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专著

 听涛观鱼 2015-01-11
中药是天然的药材资源,历史悠久。由于中药来源以植物药材为主,历史上也称“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

古代人采食植物,懂得了在觅食时要有所辨别和选择,认识到有些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发现了中药,所以有“药食同源”之说。同时也发现了动物药和矿物药。通过中外交流,又引进了外来药。随着历史的进步,天然药物发展到人工制品类药物。最初的“师学相承”,“口耳相传”也相继形成药学专著。

《山海经》是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却也记录了126种药物。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240多种。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记载药物365种,按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简要论述了中药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原则。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记载药物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包括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雷公炮炙论》收录了300多种药物和炮制方法,提出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

唐代《新修本草》54卷,用图文对照方法记载844种药物。《本草拾遗》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按药物功效分为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3卷,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

金元时期,《素问药注》、《本草论》《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药类法象》、《用药心法》、《本草衍义补遗》等发展了医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具有临床药物学特征。《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

明代《本草纲目》52卷,载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多首。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知识。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收集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和外来药新增药物716种。

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词目约4300多条。

1999年《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总结2000多年来中药学成就,几乎涵盖中药学全部内容,在全面继承传统本草学成就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制剂、药材鉴定和临床报道等内容,是20世纪中药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中药学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