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学习笔记

 hxf80688188 2015-01-11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学习笔记

 (2008-04-16 17:39:42)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对原文的理解:

人都说天长地久,为什么天地可以长久地存在下去呢?是因为天地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所以才可以长久。因此,圣人主观上将其身置于后位,客观上反而显得位于前位;主观上将其身置之度外,客观上往往得以生存。难道不正是因为圣人们的无私精神,才带给了他们无穷的成就吗?

 

对本章的体会:

老子的观点是:不为自己而存在的,将会更为长久。譬如天地、宇宙,乃至于道,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所以才能够如此长久地存在下去。从天地不自生而长久的感悟出发,引出了无为而成的必然结论。得以生存乃至于取得成功,都不是圣人行为处世的出发点,圣人只是依照“道”理行事。因无所图,也就不为所困;因无所困,就更近乎于“道”。而依此“道”理行为处世的结果却往往是有所成就的,这难道不正像是天地不自生而终能长久一样吗?

我们为使自己有形的肉身健康长存,花了不少工夫,注意了诸如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等许多方面的事情,但为肉身所做的一切,终究改变不了生命有限的事实;而我们无形的灵魂,并不是为其本身而生成和存在的,因其不自生,也就比肉身更长久。肉身消失了,它还可以继续存在。所以,追求长久之道,应在于无形而不在于有形,应在于无所生之处而不在于有所生之物。着眼于有形的自生之物的,难免会在有形的物质世界中无休止地轮回;只有到达了无形的不自生之处,才可以超脱这个轮回。

为一己之私而追求长久拥有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不能长久占有的。古往今来,哪个自私自利的家族能够一直兴旺不衰?哪个视天下为自己囊中之物的帝王实现了江山的千秋万代?就算是举全国之力,把金银财宝堆满了坟冢,也不过是为后世的盗墓者提供了发财的机会而已。而老子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却已经穿越时空,照耀了人类两千多年,使多少芸芸众生脱离了苦海。我们总得想想,什么是我们从这个人世间能真正得到的?什么是我们从这个人世间能真正带走的?什么是我们能留给这个世界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物质还是精神?!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说的也只是一种表象,其核心就是圣人都是以“无其身”的态度来行为处世的。主观上的无私欲,往往在客观上造成了有所成。这与“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道理实际上是一致的。也是老子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依据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