寿。养生保健、补虚祛疾,都应注意以温阳益气为主,适度滋补为辅。

1、药补:可选用同仁堂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属于滋补剂,以温补肾阳为主,同时还可以滋肝肾之阴,具有阴中求阳,阴阳互补的妙用,最适合于中老年阳虚的人服用;伴有水肿者,可服同仁堂金匮肾气丸温阳利水;伴咽干咽痛、咯黄痰等上半身有火,而腰以下冷等下半身有寒的上热下寒者,可服七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肉桂),引火归元。

2、食补:冬季饮食调养,宜滋阴潜阳。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过用燥热之品,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温热属性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白菜、豆腐、木耳等。

北方干冷需要“温补”。针对北方人阳虚的体质特点,冬令进补宜喝萝卜羊肉汤,羊肉乃血肉有情之品,性温热,最适合冬季进补,在烹饪时加入萝卜等,可以起到补而不燥之效,堪称冬季养生之佳品。下面来简要介绍一下萝卜羊肉汤的做法:

(1)羊肉切块用凉水浸泡1-2小时,再放入凉水锅中,烧开焯出血沫,然后取出用热水将浮沫冲洗干净;白萝卜去皮切成滚刀块备用;香菜、青蒜苗洗净切碎备用。

(2)取砂锅,放入羊肉、姜、葱、大枣和足量的水,开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淋入黄酒,改小火炖1-1.5小时;把白萝卜块放入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炖30分钟左右,至萝卜软烂,加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上桌时,根据自己喜好再加入香菜、青蒜以及油泼辣子一起享用。

南方不宜“强补”。南方气候特点是四季不分明,全年以湿热为主,即使冬季也依然湿润温热故应防湿邪伤身,不要强补。南方地区的人们在饮食方面追求原汁原味、饮食清淡,这是相当健康的饮食习惯,易于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只要注意夏季防止湿热邪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中医认为,祛邪之所以扶正,也就是说用疏泄的手段去除实邪就相当于达到了“补”的效果。不能单纯把补看作对人体“有益”,而把泻看作“有损”,不辨虚实、喜补恶泻,反而有损健康。

3、泡脚:晚上临睡前1小时,用艾叶15克、花椒10克、生姜15克,煮水泡脚,每次15分钟左右,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度,既可以温升人体阳气,又可以祛除身上湿气。

大兴安岭严冬森林:宛如千树万树梨花开001

另外,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调摄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所以,冬季起居,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躲避严寒,以使人体阴平阳秘。特别是阳气不足之人,当风起骤寒之时,更宜早睡晚起。

中医认为,动养阳,静养阴,所以,冬季宜适度运动。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人的体质适度运动,提升人体阳气,以适应冬季气候,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冬季锻炼切忌在大寒、大风、大雪及雾露中进行,年老体弱者尤应避免。《千金方》曰:“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这就是说,冬季阳气潜藏,若运动量过度,则会耗散阳气,所以,冬季锻炼运动量要适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